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
2013-04-29于波
于波
摘 要: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英语阅读技能重要性的分析,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英语阅读兴趣的原则和提高阅读技能的几个环节。
关键词: 阅读能力 大学英语 阅读技能
一、引言
阅读是学习语言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语言学习的目的之一。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高低。阅读理解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对学生英语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的测量主要是通过考试进行的。对于广大考生而言,阅读成绩的高低对能否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至关重要。此外,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家已明确规定从今年起,逐步扩大复试成绩的权重,招生单位在复试时往往通过阅读英文原著、英文学术期刊等形式,加强对考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核,这无疑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更高要求。同样,在现行的国际通行考试中,也同样强调对阅读能力的考查。
所有这些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测量,都是考查考生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一篇陌生文章进行加工处理,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这些阅读理解文章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教育、社会、文化生活常识、科普常识等多方面内容,任何一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大量非本专业的文章。我们不能奢求在考试中仅用几分钟就把握住某陌生学科的内容,但是必须在短暂的考试时间之内既把握住文章关键的信息又选出正确的选项,这就必然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阅读技能的培养。
二、培养阅读兴趣的三原则
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有关,学生阅读兴趣越高,动机愈强,越有利于广泛阅读,提高技能并培养和改善阅读习惯。兴趣是阅读的内在动因,但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而需经过后天培养发展。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应考虑其年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所学专业等方面,选择难度适当、合乎学生兴趣的材料最为有效。
1.阅读材料的针对性。阅读材料的选择有决定意义,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具体状况,力求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题材。教师根据课程的进度和内容,适时地选择学生较易接受的材料,难度过大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从而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难易适中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好英语的信心。阅读材料的选择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一个单元中可考虑安排内容相近但风格不同的两篇以上的材料,供学生比较和研习。阅读材料新词不宜多,一般来说,一篇可读文章中约95%的词汇应在读者的掌握范围,也就是说,其生词量最好限制在全文字数的5%左右,但词汇总量则不妨略多些,而且应多准备些材料,使学生有可能大量阅读。经常注意形式和内容的适当变换,使阅读活动保持新鲜的感觉。为了照顾各类学生的特殊需要,教师可选择难度较高的材料,使每个学生都相应地发展阅读技能。
2.阅读教学的导引性,综合性。阅读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无论在课堂上或课外进行阅读,在阅读材料之前,教师均应进行适当布置,告诉学生要读的是什么样的材料,有时还应稍加介绍,但不解释情节。至于语言的讲解,应由教师在查阅材料后解决。这样,教师在研究材料本身并设法解决语言难点的同时,便了解学生阅读时可能碰到的困难,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步骤。当所读材料仅为某作品中摘选的一个部分时,应就作者和作品背景作简单介绍,背景知识的积累会使学生相对容易地理解相关话题的文章。教师的介绍和讲解应具一定的吸引力,唤起学习者阅读的强烈愿望。
3.阅读形式的多样性。我国的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两种极端倾向,即为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和为学习英语而进行的阅读。只有把这两种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精读与学生自主学习——泛读的统一。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大学英语,重视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尽可能地运用语言能力,阅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英语原著或学术期刊,获取专业信息,使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相得益彰。还要鼓励学生在平时应广泛阅读,包括通过互联网,涉猎一些自己比较生疏的领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这样读起文章就比较顺利,对文章的理解比较透彻,真正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三、培养阅读技能的几个环节
据有关专家调查分析,目前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是对词义的掌握不牢固,判断能力较差,对不熟悉的词不能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推测其意义;二是对语篇没有连贯反应的能力,无法清晰理解全文;三是文化知识不够,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传统不够了解,影响到对文章的理解。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应从以下环节入手。
1.磨炼阅读基本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固定短语,以及其具有实际应用的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单词量和语法是所有语言阅读的基础。这就需要学生熟悉大纲所规定的词汇量,然后熟悉和掌握其中大量的同义词和反义词,牢固掌握多重复合句、被动句、插入成分、省略句、倒装句等,并熟练运用它们,在遇到长句和疑难句时能够借助语法分析来理解其意义。
同时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大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应当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吸收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就不是被动获取材料中的信息,而是运用已经具备的背景知识,根据上下文预测和理解。
2.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阅读的能力,首先是理解,其次是速度。读得快,不理解等于未读,能够理解而阅读速度太慢,则效率太低,意味着阅读能力不强。因而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任务是在能够理解的情况下提高阅读速度。理解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并把新的知识经验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理解可分为直接理解和间接理解,直接理解就是在瞬间立刻实现的,不需要任何中间思维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主要通过瞬间记忆以前所得的知识,选取立刻所需的知识。而间接理解的实现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学生在开始学习阅读时,总是要放慢速度进行理解。随着词汇量的扩大,语义句法知识的增加,语感的增强和阅读技能的提高,阅读速度逐渐与理解速度同步发展,读得越好,理解得也越快。
有的学生在阅读时存在着边看边读的习惯,这大大有碍于阅读速度的提高。有人曾做过实验,朗读文字的速度只能达到每分钟150单词左右,而阅读的速度可以比它快三倍,阅读速度快的英美人甚至可以达到每分钟700多个单词,因此要学会看书而不是读书。阅读材料是由许多单词组成的,阅读时应注意词与词搭配,以及意群的组合,遇到生词时,查阅字典固然是个好方法,但如果逢生词便查字典,则严重影响阅读速度,增加不必要的工作负担,使大脑易于疲劳。会阅读的人往往善于从上下文猜测出不认识的单词的词义。所以,培养阅读能力就是要养成快速、无声和准确的习惯,有意识地训练略读(skimming)、跳读(scanning)和整体阅读(globalreading)的技巧。
3.把握分析判断主题的技巧。在阅读过程中,真正需要我们读的是整篇文章的主题和贯穿其中的逻辑关系。每读完一篇文章,不要指望弄懂每一个单词、每一句话,文章结构实质上是作者逻辑思维的体现。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异常重要,因为在阅读理解中,题目的排列顺序与文章的行文顺序往往保持高度一致。理解思路有助于于我们解题时合理定位,迅速而又准确地找到解题的线索。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在解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先读文章后题目的主干,抓住问题的主干,然后通读文章,不求了解细节,必须把握大意。特别注意以段为单位,找到文章每个段落或者层次的关键词,抓住段落主题句。主题句通常是一个段落的首句,位于段落中间及末尾其他位置,若顺利地判明段落的主题,对提高阅读速度有至关重要的帮助。
4.提高语篇水平上的理解。阅读时不能只停留在句子水平上,孤立的句子似乎是理解的,但整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却不甚了了。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高级阅读技能的训练,把句子水平的阅读理解提高到语篇水平的阅读理解,才能避免在阅读中见树不见林,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所谓语篇水平上的阅读理解,包括在宏观上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跟上作者思路的展开、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概括得出结论、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
现行各类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目一般分成主旨题、细节题和推论题等类型,在解答时,都应当解决在语篇层面上的主旨、定位和细节问题,才能准确找到答案。首先要分清考题的题型;然后根据题干和选项中的信号词,回到原文定位,仔细阅读相关句。这时充分利用在原文的圈划出的标志词,快速定位。回读的内容不需要全和多,应该有针对性地阅读。在阅读时,对于细节题的正确解答,需要正确把握三个环节:第一准确地找到题目所针对的文章中的信息,第二对信息进行逻辑思维,第三将原文信息与备选信息进行对比。
5.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传统的阅读教学由于要顾及文章中的词汇语法,课堂上真正用于阅读的时间就很少了。学生在精读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要转化为阅读技能必须经过阅读的实践活动。如果学生将学到的语言知识成功地运用到泛读练习之中,那么,这就表明他的语言知识已经转化为阅读能力。课外阅读不仅能巩固课文中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智力和培养自学能力。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扩大词汇量,还在于高频复现已学的单词,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
阅读学习是一项终身的活动,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各种阅读技能。他们的词汇知识、理解能力、阅读速度、专业阅读技能,以及阅读兴趣和习惯,都是在不断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得以完善和提高的。因此学生应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大量的阅读实践,只有在大量阅读中,才能培养语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技能,定期进行阅读效果总结。同时还应有意识地扩大阅读面,看一些有关英美等国的社会文化背景的材料和科普读物,这对于提高理解力是大有益处的。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根据大纲要求,学生要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需读完大约11到13万单词量的材料,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有可能实现阅读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