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芜湖县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2013-04-12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芜湖县旅游业旅游

沈 启 旺

(芜湖县委党校,安徽 芜湖 241100)

所谓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以及人文遗迹、民俗风情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乡村观光、度假、休闲等需求的旅游产业形态.现代乡村旅游由于受到其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和发展条件的影响,可以分为乡村自然风光旅游、农庄旅游或农场旅游、乡村民俗民族风情旅游、以观花采果和品尝美食为主题的参与型乡村旅游、以拓宽视野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教育型乡村旅游等基本类型.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至今,在推动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文明进步、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乡村旅游也是促进美好乡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笔者就安徽芜湖县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作一点肤浅探讨.

1 发展乡村旅游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推动作用

1) 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休闲度假旅游业发展迅速,以乡村生活、田园风光和乡风民俗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勃然兴起.乡村旅游中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客观要求带动了农村观赏经济作物种植、家禽家畜饲养、蔬菜瓜果培育、餐饮住宿接待、民俗文化消费等的全面发展,提升了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的价值,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加快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和地区资本积累,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

2)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满足广大游客“返璞农村,回归自然”的需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化水平不断升高,“城市病”也迅速显现出来.久居城市的人们盼望利用有限的时间到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去放松身心,去体验天然、淳朴的生活情趣.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丰富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游客在农村可以接触到地道的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以农村各种农事活动和田园生态环境为凭借和亲和力,体验“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事,赏农家景,购农家物”的特有滋味.

3)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容村貌,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基础性服务设施、环境卫生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农村发展乡村旅游时必须致力于生态环境改善,突出抓好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通讯信息、供水供电和劳动服务等就业体系的构建和村庄环境整治.旅游服务的硬件、软件的提升本身也改善了农民自身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以旅助农”,可以在农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4)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乡村旅游适应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实现了“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效结合,加快了城乡经济融合和三大产业的联动发展,不仅扩大了城镇居民在农村地区的消费,还加快了城市信息、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向农村的流动[1].乡村旅游使广大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将城市消费者引进农村,不仅扩大了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接触的机会和范围,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且也使农民思想观念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发展乡村旅游是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之一.

2 芜湖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1 芜湖县乡村旅游业发展概况

芜湖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隶属芜湖市辖县,全县总面积667 km2,总人口34.2万,下辖5个镇.芜湖县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水网密布,圩田平原,岗丘起伏,景色宜人.境内自然资源绚丽多姿,人文景观底蕴丰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旅游类型有融城镇建设、商务和会展之趋向的经贸旅游;集自然、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独具开发潜质的文物古迹景点旅游;正在发展建设中的工业、科技旅游等.芜湖县鸠兹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文化、山水文化、农耕文化和宗教文化相互辉映,全县已发现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地面文物 86处,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还有A级旅游景点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农家乐示范点9个.陶辛镇、六郎镇、湾沚镇被省旅游局授予“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称号.其中陶辛水韵、和平生态园、六郎水乡、东门渡窑址及楚王城遗址具有区域旅游影响.这些丰富的资源禀赋为芜湖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芜湖县全年接待国内外各类游客 40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9.12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7 420万元,其中旅游创汇收入1.815万美元.到2011年末,芜湖县共有旅行社1家,2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3处.目前,芜湖县在以往规划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以县城湾沚为中心依托地,陶辛镇、花桥镇为东西两翼,六郎镇、红杨镇为南北两级的“四星拱月”布局,东西呼应,南北拓展,次第推进、有序展开.以青弋江为彩带,几个中心镇为珍珠的“彩带串珠”式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

2.2 芜湖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2.2.1 交通区位优势

芜湖县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芜湖的市辖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紧邻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处在安徽省“沿边、沿江”发展的战略结合点,芜湖县距南京禄口机场、合肥骆岗机场2小时;宁芜高速、沪渝高速、芜合高速、溧芜高速在县域周边穿境而过,并设有出入口,芜湖港是长江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港,朱家桥外贸码头距开发区仅40 km.独特的区位优势,构成了芜湖县到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地的3小时经济圈.境内长江下游最大支流青弋江直通黄金水道长江,水运条件优越.

2.2.2 文化资源优势

芜湖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称鸠兹,汉初置县,至今已有 2 100年历史,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自然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著名的 2010年 CCTV“芜湖月—中华情”举办地——阳光半岛风景区,以“美玉之山”著称的珩琅山风景区,芜湖十景之一的“陶辛水韵”,还有人水合一的东湖公园、碧波荡漾的南湖公园,神奇迷人的八仙岛、缠绵翡翠的相思岛等;有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平生态园,鸟语花香的万亩桃花园等;有保留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的西河古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 3A级旅游区、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怡龙生态园、陶辛缪庄生态园、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门渡官窑遗址、建于南唐时期的九十殿大庙、古鸠兹的所在地——楚王城遗址等;有抗日战争中发生的著名湾沚战役遗址;还有民俗节事活动赛龙舟、舞龙灯等.

2.2.3 产业政策优势

一是国家和省级政策的重点支持.2009年,国务院 41号文件《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这表明,在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旅游产业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十二五”期间,安徽省旅游业将实施“5233”行动计划.全省投资额 5 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将达200个以上,投资总额达到3 000 亿元以上.到2015年,全省旅游年总收入将达3 000亿元以上,占全省GDP的比重力争达到12 %以上.安徽旅游“十二五”规划规定,未来5年,将芜湖打造成“东方奥兰多”和滨江山水园林特色的文化旅游名城,建成“立足皖东南、辐射长三角、影响全中国”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安徽最具影响的旅游新亮点.从中央文件到地方规划,我们可以发现,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受到了省级以上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二是芜湖县地处泛长三角区域的中心地理位置,随着泛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升级,必将给芜湖县的旅游业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创造机遇.三是 2009年 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6市和安庆市的潜山县.地处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境内的芜湖县,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特,将会在积极参加区域内的合作中实现领先发展.四是近年来,芜湖县制定了扶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建成了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使城市品位大大提升,旅游产业长足发展,荣获了“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通过招商引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得以改善,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成为芜湖县经济增长新的亮点.

2.2.4 客源市场优势

芜湖县旅游业存在巨大的潜在区域性市场.芜湖县毗连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这些城市居民的经济实力、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观光休闲旅游已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杭州、南京等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客源地位于芜湖300~400 km之内,该区域具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腹地,按汽车时速 80 km计算,一日游和两日游是芜湖县旅游市场的主体.

2.3 芜湖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劣势

一是旅游形象不够突出,市场影响力小.芜湖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古迹文化、生态文化、休闲文化等旅游资源交织,但是缺乏鲜明的旅游形象吸引游客的眼球,以及处于大皖南、芜湖市旅游的“遮蔽效应”下,导致芜湖县文化旅游形象模糊,市场影响力较小.二是旅游景点品位不突出,品牌不彰显.虽然陶辛水韵及和平生态公园等景区在芜湖市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对于长三角地区及以外的游客吸引力很小.无论是从旅游景点数量上,还是从旅游资源可发掘上来说,芜湖县文化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均有明显不足,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产品优势.目前,由于可立即投入运行的旅游景点不多,有效的旅游线路也不多,因此在宣传和促销等方面的力度也不够,中介组织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旅游景点品位不突出,品牌不彰显.三是旅游开发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缺乏应有的接待能力和接待标准,投建“吃、住、行、游、购、娱”要素的旅游服务产业缺乏,从而还未能构建稳固的芜湖县旅游平台.例如陶辛水韵景区和六郎水乡,资源都很有吸引力,但是基础设施陈旧,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不全,导致景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

3 促进芜湖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当前,芜湖县应借鉴外地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抓住目前旅游发展的良好机遇,变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为现实的优势,以塑造芜湖县旅游整体形象“古鸠兹,新水乡”为主线,以培育江南水乡旅游精品为重点,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为突破口,以宣传促销为抓手,以规范市场和优化旅游环境为保障,营造大环境,构筑大产业,发展大旅游,鼓励企业升级换代,发挥“阳光产业”的乘数,提升芜湖县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

3.1 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积极参与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防止恶性竞争的需要,是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发挥区域旅游发展比较优势,提升整体实力和应对激烈竞争,实现旅游腾飞的必由之路[2].芜湖县地处泛长三角经济区域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范围内,周边经济发达的城市众多,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加强与上述地区的合作,既可以丰富芜湖县自身的旅游产品也能吸引来自周边的客源.芜湖县应该积极参与到泛长三角旅游合作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中去,积极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客源市场营销与开拓上与周边地区合作,实现区域旅游业的联动发展,以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3.2 科学合理编制旅游规划,积极打造县域旅游强县

一个好的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芜湖县应该高度重视旅游规划工作,精心编制高水平的规划,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的特点,准确定位,将当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不同特色融于未来的发展规划中,精心策划一批文化旅游项目,确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重点,努力打造出独树一帜的旅游品牌.各镇要把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重点项目和旅游景区(点)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编制旅游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形成上下衔接、左右沟通的旅游规划网络.要精心策划一批旅游项目,确定旅游资源开发建设重点,妥善处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3.3 加大旅游宣传和营销力度,提高县域旅游景点的知名度

芜湖县旅游业知名度不高与其宣传力度不够、促销总体形象不明有关.市场规律要求注重旅游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产品的宣传促销.当前芜湖县旅游的宣传要发挥相关部门作用,形成对外宣传和促销的合力,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研究、策划不同的节庆、演艺活动,唱响全县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制作芜湖县旅游景点画册、景区宣传片、导游词、旅游宣传手册、旅游地图、旅游网站等 10件旅游宣传产品.通过举办导游词演讲大赛、芜湖县旅游景点摄影大赛、举办芜湖县大型旅游节事活动旅游等,结合网络、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等媒体的宣传,扩大芜湖县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4 保持乡村本色,打造休闲旅游精品

新西兰的旅游人类学家科林·比姆指出:“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如果你们有独特的建筑,那么就保护它们,并让它依旧是古雅的模样”“千万不要破坏这些资源”.乡村旅游的客源主要是城市游客,他们的目的就是要体验乡村与城市的不同,乡村本色是乡村旅游的最大吸引源[3].根据芜湖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休闲度假旅游应成为其旅游业发展特色.芜湖县旅游产业做好的关键在于坚持休闲度假方向.一是重点发展水乡文化旅游,打好“水乡牌”.发达的河网水系和优越的滨江资源是江南水乡城市——芜湖县的一大资源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充分抓住这个特色,稳步发展水乡文化旅游,形成以青弋江沿岸旅游为龙头、陶辛六郎水乡旅游为中心、亲水河道旅游为辅助的亲水旅游品牌.二是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打好“休闲牌”.在继续完善观光旅游的同时,把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放在重要位置,按照“一头两翼、以点带面”的思路,以城区休闲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以陶辛水韵景区和和平生态园景区为两翼,重点突破高端市场,并兼顾大众市场如乡村休闲度假、亲水景观房产、古镇民居度假等一批休闲度假旅游发展.三是稳步发展乡村旅游,打好“农家乐牌”.近年来蔬菜、瓜果、水产、禽畜、花木等农业各个生产领域发展迅速,尤其是陶辛荷花、庆太葡萄等已成为芜湖县乡村旅游的当家品牌.芜湖县应主动接轨市场,发展农产品配送中心、生产基地、科研基地、观光休闲基地等的优势,在保持乡土特色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尽快出台《芜湖县农家乐管理办法》,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王晶亮.发展现代乡村旅游的作用与意义[J].安徽农学通报,2009(11):38,53.

[2]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0.

[3] 杨立.论乡村旅游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安徽省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4):150-152.

猜你喜欢

芜湖县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安道什猜想推广全不相等奇数解问题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毛毛虫的天空》读后感
家乡的西瓜
我给小鸟当医生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