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长恨歌》思想内涵及语言艺术特色

2013-04-29熊炜炜

作家·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爱情悲剧思想内涵语言特色

摘要 唐贞元、元和之际,诗坛出现了大量故事性、抒情性浓厚的长篇叙事诗,白居易的《长恨歌》便属于此类代表作品。作品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诗作借传说和历史人物讲述了一个婉转凄美的爱情故事,并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和文学的虚幻,感动了万千读者。有别于白居易的绝大多数现实主义作品,作品《长恨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历史的原貌,以“李杨”爱情悲剧为写作重点,以“情”为诗歌的主旋律,更大意义上属于感伤类的“风情诗”,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语言艺术上都有着很高的成就。

关键词:《长恨歌》 爱情悲剧 思想内涵 语言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一起,并称为“元白”诗派的代表人物。白居易深受“诗圣”杜甫的影响,其“重写实、尚通俗”的文学主张掀起了中唐文学的新思潮。白居易创作力求平易近人、“老妪能解”,他非常看重文章的通俗性和写实性,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与元稹一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目的在于揭露时弊,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深刻批判。

公元806年,白居易和陈鸿、王质夫等友人到游仙寺游览,其间谈到了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事,王质夫对白居易说:“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质夫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有别于白居易的绝大多数现实主义作品,可以说《长恨歌》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历史,属于风情感伤的诗歌作品。诗歌描写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因故事本身的曲折离奇,有着非常丰富的传奇色彩,而受到历代很多文人的关注,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作品都是与《长恨歌》相同题材的作品。而白居易的这一首《长恨歌》则堪称其中经典。

纵观历史的长河,我们看到的唐玄宗李隆基外表英俊,性情英明果断,多才多艺,通晓音律,擅长演奏多种乐器。其在位前期,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开元盛世”,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但此后,李隆基逐渐沉溺于享乐之中,使唐朝的政治更加黑暗。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致使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而这一历史悲剧的另一位主角,就是贵妃杨玉环。据记载,杨玉环拥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并且自小性格温柔,她能歌善舞,精通音律,在音乐方面极有才华。杨玉环17岁嫁给了唐玄宗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不料却被李隆基一眼看中。但李隆基始终碍于公媳的名分,只得让杨玉环先出宫当了女道士,十年后封为贵妃。公元756年,杨贵妃随唐玄宗流亡到蜀中,途经马嵬驿的时候,禁军叛变。至此,时年38岁的杨玉环被缢死,美人终究香消玉殒。这样两位才子佳人,倘若不是君王与贵妃,他们的爱情故事应该会更加美满而幸福,只是偏偏他为王,又因“红颜”惹了“祸水”,弄得“只爱美人,不要江山”成为了历史的罪人,断送了大好的江山,惹来千古骂名。

一 《长恨歌》的思想内涵

按《长恨歌》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思想内涵,我们可以把全诗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一部分叙述了唐玄宗李隆基如何重色、求色,终于抱得美人归。第一句是整篇作品的纲领,它统领着全诗,并且揭示了悲剧故事的根本原因。古代文人创作都有所避讳,“汉皇”本来指汉武帝,而在此处借指的是唐玄宗,白居易以汉称唐用语绝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云鬓花颜金步摇”几句将杨玉环娇弱的倾国之美表现得细腻而生动。“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几句,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娇宠表现得彻底淋漓,而唐玄宗沉湎于酒色,荒于朝政的反面形象也跃然纸上。而这,也恰恰注定了故事的悲剧性,统领着全诗的思想命脉。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一层描写了“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与贵妃逃难,而后发生“马嵬兵变”,玄宗不得已被迫赐死杨玉环,奠定了悲剧故事的基础。“渔阳鼙鼓动地来”、“九重城全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等几句诗把“安史之乱”爆发当时的战乱景象描叙得甚为清晰,“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几句,生动地描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之死痛彻心扉却又无可奈何的情景。天宝后期,本已矛盾重重的朝廷,由于李隆基对杨玉环家族的偏袒和宠幸,终于发生政变。公元755年12月,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起兵发动了叛乱,便很快攻入了洛阳。情急之下,唐玄宗不得不携贵妃杨玉环等人逃往西南。待到达马嵬驿的时候,随扈的禁军疲劳饥饿,六军不发,陈玄礼大将军要李隆基诛杀杨国忠父子和杨贵妃。情况危急之下,玄宗无可奈何,只得命令高力士缢死杨贵妃,从此天人永相隔。后兵分两路,唐玄宗入蜀境。这一部分,作者简明扼要地叙述了历史,重点描述了“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这也是该作品现实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这部分描述了杨玉环死后,玄宗的孤獨寂寞和悲伤之情。“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几句写得可谓缠绵悱恻,将玄宗晚年生活的凄苦和他对杨玉环的深刻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至“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最后一层实为“重虚不重实”的典范,描述了玄宗为见贵妃,竟派方士去寻觅杨玉环的魂魄,表现了杨玉环死后独处的孤寂和他对悲剧爱情的回忆。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让方士上天入地,最后终于在虚无缥渺的仙山上找到杨玉环。“九华帐里梦惊魂”、“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倪裳羽舞衣”几句,将杨玉环死后的容貌描写得如生前一般花容月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几句,叙述了杨玉环对玄宗之情犹在心中,对两人的爱情仍无法忘怀,虽被君缢死,但心中仍挂念君王。这一部分侧重于对“李杨”二人爱情的描写,饱含了诗人丰富的浪漫主义思想情怀。

二 《长恨歌》的语言艺术特色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性很浓厚的叙事诗,对于作品的主题,历来说法不一,笔者愚以为,这“恨”字,应当有双重意思:

其一,这“恨”应当有“遗憾”之意。所谓“遗憾”,谁“遗憾”,乃是唐玄宗李隆基和爱妃杨玉环天人相隔的遗憾。堂堂一国之君,天之骄子,却无法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这不得不说是唐玄宗人生的一大憾事。李隆基和杨玉环真心相爱,到头来却不能终身相守,这种遗憾之情在作品中多有显现。玄宗在杨贵妃死后的孤独凄凉之境况,对贵妃的昼思夜想,甚至派方士去仙境中寻觅杨贵妃的举动,皆表明了玄宗对下令缢死杨玉环的不舍和遗憾之情;而杨玉环的仙山魂魄对于玄宗的种种不舍之举在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而说到这种对“遗憾”爱情的表达,我们似乎可以从诗人白居易本身的爱情悲剧中寻得。据传,白居易有一个感情很好的青梅竹马名叫湘灵,官宦世家的白母毅然反对贫民之女湘灵与白居易的婚事。公元804,33岁的白居易在长安当了校书郎,他央求母亲答应他与湘灵的婚事,但遭到母亲的反对。不得以在迁离之时与湘灵偷偷惜别,无缘此生。我们或许能看出诗人将自身情感的极度压抑和痛苦,融入了作品中,使得作品中的玄宗和贵妃形象被美化,唐玄宗不再仅仅是沉湎于酒色和荒于朝政的君王形象,他对于杨贵妃的忠贞爱情反而得以体现,而杨玉环也不再仅仅是断送大唐江山的祸水红颜,而是对爱人忠贞不渝的纯情女子。

其二,这“恨”应当有“痛恨”之意。在那个本是“开元盛世”的全盛时代,由于君王唐玄宗得了杨玉环这样一个女子,荒于朝政,专宠偏幸,使得朝廷内幕矛盾重重,给有意反叛之人一个篡权夺政的机会。而更加有讽刺意味的是,杨姓女子本为玄宗之儿媳,在唐代那样一个尊崇仁义道德的社会,玄宗和杨玉环之举实乃为大不讳,违背了伦理道德的礼数。而偏偏这样一个女子封为贵妃后,受到玄宗的专宠,使玄宗终日沉湎酒色和荒淫误国,严重威胁到了大唐江山社稷的存亡,最终也断送了他们二人的爱情。由于李隆基的“不爱江山爱美人”,“李杨”的爱情导致了政治上的一大悲剧,使得社会动荡不安,社会民众受到战乱的牵连和伤害,民众对李隆基和杨玉环二人充满了埋怨、痛恨,因此,诗人作为民众一员也对“李杨”二人因感情而导致的社会悲剧感到痛恨。

作品《长恨歌》被广为传诵,除了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还离不开其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

第一,作为一首长篇叙事诗,作者将历史的史实与浪漫的抒情紧密结合,侧重表现了玄宗和贵妃的爱情悲剧。在创作手法上将叙事、抒情和写景融融为一炉,并以“情”字作为诗歌的主旋律,有别于其他描写“李杨”故事的作品,也是《长恨歌》艺术上的一大显著特色。作者在诗歌的前部分大肆渲染了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极尽娇宠,如“求不得”、“不早朝”、“无闲暇”、“夜专夜”、“在一身”、“看不足”等字眼将玄宗得贵妃之后终日沉湎酒色,不问朝政之事的荒淫举动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对杨玉环的娇宠,玄宗的荒淫误国恰恰引出了接下来的政治悲剧。全盛的唐王朝因为杨玉环一度走向衰落,这也是长恨歌想要表现的主题之一。而杨贵妃死后,玄宗日思夜想,魂牵梦萦,派方士去仙山寻觅贵妃魂魄这一部分,作者大胆地运用了浪漫主义的笔法,对仙山幽境和贵妃魂魄的描写都甚为细腻而生动,将“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得以升华。

第二,作者充分发挥了歌行体的语言特点,烘托出诗画意境。在杨玉环死后,表现得更为明确。“旌旗无光日色暮”、“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几句以景抒情,将凄冷的月色、淅淅沥沥的夜雨、宫苑园林依旧、翠柳依旧媚人、芙蓉依然如姣好面容、眉毛如细柳等景色描写和玄宗的断肠之痛结合起来,如此循环往复,以景物生发感情,玄宗的睹景伤情,睹物思人之情更胜一筹,营造出悲凉的氛围和凄清的意境,展现出玄宗晚年孤独、凄苦的生活场景。

第三,《长恨歌》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全诗虽然故事情节颇为曲折离奇,但作者始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创作。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长恨歌》“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白居易时也称“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白居易对于语言的通俗性追求在作品中得到全力表现。

《長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在中国史诗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对“李杨”人物形象生动的刻画、对两人爱情悲剧婉转动人的叙述、对作品独特的艺术构思及诗歌所揭示的多重主题,都使得诗歌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罗宗强:《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 周文霞:《大学语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 李炬:《浅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4] 崔兴化:《亦真亦幻 魅力无穷——浅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第3期。

作者简介:熊炜炜,女,1981—,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爱情悲剧思想内涵语言特色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及叙事艺术
基于商务英语语言特色的翻译技巧研究
弗洛伊德早期绘画语言特色
浅谈商务英语的文本特征及翻译策略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论影片《铁皮鼓》对原作思想艺术价值的保留
关于伦理之理的理性思考
简析《花月痕》中韦痴珠和刘秋痕的爱情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