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历史演进*

2013-04-12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江泽民现代化发展

黄 鹏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发展问题一直受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重视,他们一贯把发展问题排在全党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建国以来党的各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观点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在汲取前一代领导集体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需要,又注入了新的内涵,使发展观这个重大理论在实践中得以继续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正式列入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其指导地位,并且要求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要把它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重新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历史演进对我们深刻领会我国当代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式、发展途径等重大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一、毛泽东的传统发展观:赶超发展战略

新中国建立之初,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首要问题即是如何快速恢复破败不堪的国民经济,找到一条与中国国情相符合的发展道路。毛泽东认为一张白纸好画画,中国当时一穷二白的社会现状更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同时,他还一味强调加快发展的速度,以在短时期内赶上英美国家的发展程度作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依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了一系列艰辛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与斯大林模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又别具特色的传统发展观,即赶超发展战略。

(一)由“效仿苏联”到“以苏为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如何迅速恢复破败不堪的国民经济没有过多的经验,而此时的苏联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工业强国,许多主要的工农业产品位居世界前列,并于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苏联的工业化具有强烈的国防色彩,重工业发展特别的迅速。这无疑给正在迷雾中寻找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指明道路。但是,这条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揭批了斯大林的错误,全盘否定斯大林。此时,毛泽东也开始反思并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1]由此可见,毛泽东已经由“效仿苏联”转到“以苏为鉴”,开始独立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二)由“超英赶美”到“两步走”。1956年8月,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议上提出了“超美”设想,他认为,中国人多地广,拥有这样优越的条件实现超美就完全不是幻想。1957年11月毛泽东在出席莫斯科会议时提出“15年内赶超英国”的口号后,又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将这一赶超时间缩短,他认为,我们可以用大约三年的时间超过英国,十年的时间超过美国,这样的想法显然与现实情况背道而驰。这种不符合实际条件的空想一直发展到“大跃进”期间才引起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深刻反思。1962年,在党中央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谈到,我国想要达到或者超越世界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水平,要用100多年的时间。此后,毛泽东阐述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在三年过渡阶段之后,我们的工业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搞15年,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再用15年,使我国工业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2]毛泽东从“超英赶美”到“两步走”战略思想的转变,说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渴望摆脱中国贫困落后面貌的同时,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日益符合国情。

(三)由“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一化三改”的新任务,伴着“一五”计划顺利完成的喜悦,片面地效仿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模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指出,不能片面地强调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应当处理好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分配比例。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文中阐述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这一命题。此后,大炼钢铁的运动使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受到严重挫折。毛泽东及时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教导我们要:“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工农业同时并举。我们实行的几个同时并举,以工农业同时并举为最重要。”[3]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4]1963年8月,经他修改的《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指出:我们要“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5]

二、邓小平的改革发展观:发展才是硬道理

20世纪70年代末,时代主题已由“革命与战争”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的传统发展观,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传统的发展观进行了深刻反思,在科学分析我国的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创新观点,使发展观实现了历史性变革。

(一)由“阶级斗争为纲”转为“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生产力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被长期忽视。在政治路线上过分地强调阶级斗争而轻视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尊重自然规律,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对此,邓小平曾深刻总结并指出:“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极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6]鉴于此,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指出:“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7]

(二)由“僵化守旧”转向“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破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念由传统发展观逐渐转变为改革发展观。邓小平对党的发展理论和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历史告诫我们:模仿别国的发展道路是没有前途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就要革除不合时宜的思想和观念,摒弃旧有的经济、政治体制,历史已经证明: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正如邓小平所讲:“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8]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当人们还在争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改变集体经济性质的时候,邓小平坚决地指出:“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9]此外,他还经常告诫大家:要少些争论,多干些实事。不仅如此,关起门来搞建设也是不可取的,中国要想尽早摆脱贫穷和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开放。

(三)由“两步走”到“三步走”。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发展要按步骤进行,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但是“两步走”的战略目标确实过高,时间过短,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要想用几个五年计划就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21世纪前就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客观地分析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在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部署是:第一步,20世纪80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实践已经证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是更加符合中国实际,更加明确和具体,更加有利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科学战略步骤。

三、江泽民的执政发展观: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新问题。新时期的领导人在继承了前人关于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战略。

(一)由“三步走”到“新三步走”

在改革发展观的指引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200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中国共产党没有沉溺于成绩中,而是清楚的意识到,我们国家现在所达到的小康水平并不够格。为了实现全面的、高水平的小康,党中央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水平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两个时代的“三步走”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提出的。邓小平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三步走”战略部署偏重20世纪的后20年,也就是前两步走,对这20年的目标阐述的比较具体,而提出的第三步目标阐述的不够具体,相对笼统。江泽民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把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第三步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提出为了实现总体目标而设定的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江泽民的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以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目标达到小康水平为前提的。

(二)由改革到改革与创新同时并举。江泽民认为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也同样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强大助推力。在继续加快推进我国改革步伐的同时,提出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10]他还特别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新想法,我们应当“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11]要想创新就必须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正所谓:科技的发展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江泽民强调:应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才能实现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四、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是改革开放以来对邓小平、江泽民发展观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一)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党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作了具体的阐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以人为本,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就是人民群众,“本”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要兼顾到全体人民各个方面的利益和要求。

(二)由“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党的十二大阐述的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国家到党的十三大阐述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再到党的十七大对党的十三大的发展目标添加了新的内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学发展观在发展实践上从社会全面发展入手,从传统的“三位一体”向“四位一体”的转变,凸显了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和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由“三步走”到“五个统筹”。胡锦涛在继承前几代领导人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思想,明确的指出“五个统筹”的战略方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创造性的把“总量”改为“人均”目标,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新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发展不能以牺牲个别产业的利益为代价,不能以浪费资源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国未来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胡锦涛指出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使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国外平衡发展。

建国以来,党的发展理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但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和形势的变化决定了党的领导集体不可能运用同一种模式的发展理论来指导实践,因而他们都富于时代特性,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同时又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并作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标志着共产党人探索如何发展的脚步没有停止,今后的各代领导集体会秉承前人的足迹继续创新,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争取早日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

[2]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7.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9.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6.

[5]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6.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3.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5.

[10]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3

[11]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2-11-08.

猜你喜欢

江泽民现代化发展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边疆治理现代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江泽民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