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研究

2013-04-25陈美玲指导周学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阻络阻型证型

陈美玲,指导:周学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类风湿关节炎(RA)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现代医学在RA的诊断、治疗方面日趋完善,特别是发现一系列实验室指标与RA密切相关,如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近年来,中医工作者开展相关研究,探讨RA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临床辨治RA提供依据。

1 急性时相反应物

李艳等[1]将94例RA患者分为寒、热证型,并分析寒、热证患者CRP之间的差异,发现类风湿关节炎偏热型患者血中的CRP要高于偏寒型(P<0.05)。蒋连泓等[2]研究316例RA患者发现:湿热阻络型与寒热错杂型患者ESR、CRP阳性率最高,次之为寒湿阻络型。胡晓蕙等[3]观察122例活动期RA患者发现:湿热阻络型与寒热错杂型ESR以高度活动为主,寒湿阻络型和痰瘀阻络型以中高度活动为主,肝肾两虚夹外感型以中低度活动为主;CRP于湿热阻络型和寒热错杂型中阳性率最高达97%。王银山等[4]将103例RA患者辨证分型为风寒湿痹型、风湿热痹型、肝肾亏虚型、痰瘀痹阻型,ESR阳性率分布如下:风湿热痹型(约79.55 mm/H)>风寒湿痹型(约49.22 mm/H)>痰瘀痹阻型(约39.42 mm/H)和肝肾亏虚型(约33.36 mm/H)。然而,肖明霞等[5]研究发现,166例RA患者中,不同证型间患者血沉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泉等[6-8]对不少于150例RA患者研究发现ESR和CRP在不同证候分布上并无统计学意义。

2 自身抗体

2.1 类风湿因子 梁昀等[9]对143例RA患者研究发现,RF于各证型的阳性率:湿热阻络型(92.86%)>痰瘀阻络型(87.89%)>寒湿阻络型(87.5%)>肝肾不足型(78.7%)。胡晓蕙等[3]把122例活动期RA患者在初诊时分型为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寒湿阻络型、痰瘀阻络型和肝肾阴虚(兼挟外感)型,发现热象、湿热征象愈明显的患者,RF阳性率愈高,认为RF阳性可以作为寒热证候分型的客观依据。张皖东等[10]对113例RA患者研究发现:RF在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患者中的阳性率高于痰瘀互结型和肝肾亏虚型。于秀明等[11]将200例RA患者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5型,湿热痹阻型RF阳性率高于瘀血痹阻型。

2.2 抗环瓜氨酸抗体 乐惠荣等[12]将143例活动期RA患者分为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肝肾不足证和痰瘀阻络证4组,发现湿热阻络型抗CCP抗体阳性率最高。

2.3 抗角蛋白抗体 姜泉等[6]对475例RA患者分析发现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分布率如下:湿热痹阻型>痰瘀痹阻型>气阴两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肾两虚型。

2.4 免疫球蛋白(Ig) 成之巍[13]将200例RA患者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5个证型,发现IgM在寒湿痹阻型中阳性率最高,IgG在瘀血痹阻型中阳性率最高,IgA在肾气虚寒型中阳性率最高。而刘华[14]对40例RA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的Ig测定发现:寒证IgG和IgM均明显高于热证,IgA寒热2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何羿婷等[8]研究认为,RA患者RF、IgA、IgG、IgM相关实验室指标在证候分布上变化不明显。王志中等[15]将305例患者分为寒湿阻络及湿热阻络2型,发现抗CCP、RF及AKA不能作为湿热痹阻及寒湿痹阻型RA的客观化分型依据。王勇等[16]研究认为,抗CCP、AKA与RA的病情活动相关,但不能作为寒热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3 细胞因子

3.1 白细胞介素(I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a) 王银山等[4]研究发现: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在风湿热痹型与风寒湿痹型患者中明显高于肝肾亏虚型与痰瘀痹阻型。彭玉莲等[17]将120例RA患者分为风寒湿阻、风湿热郁、痰瘀互结和肝肾两虚4种证型,研究发现:风寒湿阻型患者IL-6浓度明显高于痰瘀互结型与肝肾两虚型,而与风湿热郁型无明显差异;风寒湿阻型患者血清IL-1β浓度明显高于风湿热郁型与肝肾两虚型,而与痰瘀互结型无明显差异。于秀明等[18]将200例RA患者分为寒湿痹阻型、湿热痹阻型、肝肾阴虚型、肾气虚寒型、瘀血痹阻型,指出寒湿痹阻型TNF-α阳性率最高。赵林华等[19]研究发现早期RA女性患者,IL-8、TNF-a、IL-10在寒热证候间无统计学意义。宁为民等[20]研究发现TNF-a在风寒湿阻型、风湿热郁型间分布无统计学意义。

3.2 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胡祖光等[21]对31例RA患者血清中3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的含量测定发现:RA证型与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寒湿阻络证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R2)显著升高,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sNFRI)明显降低,而湿热阻络证TsNFRI显著升高,SIL-R2显著降低。李庚华等[22]研究肝肾两虚证与IL-ZR的关系,发现治疗前SIL-ZR水平升高,治疗后又显著下降,症状也明显改善,说明SL-R2是观测RA活动的有效指标。

3.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覃光辉等[23]对37例RA患者进行寒热分型发现:偏寒型RA患者VEGF水平高于偏热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VEGF可以作为RA寒热证候分类的指标之一。

4 T淋巴细胞亚群

5 其他

近年来,研究[25,6]发现血小板不仅具有凝血和止血功能,而且参与了人体内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发现不同证型患者血小板分布明显不同。汪元等[26]对77例RA患者的血小板参数进行观察发现:1)血小板(PLT)、血小板比容(PCT)与RA病情变化有关,可作为判断RA疾病活动的临床指标;2)PLT、PCT、血小板压积(MPV)与RA血瘀证症状相关,可作为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及判断中医药疗效的实验室指标。王勇等[16]研究认为:湿热痹症患者的PLT、白细胞(WBC)、球蛋白(GLB)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浓度显著高于寒湿痹阻,湿热痹证的白蛋白(ALB)则低于寒湿痹证。王蔼平等[27]通过对100例RA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研究发现,治疗前,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全血比黏度比肝肾亏虚型明显增高。

6 结语

回顾与总结上述文献发现RA与实验室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中医客观化研究提供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参考依据。但也有研究认为实验室指标在中医不同证型间分布差异不显著,可能与中医辨证分型主观化、缺乏统一分型,样本数量过少,研究方法等相关。探讨RA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尚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而提高RA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水平。

[1]李艳,魏托.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患者的临床观察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0,30(8):684-685.

[2]蒋连泓,胡晓蕙,赵亚莉,等.316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辨证规律分析[J].中医药通报,2002,1(4):22-26.

[3]胡晓蕙,蒋连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天然免疫与中医辨证的关系[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2,21(3):20-22.

[4]王银山,苏雅丽,丰哲,等.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型与各种炎性指标相关性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4):296-298.

[5]肖明霞,安莉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7):697-699.

[6]姜泉,蒋红,曹炜,等.47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析[J].中医杂志,2007,48(3):253-255.

[7]方路,许东云,阎霞,等.昆明地区150例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规律初探[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1):31-32.

[8]何羿婷,付丽媛,阎小萍,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3):200.

[9]梁昀,杨德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抗环瓜氨酸抗体的相关研究[J].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11):155-156.

[10]张皖东,曹云祥.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型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关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6):574-575.

[11]于秀明,刘学明,侯云峰,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7):1462-1464.

[12]乐惠荣,梁峋,袁惠,等,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抗环瓜氨酸肤抗体的相关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0):18-19.

[13]成之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不同RF之间相关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101.

[14]刘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中医证型的免疫球蛋白观察[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04(04):84-85.

[15]王志中,王勇.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对湿热痹阻及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J].中医杂志,2011,20.

[16]王勇,王志中,方勇飞.湿热痹阻及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客观化研究[C].全国第十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85-186.

[17]彭玉莲,任燕歌,庄俊华,等.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分型与白细胞介素6血清水平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2):2061-2063.

[18]于秀明,胡维峰.CPA与TNF-α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意义[J].中医中药,2012,19(12):36.

[19]赵林华,肖诚,闫小萍,等.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分类与细胞因子及有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1):21-22.

[20]宁为民,杨运高,张红栓.类风湿关节炎血清s1CAM-1、sE-选择素水平变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7):658-659.

[21]胡祖光,洪介民,高敏,等.类风湿性关节炎2种不同证型与3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之间的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2):720.

[22]李庚华,李典鸿,胡光祖,等.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两虚证与SⅠ 1-R2的关系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1997,24(10):447-450.

[23]覃光辉,曲环汝.VEGF与RA患者寒热证型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9,15(3):11.

[24]王品,刘维.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J].吉林中医药,2010,30(5):406-407.

[25]李静,柏干苹.40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22):2103-2104.

[26]汪元,刘健,余学芳,等.血小板参数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指标及临床症状相关性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6):5-6.

[27]王蔼平,周育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和血流变学指标观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3,16(3):26-27.

猜你喜欢

阻络阻型证型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心电图QT、JT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蝎芷膏治疗湿热瘀阻型臁疮的临床观察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