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谐音双关歇后语

2013-04-29李媛才正冯建超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歇后语隐喻

李媛 才正 冯建超

【摘要】歇后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实践,蕴涵了丰富的思想性,而且贴近生活、形象又诙谐。谐音双关歇后语是歇后语的一种,且占相当大的比例,本文从语音隐喻角度对歇后语中的谐音双关歇后语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歇后语 隐喻 谐音双关歇后语

【中图分类号】H1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08-01

歇后语是汉语俗语体系中的一种,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属于广义的俗语,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就可以领会或猜出它的本意,因而叫作“歇后语”,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俏皮话”。 歇后语通过运用比喻、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嬉笑甚至怒骂中使表达更加犀利、干脆痛快,使语言具有质朴的艺术魅力。我们知道歇后语可以分为喻义歇后语和谐音双关歇后语。谐音双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歇后语有字面意思也有隐喻义,因此我们从其隐喻角度入手分析谐音双关歇后语。

一、隐喻

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而语言正是人类基于自身经验的认知结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人类最早认识自己周围立体的、有形的、具体的东西,包括人体本身及其器官,借助于这些具体事物的词语来表达抽象的概念,这就形成了“万物是人”的隐喻概念系统”[1]因而隐喻是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认识另一个领域的经验,就是说人们用自己较为熟悉的经验领域来理解相对较生疏的领域,这样人们在歇后语中用熟悉的事物来表达自身的认识和对社会、对世界的了解。例如: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前一部分是说和尚打伞这件事,后面就通过谐音的方式映射到了更深层的涵义,即指人做事不受管束,任意做坏事。

二、语音隐喻

“语音隐喻”的概念最早是由外国学者Ivan Fónagy在1999年提出的,主要从发音方式和它所表达的意义角度展开论述。该理论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李弘认为,“语音隐喻实际上是语音与其所指对象或所表意义之间的相似性的问题,即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相似性问题,因为相似性主要讨论语言形式在音形和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射性相似的现象。”[2]如一些由拟声词构成的歇后语,“石鸡上南坡——咯咕咯(各顾各)”,原本“咯咕咯”指鸡的叫声,而与“各顾各”产生联系正是因为它们在语音上的相似性,因而有了“自私,每个人只顾自己”的意思在里面。语音隐喻可分为三种:1.同音同形异义。例如:兔子跟着月亮跑——沾光,沾光在这里表面意思是接触到月光的照耀,而深层意思是凭借人或事物等外部因素得到利益、好处。上面的这个歇后语利用了两者语音上的相似性构成一个语音隐喻,完成了从字面的具体情境到深层抽象领域的映射。2.同音异形异义。例如:绣花针扎泥鳅———又奸(尖)又猾(滑),通过同音异形字在语音上把毫无关系的两个意思联系起来。3.近音异形异义。例如:马蜂的儿子———歹(带)毒,比喻非常狠毒。

三、谐音双关歇后语

谐音双关歇后语在歇后语中占很大的比重。谐音双关歇后语在歇后语中占相当大的成分。王寅曾对温端政主编的《中国歇后语大全》的B 条下共收的2560条歇后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运用语音隐喻所构成的歇后语多达15. 4%。[3]“谐音双关歇后语是基于上面第二种同音异形异义的语音隐喻之上形成的,它是根据歇前部分事物所特有的声音,歇后部分采用同音字或近音字,使其意义一语双关。”[4]例如:蛤蟆跳井——不懂(扑通),扑通和不懂本是属于两个领域,扑通是拟声词,是指蛤蟆跳水的声音,而不懂是指对某件事情不懂、不明白,这一歇后语是通过“扑通”和“不懂”构成谐音双关的,且颇幽默性。又如: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 鸣声在外),一个是喇叭的鸣声,而一个是指普遍被认定的一个人的品德或者某人受到的评价,属于两个领域的词,这同样是通过谐音将两者联系起来的构成了双关,且“鸣声”更突出了“名声”,“名声在外”这一词通过谐音双关歇后语表达出来,意义更加浅显易懂,也颇具诙谐性,能给人以深刻印象。这样的谐音双关歇后语还有很多。例如:

一串钱九百九——不成调(吊)儿

大公鸡闹嗓子——别提(啼)了

一个墨斗弹出两样线——思(丝)路不对

七十岁配眼镜——老话(花)

丈八的灶台——高照(灶)

下雨不打伞——临(淋)到头上了

山林中烧火——就地取材(柴)

下雨出太阳——假情(晴)

四、小结

歇后语作为汉语独有的一种具有幽默性质的言语交际形式,在人际交往中具有维护人际关系的功能,可以营造更和谐的谈话氛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让歇后语这一形式在新的时代发挥它更大的魅力。谐音歇后语作为歇后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音方面使歇后语更加浅显易懂,也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语言价值,值得大家去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刘佳. 解析汉语动物词歇后语的隐喻现象.文教资料,2011(2):47-48

[2]李弘. 语音隐喻初探[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3):70-74

[3]王寅. 认知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4]李弘. 语音隐喻初探[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3):70-74

作者简介:

李媛(1992.08-),女,辽宁海城人,本科生(大三),专业:对外汉语。

才正(1992.06-),女,辽宁盘锦人,本科生(大三),专业:对外汉语。

冯建超(1990.06-),女,辽宁朝阳人,本科生(大二),专业: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歇后语隐喻
一起来说歇后语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一滴水里的隐喻
歇后语
歇后语大声读
歇后语大声读
歇后语大声读
歇后语大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