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0~16岁儿童和青少年血脂的现况研究
2013-04-18倪益锋汤书晶周立锋俞叶飞郦华斌
倪益锋 汤书晶 周立锋 俞叶飞 郦华斌
杭州市萧山区0~16岁儿童和青少年血脂的现况研究
倪益锋 汤书晶 周立锋 俞叶飞 郦华斌
国外文献报道冠心病已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其病理改变在儿童期就已出现,并与血脂水平呈正相关[1]。虽然目前中国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尚低于多数西方国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的平均血清TC水平正逐步升高[2]。杭州市萧山区经济发达,近年来有调查报道显示代谢综合征已成为萧山地区20岁以上农村居民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高TG血症及低HDL-C血症的发病率分别为37.6%和4.6%[3]。
由于血脂水平受到种族、地域及生活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4],而国内目前尚无统一的儿童和青少年血脂参数正常参考值,本研究以萧山区920名0~16岁健康儿童和青少年为调查对象,分析本地区儿童和青少年的血脂水平及其在不同年龄、性别间的变化,同时探索血脂参数与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指数的相关性,为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血脂紊乱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1-04—08来本院体检的儿童和青少年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920名,其中男526名,女394名;所有调查对象内科检查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按年龄每3岁划分为一组,分为婴幼儿期(0~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初期6~9岁、中后期9~12岁)、青春期(早期12~15岁、中后期15~16岁)共6组;各年龄组内性别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1.2 方法 所有调查对象检查前1天晚8:00后禁食,检查当天清晨抽取静脉血2ml,置于干燥试管内,使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TC、TG、HDL-C及LDL-C,同时计算两个致AS指数,计算公式为:LDL-C/ HDL-C及[(TC-HDL-C)/HDL-C][5]。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中的Scheffe检验,年龄组间两两比较及性别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血脂参数与致AS指数及年龄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血脂水平及致AS指数 各年龄组间TC总体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男性相对稳定,青春中后期组女性不仅高于同组男性,也高于其他年龄组女性(均P<0.05)。婴幼儿期组TG高,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除婴幼儿期、青春早期组女性高于男性(均P<0.05)外,其余各年龄组内均无性别差异(均P>0.05)。HDL-C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学龄中后期组女性水平低于同组男性,青春中后期组则相反(均P<0.05),其余各年龄组内均无性别差异(均P>0.05)。LDLC在婴幼儿期高,随后逐渐降低,至青春中后期又上升,青春期女性均高于同组男性(均P<0.05)。LDL-C/ HDL-C:呈现婴幼儿期高值,学龄前期次之,学龄中后期低值;学龄中后期组女性高于男性(P<0.05),其余各年龄组内均无性别差异(均P>0.05)。(TC-HDL-C)/ HDL-C:婴幼儿期高,其余各年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学龄中后期组及青春早期女性水平高于男性(均P<0.05),其余各年龄组内均无性别差异(均P>0.05)。合计血脂各参数与致AS指数性别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1-2。
2.2血脂水平及致AS指数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HDL-C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与年龄呈正相关(r=0.213,P< 0.01),TC与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其余血脂参数TG、LDL-C、LDL-C/HDL-C和(TC-HDL-C)/HDL-C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与年龄呈负相关(r=-0.129、-0.233、-0.313、-0.17,均P<0.01)。
2.3 致AS指数与血脂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两个致AS指数之间呈正相关(r=0.933,P<0.01)。LDL-C/HDL-C和[(TC-HDL-C)/HDL-C]与TC、TG、LDL-C均呈正相关,而与HDL-C均呈负相关(r=0.325、0.380、0.753、-0.639和0.367、0.368、0.639、-0.606,均P<0.01)。
3 讨论
血脂紊乱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除运动习惯、饮食结构外,家族遗传、被动吸烟、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等因素均对其有重要影响。既往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中国人群血清TC水平增高不仅增加冠心病发病危险,也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其作用强度与西方人群相同[6]。大量研究证明,AS的病理改变始于儿童青少年时期且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冠心病、AS的预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7]。许多国家开展了儿童血脂水平的调查和血脂紊乱的研究,以期早期干预,减少成人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美国专门针对儿童血脂紊乱进行了儿童青少年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日本、澳大利亚等均进行了全国性的儿童及青少年血脂浓度调查[8-9]。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生活水平提高,超重及肥胖儿童不断增加。为进一步了解当前我国儿童血脂紊乱的发病率,亟待建立我国儿童的血脂正常值标准。国内也有学者报道了较大样本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调查结果[10-11],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很难开展全国性的调查。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以萧山区920名0~16岁儿童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析本地区儿童和青少年血脂水平及其在不同年龄、性别间变化,同时探索血脂参数与致AS指数的相关性,为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血脂紊乱提供依据。
文献报道影响TC的因素有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及遗传等[12],本研究发现TC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可能因为TC不仅含有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和中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IDL),而且还含有HDL-C。TG在婴幼儿期呈现高水平,且女婴比男婴高,分析原因可能为:(1)血浆TG水平受饮食影响较大,婴儿仅能做到哺乳后3~4h取血,且婴幼儿以乳类喂养为主,目前配方奶喂养比率增加;(2)TG水平与内分泌有关,女婴来自母体的性激素水平相对较高。青春早期女性TG水平比男性高,而青春中后期无性别差异,原因可能与女性青春期启动较男性早,内分泌环境变化有关。
表1 各年龄组儿童和青少年血脂水平(mmol/L)及致AS指数比较
表2 各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和青少年血脂水平(mmol/L)及致AS指数比较
本次调查显示HDL-C与年龄呈正相关,与其他报道相似,但TG、LDL-C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与国内其它地区调查结果不同[13]。说明血脂水平呈动态变化,可能受地域及生活环境等影响,临床上建立儿童血脂水平参考值时进行年龄分段及多地区联合研究比较合理。
HDL-C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提示HDL-C具有抗AS作用。LDL-C增高是AS发生、发展的主要脂质危险因素。一般情况下,TC与LDL-C相平行,但TC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而非HDL-C是指除HDL-C以外其他脂蛋白中含有胆固醇的总和,主要包括LDL-C和VLDL-C,其中LDL-C占70%以上,计算非HDL-C的公式如下:非HDL-C=TC-HDL-C。美国儿科学会专家小组认为非HDL-C是比LDL-C、HDL-C等更好的识别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危人群的指标,因此本研究采用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两个致AS指数:LDL-C/HDL-C和 [(TC-HDLC)/HDL-C],发现两个致AS指数之间呈正相关,与LDL-C也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由此显示致AS指数综合了LDL-C、HDL-C,较单项血脂数据预测AS发生的价值更高,与其他文献报道相似[14]。
综上所述,儿童和青少年血脂水平呈动态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亟待多中心联合调查,建立适宜我国儿童血脂参考值,为早期发现儿童血脂代谢紊乱及致AS因素提供依据,进而预防和减少成人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1]Kanani P M,Sperling M A.Hyperlipidemia in adolescents[J].Adolesc Med,2002,13(1):37-52.
[2]赵文华,张坚,由悦,等.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06-310.
[3]郦华斌,张帅,汤书晶,等.杭州市萧山地区农村居民代谢综合征的现况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7):1786-1791.
[4] 杜军保.儿童血脂紊乱的流行病学现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 21(13):801-802.
[5]Horta B L,Victora C G,Lima R C,et al.Weight gain in childhood and blood lipids in adolescence[J].Acta Paediatr,2009,98(6):1024-1028.
[6]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协作组.冠心病与脑卒中综合风险的评价与干预研究一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及简易评估工具的开发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2):893-901.
[7] Navaho R M C,Lainez S P,Ribas B L,et al.Anthropometric value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Canary Islands(1997-1998)[J].Arch Latinoam Nutr,2000,50(1):34-42.
[8]Arai H,Yamamoto A,Matsuzawa Y,et al.Serum lipid survey and its recent trend in the general Japanese population in 2000[J].J Atheroseler Thromb,2005,12(2):98-106.
[9]Gliksman M D,Dwyer T,Wlodarezyk J,et al.Differences in modifiabl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Australian school children:the results of a nationwide survey[J].Prey Med,1990,19(3): 291-304.
[10]马文军,许燕君,傅传喜,等.广东省6188名3至14岁儿童血脂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0):950-955.
[11] 刘颖,米杰,杜军保,等.北京地区6-18岁儿童血脂紊乱现况调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2):101-102.
[1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3.
[13]张智睿,陈沅,赵璐,等.2~14岁儿童血脂正常参考值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7):535-538.
[14]Dobiasova M,Frohlich J.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LCAT reaction may help to explain the high predictive value of LDL/HDL cholesterol ratio[J].Physiol Res,1998,47(6):387-397.
2012-09-18)
(本文编辑:胥昀)
杭州市萧山区科技社会发展项目(2011324)
311251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倪益锋,E-mail:niyif88@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