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改革发展的进步与局限

2013-04-16赵宏唐健

关键词:办学院校专业

赵宏 唐健

【摘 要】我国地方高师院校的改革发展与中心城市高校和综合性高校相比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师资力量薄弱、学科优势缺乏、办学经费不足、综合实力不强是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瓶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凝聚学科特色优势、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增强综合办学实力是地方高师院校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校发展 地方高师院校 高师院校

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也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规模逐步扩大。在这种大形势的影响下,地方高师院校经过了一系列改革,如院校的升格、合并,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地方高师院校的现状以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途径,以帮助地方高师院校更好地发展。

一 我国地方高师院校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我国地方高等师范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受到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地方高师院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现状如下。

1.地方高师院校办学方向拓展

为了适应当地社会发展和招生规模扩大的需要,地方高师院校为谋求发展出路纷纷开办非师范专业,以提升高等师范院校办学规模,拓宽服务方向,使得师范专业占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大幅度下降。

2.地方高师院校办学层次提高

地方高师院校办学层次提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原来独立的地方高师院校,按照地方经济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大了专业改造力度,由单纯的师范院校发展成为了综合性大学;二是地方高师院校结合周边院校,联合成立或并入综合性、多科性大学,互补优势,共享资源,充分发挥综合效益;三是地方高师院校坚持师范教育为主,开辟了一些非师范专业,以适应招生制度的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拓展自己的办学功能,谋求自身的发展。

3.地方高师院校任务扩大

由于地方经济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地方高师院校逐步由单纯的师范院校发展成为综合性或多科性的本科大学,在担负着地方中小学教育师资培养任务的同时,还担当起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职能。

二、我国地方高师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

地方师范院校经费来源主渠道是国家的财政拨款,虽然国家一直保持了对高师教育的政策倾斜,但是由于基础弱、底子薄,拓展办学资金渠道的能力有限,因此地方高师院校办学经费比其他高校相对困难,这就带来地方高师院校经费缺口大,教师待遇低,留不住人;办学经费困难也影响着教学、科研设施的投入,因而造成教学、科研等办学条件差,教师劳动强度相对更大,不易出成果,工作付出与工作回报不对等;同时,地方高师院校都位于非省会城市,教师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生存条件纷纷向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靠拢,这些都造成了地方高师院校教师队伍不稳定,高层人才流失,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2.学科建设优势不明显

由于地方师范院校与社会沟通的渠道比较单一,优良师资不密集,教师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地方高师院校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在全国高校中处于落后位置,特别是与综合大学、理工科院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绝大多数的地方高师院校存在学科相对老化,结构单一;缺少国内省内领先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数也存在较大差距,很少或没有硕士点;学科队伍整体实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学术带头人和著名学者数量偏少;科学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以及真正高水平的成果并不多等问题。以国家重点学科为例,2002年全国高校共评出96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地方高师只有8个,仅占总数的0.8 %。

3.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

大多数地方高师院校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中师,后由中师升为师范专科学校,再升格为本科。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成为地方高师院校共有的难题。在生均财政划拨经费相同的前提下,地方高师院校学生所缴学费大大低于综合性院校学生所缴学费,同时地方高师院校学生贫困度高,学生欠费现象比较普遍,这一情况又抵减了地方高师院校的办学经费,使地方高师院校在竞争中更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地方师范院校与地方综合性大学相比,在经费使用上一直处于劣势。

同时,我国地方高师院校长期从事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基础性工作,行业背景给予的资金支持有限,筹资方式和渠道单一。行政拨款和学费运作是筹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式,社会捐赠、产业创收、现代资本运作等方式的筹资没有成为办学资金的重要来源,知识价值的实现方式单一,科技成果没有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这些因素导致了地方高师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4.综合办学实力不强

由于学科单一、专业单一,我国地方高师院校的整体水平一直落后于综合性大学,人才培育在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要求上,往往显得专业性还不够强。在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下,师范生因“传道授业解惑”之职业使命,往往限于教学大纲和课本知识,“理论够用、技能过关”是合格师范生的基本要求,其他方面的素质拓展则全靠学生个人来完成。这一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当师范生进入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大平台时,难以找到自己的理想位置。同时,国家在教育体制的整体改革上,也存在着重视综合大学而忽视师范教育的问题。

三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改革发展的策略

只有先了解地方高师院校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中找到适合其发展的途径,才能更好地发挥地方高师院校为地方服务的功能。

1.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教师。首先,地方高师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应实施“抓两手”的策略:一手是培养中青年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一手是实施“名师战略”,采取国内外进修、鼓励在教学科研中出成果创佳绩等方式造就一批名师。其次,地方高师院校要培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培育具有特色的学风校风、科研项目、精品课程、人才结构等,使地方高师院校自身整个师资队伍处于最佳的创造区间,使地方高师院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从而为地方基础教育输送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人民教师提供重要的保障。第三,大力提高教师的待遇,加大教师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

2.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学科优势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建设、发展的关键和龙头,也是提高办学水平和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基础。地方高师院校,应把学科专业建设置于学校发展的核心地位,立足地方,面向区域,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两翼,改造和提高现有学科专业,适度发展应用型非师范专业,积极扶持交叉学科和社会急需学科专业,形成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学校应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全省以及地方的人才需求状况,及时增加新专业,重点发展和支持适应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急需的旅游、生物、外语、民族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专业。同时,申报优势专业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建设,申报优秀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

地方高师院校学科力量较弱,只有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才能争得立足之地。通过学科专业建设,可以打破原来专业口径狭窄、人力物力资源分散的局面,对师资队伍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教学与科研的合力,开创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新局面。

3.积极拓展学校办学资金筹集渠道,提高办学资金的使用效率

鉴于地方高师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基础设施落后、经费来源相对单一,地方高师院校应该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政府投入、自筹资金、银行贷款,以及社会力量投入相结合来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如充分发挥各种校友会和基金会的桥梁作用,通过校友会和基金会采取募捐和资助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企业、团体和个人资金;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资源,寻求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及地方企业的资金支持。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同时,地方高师院校还应当加快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教育成本,将有限的办学资金落实到实处,以此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办学实力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鉴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学校性质,地方高师院校参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无法回避的历史使命,而且也具备了完善的条件。首先,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将原来单纯为基础教育服务转变为以为基础教育服务为主、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全方位服务。其次,地方高师院校要依据所属地理区位分布,寻求与实行区域高师院校之间的联合共建,走合作化之路,共同提升竞争力。地方高师院校进行区域性合作,既能充分发挥师资培养的功能,又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具体来讲,一是继续发扬地方高师院校合作交流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地方师范院校之间的广泛合作;二是按照专业教育和教师职业教育相分离的“递进式”培养模式,同其他地方院校一起培养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三是采取联合招生和联合培养的方式,培养急缺的专业教师,提高整体或个别专业的水平;四是共同探索“3 + 1”或“4 + 1”的“专业 + 技能”教育模式,进行专业改造与建设,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谭荣波.关于地方高师院校学科学科发展的新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5)

[2]何方.地方高师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企业家天地,2006(2)

[3]葛绍德.地方高师院校发展新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4]陈时高.论我国地方高师院校的可持续发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4)

[5]地方高师院校办学范式的转换[J].辽宁教育研究,2006(10)

[6]徐臣良.我国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途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2004(9)

猜你喜欢

办学院校专业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部分专业介绍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