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行政化的原因,现状以及对策探究

2013-04-29李群王肖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高校改革

李群 王肖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一场巨大的挑战。由于受学而优则仕的历史影响,高考扩招制度的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学,教授,学生不同程度的出现行政化。针对高校行政化的问题,应该有“自下而上”的决策理念和“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

【关键词】高校 高校行政化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243-01

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的地方。所以高校的各种动向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两会访谈第二期对葛剑锋的访谈《教育部拿什么支持南方科大》是继新华网2010年03月08日《高校“去行政化”为何引争议》一文之后再次把高校行政化的问题推到在公众面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鼓励教师终身从教。这预示着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一场巨大的变革。

一、高校行政化的形成原因

(一)学而优则仕的历史影响

中国有着悠久的“学而优则仕”的历史传统,这是导致高校行政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认为“出仕”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一,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历史上每一个新王朝建立之后,管理国家的任务都会归于文吏之手。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得源于此。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这使得“学而优则仕”成了一种中国式的传统。

(二)自主选择大学观念的出现

《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08、09、10年,出国留学人数择分别增长了24.4%,27.5%,24.1%。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高中毕业出国人数。在高中毕业生中,放弃高考、放弃考试、放弃报到的“三放弃”现象逐渐显现。考生已逐渐由早期“上大学”的初衷变为“自主选择大学”的观念。高校也逐渐处于被选择的地位。人才必然选择向先进教育靠拢。这使的高校和教授都处于恐慌的状态。为了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争取更多的生源,高校不得不依附行政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以吸引学生,教授不得不依附行政,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学术的发展。

(三)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

高等教育体制也是促进高校行政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高校内部和高校外部都把高校划分为不同的行政级别,按照行政级别任命各级各类管理干部,划分教学资源,确定各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就拿学校主要的财政来源正常经费来说,教育部仅仅拨款20%,剩下的需要通过211项目等基金而来,而211项目需要依靠学校的行政部门,教育部行政部门的层层审批。其次,学校的决策机构是学术委员会、其主要成员多为各个系的主任、院长甚至校长。代表不了教授的声音,因此,学术自由受到限制。此外,人事、评估、毕业证书发放等权力都在行政部门手中。所谓的“教授治学”、“教授治校”、或者“民主办学”、“自主办校”根本无从谈起。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

二、高校行政化的现状

(一)大学不再是“象牙塔”

大学亦步亦趋去满足社会的需求,没有注重引领社会文化,没有高于当前的社会需求,引领社会前进的方向也有欠缺。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对学校科研和教学质量造成严重的损害。使得高校无别于官场,无别于社会。

(二)学生无心于学习,追求“官感”

高校行政化严重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学校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地方。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有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大学生应该具有好奇心、想象力、洞察力,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目前高校的部分学生参加学生会、校内社团,不是为学生服务,只为培养步入社会前的“官感”。读硕士博士仅为做官,忽略了学术科研。所以基础人才的出现只能是幻想。

(三)教授无心于教学科研,被“官化”

目前部分教授对行政的重视超越教学科研,大学越来越强的行政化管理,使得大学教授们没有话语权,大学教授被迫边缘化或者主动迎合权力主动去做官。按官阶定地位、定待遇,使不少教师不再专心于教学科研,把当官看成追求的目标。

三、高校行政化的对策

(一)“自下而上”的决策理念

首先,倡导教授治学。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应该代表教授的声音。大学是学术组织,学科设置、研究方向等应该由学术委员会来决定,这样才能保障教育家办学和充分发挥学术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探索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学术委员会“自下而上”决策的积极作用。

其次,大学校长职业化。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的困境,需要将大学校长的身份明确定位于职业管理者。特别是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社会环境的多变性、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及个人精力的有限性都要求大学校长走上职业化之路。校长由学校公开遴选产生,校长在任期间的业绩表现由教授来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校长佣金的确定标准。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实践

首先,211、985高校是创新型大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地方,不可简单依照此划分行政级别。其次,行政系统对教育系统而言,是服务机构,而不是决定机构和控制机构。再次,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还需要落实配套措施,形成良好社会氛围。最后,改革不是高校单方面的事情。这对形成“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为特征的现代大学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拥有了这样的理念,但要把它付诸于实践,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去行政化有利于弘扬大学精神,回归大学使命,是高校更好的为社会各界服务。使高校真正成为“仰望星空的人” 。这项长期任务,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它的最终实现还要依赖国家政治体制的变革。值得我们期待。

参考文献:

[1]李廉永. 和谐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设计研究[M]. 科学出版社,2010-08-01

[2]李厚刚. 浅谈我国内地部分高校的行政化.[J]. 学习月刊,2006(24)

[3]田艳丽. 高校去行政化:困境与路径选择[J]. 法制与社会.,2011.(6)

[4]张建林. 高校去行政化需要找准平衡点[J]. 学习月刊,2009(21)

[5]豆永杰. 高校去行政化体制机制创新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2010(02)

[6]彭秋发.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11(21)

猜你喜欢

高校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