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育英才
2013-04-16林花勤
林花勤
【摘 要】人的能力不是靠“听”而是靠“做”学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得出真知。预习是学习各科知识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预习的方法。
【关键词】学习兴趣 美育 心理素质 课堂气氛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跃起来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学会的,而是靠“做”学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得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以及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的是: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的,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想要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的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1.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法
第一,让学生多做实验,勤于实践。旧的数学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证明,若让学习积极参与实践,勤于动手,很多问题都可以很容易地解决。通过实际操作既便于学生得出结论又会加深学生对知识地理解和记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寓表演、游戏于教学中。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学中师生无拘无束的问答,创设愉快的情境,穿插一些表演游戏等活动,都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是引导学生学会预习。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是引导学生学会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三是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与联想;抽象与概括。
三 注重美的教育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初中数学美的教育随处可见,一是图形的美,如:圆、正多边形,二是数学式子的美,如:杨辉三角。这些图形和式子作为美的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至关重要。另外,教师的言谈举止,美观整齐的板书,抑扬顿挫的语调都可构成一种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四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境,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读一读”栏目里安排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做一做”栏目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也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都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难易程度来指导自己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总而言之,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才越加变得生动灿烂,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