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施课堂“激趣术”引领学生牵手哲学

2013-04-29侯海凌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引导哲学兴趣

侯海凌

【摘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又与教师的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政治教师在哲学课教学中,也要学会巧施“激趣术”,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与似乎遥远的哲学“牵手”,并逐渐感受、体验学习哲学的快乐。

【关键词】兴趣 引导 哲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29-02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又与教师的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就在哲学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激趣术”谈几点浅见:

1.以美引趣

也许有人会问政治课是讲道理的课,讲道理的课还会美吗?其实,政治课既需要理论的阐释,又需要注入时代特别是生活的内容,让政治课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既需要精神的描绘,又需要添加一些诗意的东西,让政治课变得神奇和美妙;既需要深沉的教诲,又需要激昂的情怀,让政治课激情起来也许更能引起学生们心灵的共鸣。

如:在讲怎样实现人生价值、内外因关系的内容时,我播放了一首优美的,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最美》,很多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哼唱着。歌曲结束时,我问学生:“大家知道这首歌是谁的成名作吗?”“羽·泉!!”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同学们是否知道他们的成长历程,他们创业走过的艰辛之路?”当我问到这些问题时,很多羽·泉的粉丝们也是一脸茫然。“好!今天,我们就从羽·泉创作的这首好听的歌曲说起——”教室里非常安静,学生们很专注,他们对我将要讲到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这种教学效果也正是我所期待的。用优美的歌曲使学生置身入美的情境中,巧妙地以“美”引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哲学并不枯燥,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走近哲学,了解哲学。

2.以奇诱趣。

课堂中的“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奇”是学习内部动机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高中学生的世界观正逐步形成,他们关心社会,思索人生,对社会生活中许多新事物、新问题、新思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奇”上多下些功夫,力争教学观念新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令学生好奇、惊奇。满足学生的求奇心理,更好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中关于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形式(即总体数量不变,但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一内容时,我设置了一个令学生新奇的教学环节——巧改清明诗。先投影展示了杜牧所写的那首脍炙人口的,也是学生们很熟悉的《清明》诗,然后让大家通过标点的调整试着将诗改成多种文体形式。如改为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可改为三言、五绝,甚至散文等形式。学生们对改诗充满新奇感,活跃异常,兴趣盎然。通过巧改清明诗学生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形式(即因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哲学课上用“奇”招,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将知识消化、吸收。

3.以情激趣

教育专家认为,没有情感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情感在教育实践中有感染、动力、迁移等重要作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当前有不少高中生由于各种原因处于情感“饥饿状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以情激趣”,形成师生的情感沟通,用激情唤醒激情,用心灵感动心灵。

例如:在讲“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一内容时,我选取了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警嫂罗映珍的故事,她在丈夫与毒贩殊死搏斗并身负重伤,成为植物人后,不离不弃,全身心地照顾,终于用爱和坚持唤醒了沉睡的丈夫。很多学生含泪看完这段感人的视频,“此时无声胜有声”,对于很多“初恋时并不懂得爱情”的学生来说,颇有震撼的力量,从他们充满感情的发言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情感的跃动。我抓住契机,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不同的价值观、幸福观、家庭观、恋爱观与人生道路选择的关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点。

4.以疑生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哲学课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除了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外,师生间可以互相诘难答题、互相启发补充,形成师生间双向的智慧交流,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

如:在讲“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一课中关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这一问题时,我选取了“飞行员抓子弹”的事例,“为什么飞行员会抓住子弹呢?说明什么哲理?”学生们对老师的问题也似乎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我适时引导他们先理解教材对“静止”两重含义尤其是第二层含义的解释(即: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未发生某种运动),然后自主分析“飞行员为何能抓住子弹”的原因。当有的学生较圆满的回答得到赞许时,我从他们写满喜悦之情的脸上感受到了一种学习哲学的快乐,这种因学习而带来的愉悦自然也会成会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5.以境致趣

课堂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哲学课上,教师若一味枯燥的说教只能使学生大脑疲倦和沉闷。而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则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大脑,使之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达到“以境致趣”的效果。教师在情境创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利用兴趣的迁移原理,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产生的求知兴趣好比是学生学好哲学的源头活水,它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发源地。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师生双方都会获得无穷的乐趣,也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斌,汪晓莺.浅论哲学与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24)

[2]吴素琴.如何培养中师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猜你喜欢

引导哲学兴趣
菱的哲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