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夸父逐日,不如学后羿射日
2013-04-29刘建勇
刘建勇
【摘要】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就是因为她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中国的教育当然要与世界接轨,但绝不能丢掉民族特色!世界上不存在最好的教育,只有符合不同民族特色的教育。只要是符合其民族特色的教育,对这一民族而言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们的民族有自己的特色,对别人而言是最好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未必就是最好的。
【关键词】教育 改革 民族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06-01
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和《后羿射日》我相信大家都熟悉,在这里我不是讲神话,而是想让大家尤其是所谓的专家、教授、学者看清一个问题:中国当前教育改革与其做夸父逐日,倒不如学后羿射日。
中国伟大的改革家邓小平曾说过,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从邓小平的话中,我们不难领悟到教育事业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就是说教育事业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纵观古今中外,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无不引发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国也不例外,随着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的变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蔚然兴起。在今天,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各种新的教育模式,层出不穷,令人应接不暇,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可谓波澜壮阔,蔚为壮观。仅在我参加工作的前四年中,在学校等教育部门的要求下,就教育理论学习一项,笔记不知记了多少本,上交后至今不见踪影;而教学模式四年来改了三次,今天才算基本锁定“洋思模式”,恰又适逢新教材改革,又要学什么“杜郎口经验”,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倍感工作的艰辛。当然,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可也总不能朝三暮四吧!教育本不应该囿于模式,可现在的教育界就像发了疯一样在“学习模式、建立模式”,如果哪一个学校没有自己的模式就是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落后。
为什么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如此暴风骤雨,而高等教育改革却风平浪静?在此领域有建树者寥寥无几。再看我们的高等学府,能跻身世界“五百强”的、能被世界认可的也就只有清华和北大了。而现在,据说清华、北大也在被“铜臭”染指,被某些人利用开发为“暑期旅游资源”。教育是要面向世界的!而高等学府如此,那我们的教育又如何面向世界?!工作中,有的同事就指责我,“你还谈什么面向世界,都是这句话惹地祸!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都快变味了,你能说它没有‘崇洋之嫌。据说就是那么几个所谓的专家、学者、教授从国外回来,对我们的教育指手画脚,才要改革的。说什么国外的教师在黑板上随手画个圆圈,就可以把它说成是‘月亮、‘蛋糕、‘乒乓球,只要你愿意可以把它看做是一切圆的东西,据说这就叫创新。而我们中国的教师只知道是‘零”。
“可它就是数字‘零啊!这好像更符合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阿拉伯数字计数标准。”我反驳同事。
但是,同事的话还是提醒了我。经过深深的思考,我似乎明白了一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富有民族特色的思维方式、富有民族特色的一切……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就是因为她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中国的教育当然要与世界接轨,但绝不能丢掉民族特色!世界上不存在最好的教育,只有符合不同民族特色的教育。只要是符合其民族特色的教育,对这一民族而言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们的民族有自己的特色,对别人而言是最好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未必就是最好的。所以说,我们的教育改革不能丢掉符合我们民族特色的东西。法国人富有浪漫情调;德国人最具严谨精神;而美国人——这一美利坚民族的子孙却是一个混血儿,最善于拿别人的东西为自己所用。有些东西是我们学不来的,即使拿来了也未必适合于我们。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并不仅是拿别人一点所谓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我认为更应该是让我们的教育符合自己的国情、适应当前世界形式的变化,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跟上世界历史前进的步伐。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事业,那么这一点就突出的表现在我们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适应当前的社会历史环境,更重要的是应该有所突破和创新。而在所谓的“模式教育”下培养起来的人才能否创新,实在是令人怀疑。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们的教育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作为教育事业重中之重的基础教育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进行系统的改革是必要的,但是,应该给我们思考改革的时间,让我们巩固改革的成果,而不能只是一味的追、追、追,夸父逐日尚且力竭精尽而亡,况且人乎?在这个问题上,与其做夸父逐日,倒不如抓住主要问题学一下后羿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