APP下载

艾丽斯?默多克的文学观

2013-04-29田明刚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模糊凝视真理

田明刚

摘要:艾丽斯·默多克虽然坚持认为文学和哲学应该界线分明、各司其职,然而在她的文学作品中有哲学化倾向,哲学则带着文学风格,这似乎违背了她的主张,并使她的艺术观非常模糊。为了探讨这一悖论,本文将从她的哲学和文学中的“人”的形象和观念入手,详细追述她建立在对柏拉图思想扬弃的基础上的艺术观点。

关键词:模糊 柏拉图 凝视 善 真理

艾丽斯·默多克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哲学家,一生勤勉写作,著述甚丰,四十多年来创作了二十四部小说、四部哲学著作、几个剧本和诗集,并发表了一些艺术和哲学方面的文章,在哲学和文学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文”与“哲”两个领域里,她以写作这一方式用力地捍卫了人的优先地位、善与爱的现实存在及个人为了获得对自我和他人真实了解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等传统观点。对默多克来说,人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对人的讨论在她的小说与哲学中交相辉映,彼此印证,使她的小说带有哲学化倾向,而哲学又具有文学风格。

哲学的文学化论证是现代欧洲的传统,默多克是这一传统的继承者之一。默多克在哲学思想中已经摒弃了传统哲学的概念化特点,在与当时所盛行的语言决定论、实用主义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等流派的交流、交锋和反思中,运用日常的语言或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她自己的哲学主张的,暗含一种内在的反理论的立场,指出这些理论化的形式无法捕捉到道德经验的鲜明特征,而文学语言却可以做到。默多克坚持哲学和文学的核心都是为了描述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并勾勒出人的形象。

一、默多克哲学中人的形象

默多克对于人的本质、人的自我和道德维度的关注构成了她哲学的主要部分。在厘清各种哲学争论的时候,默多克部分地接受了当代哲学的合理之处,抛弃了她认为僵化或错误的论断。首先,她认为行为主义者只从行为来解释人的道德规范是不够的,未能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来探明他的行为动机;第二,默多克对于当时流行的存在主义道德观过分强调人的理性颇为不满。她认为,存在主义者有种为人类的生存状况负责的感觉,……有把世界的意义当成人类意识的作用。在她看来,存在主义错在意识决定自由,将自由当作人类最基本的特点,不免使历史的意义任意化而不稳定,并最终与历史割裂开来,将自我神秘化。

因此,在驳斥当时流行学派的道德观时,默多克并未决然提出相应的道德命题或者论断来。她认为人性太复杂,不会是整齐划一的,人“是一种制造自我的形象并尽量与其相似的动物……这才是道德哲学必须努力去描述和分析的。 默多克的道德哲学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人类的形象不可能是道德上中立的论断”上。

道德上的非中立的立场,是经过她对人类道德形成过程的描述而逐渐确立的。第一,默多克接受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对人的价值和自主性的乐观肯定, 但也同时看到了他的观点中的误区。她认为人是自由的,但其价值必须置于社会的框架中才能实现;第二,她也接受了弗洛伊德原罪说,认为人是由自己的历史决定的,人的心理又受到仿机械能系统所驱动,其自然的属性是模糊不明的。第三,在休姆对人性的研究的影响下,默多克把人看作是在一个偶然关联的简单个体构成的整体世界之中分裂的偶然存在,是习惯给予了我们客观物质世界和道德世界。因此,道德习惯就是我们建立在社会中的感情习惯,不可能也不需要有更大的约束力。

然而,默多克并不是悲观主义者。在努力拯救人类脱离任何一元化描述的同时,默多克较多地使用了隐喻。首先, 默多克把人的道德进化比作一个旅程、一个具体的、动态的道德体验——觉醒过程。它包含了一个人在突破各种外在的限制和内在的混乱欲望时,努力去了解自我和他人的道德觉醒过程,一个柏拉图所说的追求“善”的最高境界的过程,是爱。

二、默多克文学中“人”的形象

默多克认为正确的关注就是公正和充满爱的关注,虽然在哲学作品中没有详细论述,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艺术来完成。默多克声称只有文学能够挽回个人的生活细节,而且只有现实主义文学才能予人以充分的关注,给予人物“充分发展的空间”,这是伟大作品的共同特征,即“判断小说家伟大与否取决于他们对他人关注的程度。”

现实主义表现的是默多克所说的对他人存在的真正关注,默多克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作为认可他人生存的两个方面的模仿。首先,我们受邀分享了作者的世界观。默多克说过艺术品可以将艺术家和人物的意识结合起来。第二,认识到他人的存在不仅在于他们是与我们相似的人。伟大的作家能够喜欢这样的人物并使他们成为自由独立的个性人物,因为他们反映了文学中最重要的本质,那就是“他人的存在。”惟有欣赏偶然性和具体事件,认识到对这样的人物的不完全理解是伟大的文学的特点,我们才能感受到他人的存在。

默多克没有在哲学中讨论对于个人的公正和爱的关注,因为只有在文学作品中才能捕捉到具体的人的细节,不能依靠哲学的总结或简约来认识复杂的人性。文学必须要“人和意象间的战场,”因为“真正的人才能打破神化,偶然事件才能摧毁幻想并开启想象的大门”。小说家的成功与否在于他是否能打破任何哲学化的教条,对于具体的环境人物给予爱的、充满想象的关注。

三、基于柏拉图思想的艺术观

默多克认为,艺术似乎应该给予很多能够表现人真实细节的本质和达到真理的途径这一特权,哲学无法做到。但是,文学是否就一定能够真正地、毫无遮蔽地表现出其世界的真实面貌呢?这仍然由人的内在非绝对理性和道德的含糊性所决定的,作家们并非受制于任何道德的制约或束缚而全心致力于文学表现美与真理的任务。默多克深知,艺术的美、激情、宏大等特征并不是真理本身所具备的,因此艺术的各种非本真的表现形式会遮蔽真理的存在,反而会误导人。

默多克承认,艺术家们如果要反映的是充满臆想的意识,必然要以用雄辩的口才博得他人的赞同,所以必须要说得或写得美,才能俘获大众的心,但这里的美不是柏拉图真理意义上的美。柏拉图所认可的美是与真理和道德密不可分的,通过美,人可以上升到接触其他理念的知识,最后抵达“善”之崇高理念。

默多克认为,伟大的艺术家就是世俗的造物主,他反映出人对世界的看法,一只眼关注人在世界中所经历的各种具体的、偶然的和复杂的事件,另一眼关注着并渴望着秩序与和谐。艺术家的责任就是要从理念化的世界中拯救出个性化的人,艺术面临着过多的秩序或理念的问题,因为人不可避免地沉溺于自我安慰的幻觉中,将形式或秩序加诸在身边的纷乱的事物之上,闭合的艺术形式就是这样的梦想的秩序。据此,默多克认为,伟大的艺术家要抵制这种形式的诱惑,以免艺术品与人的偶然性生活脱节,这是小说家的首要任务。

尽管艺术可能包含着秩序的幻觉,艺术家的自我,和用形式、秩序以及目的建造一个持续的梦想世界,艺术仍然是一个“与真理相关的特殊的智力运用形式;虽然美学形式包含着诡计和魔法,但艺术理念和哲学理念一样,目的是沟通和反映。

四、结语

默多克的艺术论,是建立在对人的关切之上的,这种艺术观避免了哲学的僵化,诉诸于我们的文学或艺术经验来支持她的核心道德观念,即对他人存在的关注,这也正是我们承认伟大的文学所共有的特点。文学中对个体的想象和描绘总是淹没于难以逃避的日常偶发事件,如何处理好文学的形式与偶合的关系,是默多克文学思想的核心,因为它不仅涉及到文学的内在本质的问题,更涉及到通过给人给予爱的关注这一善的行为来接近生活真理的问题。

猜你喜欢

模糊凝视真理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网络受损状态评估的设计与实现
论《天地玄黄》背后的眼
微信朋友圈的拉康式解读
从心理边界剖析曾奇峰的《中国家庭的十种界限不清》
换个角度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葛浩文的“模糊” 翻译
必要与障碍: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化的哲学反思
必要与障碍: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化的哲学反思
浅析人工神经网络在汽车轮轴松旷间隙检测中的应用
潜伏在应试教育背后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