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O技术在重症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2013-04-18余姚凤张立群

浙江医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补液存活颅脑

余姚凤 张立群

PiCCO技术在重症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余姚凤 张立群

重症颅脑损伤是颅脑外伤中最危重的类型,在临床上有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等特点,致残率和病死率高[1]。此类患者经常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休克可以加重高颅压所致的继发性脑缺血损害,故需要早期识别休克的出现并积极治疗。同时重症颅脑损伤可致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继发肺部病变,出现严重缺氧从而加重脑损伤。因此患者容量监测尤其重要。本研究应用动脉轮廓法(PiCCO)作为容量监测的新手段,以期有效指导此类患者的液体管理,监测肺水,减少继发性脑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文对我院3年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PiCCO技术监测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08—2012-08收住我院ICU并诊断为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共34例,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19~69岁,平均(48.18±23.18)岁。重症颅脑损伤诊断标准[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3~5分为特重病例);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急性颅内血肿;患者呈深昏迷或昏迷12h以上,或再次出现昏迷;有明显神经病理体征: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有明显改变。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7例,工地砸伤7例,高处坠落伤5例,打击伤3例,醉酒摔伤2例。按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20例)与死亡组(14例)。

1.2 监测方法及指标 所有患者入ICU后即予右侧锁骨下静脉置入深静脉导管(7.5FR,抗感染双腔导管,美国Arrow公司),右侧股动脉置入PiCCO动脉温度压力导管(PV2014L16,德国Pulsion公司),监测心率(HR)、中心静脉压 (CVP)、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容量指数(GED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PVPI),分别于0、6、12、24、48、72h测定并记录上述指标。同时监测每小时尿量(UV)。

1.3 重症颅脑损伤的治疗 有手术指征者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其他治疗包括头高10°~15°,保持头部静脉回流通畅,镇静止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持呼吸,必要时过度通气、脱水、亚低温治疗及保护脑神经、营养支持等治疗。同时根据PiCCO监测数据予补液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MAP,维持脑灌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CVP均>6mmHg,MAP>70mmHg,UV>200ml/h。死亡组CVP低于存活组,0、48、7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MAP在0h高于存活组,6、12、72h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HR高于存活组,在0、6、1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UV在0、6、72h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24h CI较低、72h CI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考虑死亡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剂量加大有关;GEDVI更低,在6、12、24、48、72h各时间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VRI入院初始较高,考虑与应用血管活性物质剂量较大有关,但于24、48h开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VLWI较高,在0、6、12h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VPI较高,在0、12、72h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建筑业迅速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正在逐渐上升。尤其重症颅脑损伤的病情发展快、变化多,治疗难度大,病死率约占颅脑损伤死亡的36%,是目前创伤致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3]。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往往存在颅内高压,当颅内压增高时机体为提高脑灌注压,减少继发性脑缺血性损害,通过Cushing反射提升MAP,维持脑血流的正常灌注,心血管系统的表现为心动过缓,脉压加大,同时患者往往出现中枢性尿崩或应用较多脱水剂降颅内压,出现尿量较多。颅内高压治疗的短期目标是降低颅内压,保证脑灌注压,并纠正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在治疗早期往往需积极脱水,手术治疗,降低颅内压。当高颅压缓解后,由于Cushing反射的保护作用消失,血压可能陡然降低,易出现休克状态,导致脑灌注不足加重脑缺血,此时维持容量平衡,提高MAP,保持脑灌注压尤其重要。本研究提示所有患者在休克之初并非都出现明显的低CVP,但通过PiCCO监测GEDVI低提示已存在容量不足需补液,故可以更好的反映出机体的容量状态。SVRI两组均相对较低,予补液和/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后上升,死亡组于24、48h更低,需应用更多的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监测SVRI可以为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及剂量提供参考。

表2 两组患者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NPE、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临床并不少见,主要见于下丘脑和脑干损伤。多数学者认为[4],肺血管痉挛性收缩及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是造成NPE的主要因素。NPE起病急,病死率高,应尽早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提高救治成功率。同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补液量较大,易加重肺水肿。而此类患者常无心血管病的体征,CVP不高,不易早期发现,PiCCO则可通过监测EVLWI、PVPI,预警NPE及ARDS的发生。本研究提示两组CVP无明显差异,但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CI较低,而EVLWI、PVPI较高,提示EVLWI、PVPI进行性升高者预后差。同时当肺水增多时,需控制液体量,予加用或加大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可指导补液。

总之,重症颅脑损伤的预后与患者受伤程度密切相关,但防止继发性脑损伤和脑缺血是降低重度颅脑损伤致残、致死率的最有效方法已得到广泛共识[5]。有效的容量管理可以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继发脑损害的发生。应用PiCCO技术,可以有效指导液体管理,掌握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时机和剂量,预警NPE及ARDS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Liao K H,Chang C K,Chang H C,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Taiwan[J].Surgical Neurology,2009,(72):66-74.

[2]赵世光,刘恩重.神经外科危重症诊断与治疗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8.

[3]周渡,刘继东.重型颅脑损伤283例临床治疗[J].西部医学,2008,20 (5):949-951.

[4]刘伟国,杨小锋.神经损伤的基础与临床[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322-328.

[5]赵世光,刘恩重.神经外科危重症诊断与治疗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90.

2012-09-15)

(本文编辑:胥昀)

316100 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三病区重症医学科通信作者:余姚凤,E-mail:yyf00508@163.com

猜你喜欢

补液存活颅脑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北京市某高校规律运动大学生补液知识与态度调查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