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神的临床应用初探

2013-04-18

福建中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灵枢气血针灸

杜 鹃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清远 511500)

《素问·宝命全形论》[1]168之“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强调了针刺治疗疾病时治神的重要性。笔者结合针灸医籍文献的学习和临床体会,就针刺治神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探讨如下。

1 凡刺之要,无忘治神

何为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综合反映,是对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脏腑以及精、气血津液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灵枢·小针解》[2]9曰:“神者,正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1]86曰:“血气者,人之神。”观察病人神的状态及其变化,可以了解其精气的盛衰和气血之顺逆,从而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同时,由于精神意识活动对机体脏腑气血功能及其协调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调整精神意识和心理状态也就成了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如《类经》[3]所言:“医必以神,乃见无形,病必以神,血气乃行,故针以治神为首务。”

“治神”之治,有治理、调节、和顺、安定的意思。与“治神”内容相关包括“本神”、“守神”、“养神”、“移神”、“调神”、“定神”、“安神”。在临床上,依据诊疗疾病的不同阶段,其“治神”的内容和方法也应有所侧重。

2 察神定神,明辨虚实

在疾病的诊察阶段中,治神主要体现在察神与定神。

《灵枢·本神》[2]25曰:“是故用针者,察视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强调了察神的重要性。察神,一般可通过观察患者的精神意识、面色眼神、呼吸语言、形体动态、对外反应等状况,了解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脏腑气血功能的盛衰。同时,还可依据神态辨别病人的体质特征,“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2]139。察神对疾病的诊治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在此阶段,要求医者定神,在诊察病人时要精神集中,注意观察病人的细微变化,审察形神,明辨虚实。对此,《素问·移精变气论》[1]558要求“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金针梅花诗钞》[4]则进一步指出:“医者之精神治,则造化通,料事明,决断果,使之临危则不乱,卒遇大恐不能惊”。否则,“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1]274。

3 安神定志,蠲虑除惑

为保证针灸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针刺治疗效果,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疾病的主观能动性,针刺治疗前须针对性调整患者精神心理状态。

由于种种原因,临床上部分患者就诊时心神不定、顾虑重重,甚至悲观消极,尤其是在身患重病或慢性病的病人或初次就诊患者中更是常见。这种状态不但无益于患者的治疗,使针灸治疗事倍功半,而且可能加重病情。《灵枢·终始》[2]140指出:“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因此,在开始针灸治疗前必须针对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查找困扰病人的原因,对病人进行疏导,与之沟通交流,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消除精神负担和思想顾虑,克服对针刺的恐惧情绪。在安神的基础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病者之精神治,则思虑蠲,气血完,使之信针不移,信医不惑,则取效必宏,事半而功可倍也”[4]。

对病人进行精神心理调整和沟通,不但有利于消除患者精神紧张等不良影响、还有助于建立并加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进而提高病人的医从性及疗效。

4 守神用意,辨气施针

在针刺施术阶段,调整医者和病人的精神意识状态,是针刺取得良效的保证。

4.1 医者之守神用意 一方面要求医生在针刺治疗过程中排除干扰,聚精会神,认真施术。《灵枢·九针十二原》[2]29云:“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针灸大成·标幽赋》[5]50曰:“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另一方面,要求医者专心体察针下感及其变化,相机行事,做到心手相应。①判断针刺部位:通过针下感觉变化,判断针刺到达的部位层次,合理调节针刺方向和深浅,做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1]163。② 针下辨气:针刺时,以持针指端的感觉针下经气的反应,借此判断邪正虚实的方法,称之为“针下辨气”。如“谷气来也徐而和,邪气来也紧而疾”[2]2,“但濡虚者即是虚,但牢实者即是实”[5]133。在临床上,针下辨气是针灸辨证的特色,可作为实施针刺补泻手法的依据。笔者曾治疗一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腰痛反复数月,针刺治疗数次仍效果不显,乃专注细辨针下感,发现双侧委中针下松软、针感迟缓,即施以针刺捻转补法,待觉针下沉紧方出针。术后患者顿感腰部轻松,活动明显改善,后续针数次后腰痛症状消失。③ 实施针刺补泻:《灵枢·小针解》[2]28指出:“调气在于终始一者,持心也。”临床上进行针刺补泻时,要求医生要聚精会神于针下,“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1]283。在补泻手法操作过程中,要手心相应,形意相随,针到意到气到,做到“迎之随之,以意和之”[2]10。④ 掌握补泻度量:《针灸大成》[5]134指出:“凡行补泻,谷气而已。”此可作为针刺补泻的度量参考。临床上,施行针刺补泻应注意体察施术前后针下感的变化,针下出现徐和的针感则可作为已补而实、已泻而虚的依据之一。此外,针刺过程中,医生还应注重与病人眼神的交流,引导其精神专一,也即“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1]580。

4.2 病人之守神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即刺也,使本神朝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5]45。在针刺施术过程中,要求病人精神安定,专注于体察针刺感应。患者可配合医生的针刺手法操作,意守针刺部位有助于得气守气,意守病所有助于引导气至病所。导师张宏教授在针灸临床治病中,对于针刺得气慢、针感弱的患者常嘱其意守针刺部位;在针灸治疗眼病常取风池穴,行针时多嘱患者意守眼部,以促使气至病所,每每取得良效。此外,在针刺留针期间,要注意观察和引导患者,使其保持精神安定,身体松弛,同时注意避免声音等环境因素的干扰。

5 养神调神,巩固疗效

针刺治疗后,使病人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有益于巩固和提高针刺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因此,在针刺治疗后指导病人精神调摄也是治神的重要一环。如嘱咐病人不可马上从事剧烈运动,要注意保持心情的平和。“慎其大喜,……慎勿大怒,……勿大醉歌乐,……勿大悲伤也”[1]581,使之“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2]1。若受精神刺激或情绪反复波动则可扰乱气血,减低治疗效果,甚则“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1]87。此外,还应调整饮食起居,顺应四时,四气调神,使之“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1]2。如此,则血气皆从而神得所养,疾病痊愈有望。

综上所述,治神应贯穿于整个针刺治病过程中,在针刺诊疗疾病的不同阶段其方法和内容有所侧重。针刺治神,不但有助于提高针刺疗效和安全性,减少意外事故发生,而且还有助于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灵枢·九针十二原》[2]97指出:“粗守形,上守神。”历代针灸名家多将治神作为针刺治病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治神是修炼针术、提高针刺治疗水平的必由之路,离开治神之针术乃有形无神,针术与治神结合则形神兼备、相得益彰。

[1]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2]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张介宾.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648.

[4]周树冬,周楣声.金针梅花诗钞[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4.

[5]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灵枢气血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采采卷耳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