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分组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2013-04-29孙韩涛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分组教学信息技术评价

孙韩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深入,课程的功能不断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重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分组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在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分组教学在彰显其优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本文将阐述如何减少甚至避免分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词:信息技术;分组教学;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3)02—0101—02

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一定的标准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人数基本相同),并对每个小组分配一定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在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由过去师生单向传授灌输转变为现在师生、生生多向互动交流;由过去教师讲为主转变为现在学生学为主;课堂任务由个体独立完成转变为小组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有其两面性,分组教学在彰显其优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矛盾和问题。首先学生在完成小组探究、交流、评价等活动往往需要一定的过程,相比过去的教师直接讲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影响了教学进度;其次在分组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小组学习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很容易使课堂秩序陷入混乱的状态;再者学生缺少合作技巧与方法,导致分组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沟通不畅、不平等参与等现象普遍存在,使课堂教学缺乏成效。作为教师,在分组教学中采取有效的课堂管理措施,减少甚至避免上述问题,将分组教学的优点最大化。

一、采取科学的分组方式

正确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分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动作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此,我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即是指以异质形态分组,每个学习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智力水平、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力求均衡,并无明显差异的分组方式。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通过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性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根据学生的各学科综合成绩以及信息技术测试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每个小组通常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二名是中等生,各异质组中管理能力较强的优等生或中偏优生可帮组教师管理小组学习和辅导差生。通过毛遂自荐、互相推荐或指定的方式确定小组长,并让学生为自己的小组确定一个组名。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也就成为全班的缩影。实践证明,这样的分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沟通,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分组情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测试,适时对各组人员进行调整,使分组更加合理。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奖惩措施,这样会让组内成员更具凝聚力,更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

二、设计恰当的分组任务

分组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由很多因素决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任务的设计。首先任务应紧扣教学目标要求,并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其次任务应尽可能地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问题;此外任务设计还应考虑给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机会,如任务中充当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个别任务、选择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等。因此,教师应当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问题的形式导人,其深浅程度、重难点要以差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优等生的求知欲。因此,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任务。设计的基础任务以差生经过努力能完成作为标准(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这样能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的提高任务以优等生能完成作为标准,以增加他们的愉悦感。另外,有些任务让差生在优等生或中等生的帮助下能完成。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保证课程标准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进行了辅助,最终实现“分层导学、分组互学、分步达标”。

三、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发挥着激励、规范、引导等一系列作用。因此在每个活动学习结束、每个小组合作关系结束、每个学期教学结束时,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自评个人学习情况、互评小组合作情况、互评小组学习成果,评定教师教学情况等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评价中自我反省、自我认识、提升合作技巧,同时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让教师有了更多的自我反思,促进了师生的共同进步。

其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差生多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多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多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总之,分组教学有利有弊。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精心准备,设计的任务要适合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调控学生开展任务的进度及课堂纪律,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分组教学信息技术评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析如何构建初中化学实验课高效课堂
一体化课堂分组教学中确定展示学生的策略
利用数学建模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研究
分组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