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
——以开封市顺河回族区为例

2013-04-11李晓婉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顺河回族文化产业

李晓婉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北京 100081)

浅析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
——以开封市顺河回族区为例

李晓婉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北京 100081)

通过对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民族文化的调查分析,总结其在党和国家民族文化政策指导下取得的成果。从保护和发展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民族文化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民族文化;顺河回族区;保护;发展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城区东北部,是一个民族聚居区,全区共有汉、回、满、蒙等20个民族,回族在此定居已700多年,满族也有400多年的历史,其他少数民族大都在新中国成立建国后迁入进来,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顺河回族区总人口25.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4万人,其中回族2.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顺河回族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有民族宗教场所28处,其中国家级保护文物1处,省级保护文物1处。顺河回族区通过不断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工作,对本区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合理的挖掘保护,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顺河回族区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政策措施

在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指导下,顺河回族区大力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同时,不断重视民族文化事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在保护和发展本区民族文化工作中实施了以下措施。

(一)因地制宜和合理挖掘保护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顺河回族区的回族文化以伊斯兰教文化作为核心和枢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原特色的文化体系。它包括优秀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中包括清真寺建筑、回族碑刻、回族服饰,非物质文化包括节日与礼仪、饮食文化、婚丧习俗、手工艺、民族体育等。顺河回族区根据少数民族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出与其相适应的发展措施,有计划地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开展搜集整理工作,保护少数民族的文物古迹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使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得到有机的统一。

(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风俗习惯,对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予以保护。每年进入伊斯兰教斋月和古尔邦节,全区都会召开大型民族团结座谈会,以此来进一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感情。同时对广大干部群众不断进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宣传教育,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文化政策,大力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专业人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繁荣发展,人才是关键。文化是思想创造和精神创造的特殊领域,民族文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顺河回族区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专门建有民族幼儿园、回族小学和回民中学。对少数民族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采取优先录取和降低录取分数的办法,实施优惠政策。区内还建有高等技术院校,设有文学艺术等学科,专门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

(四)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生产和传播能力。党和国家为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加大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顺河回族区将本区的民族文化优势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使其成为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保护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在不断挖掘它的经济发展潜力,结合自身的条件和优势把本区的民族文化推向社会。

二、顺河回族区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成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顺河回族区在党和国家的民族文化政策指导下,结合本区的民族文化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保护发展工作。民族文化工作体系逐步完善,至此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发展。

(一)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较好的保护。清真寺是回族进行宗教生活、重大节庆日聚会、婚丧事务的重要场所,是回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穆斯林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顺河回族区共有伊斯兰教清真寺16坊,男寺10坊,女寺6坊。其中东大寺在2006年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善义堂清真寺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他清真寺和寺内的碑刻、古籍也得到较好保护。特别是清真女寺多保存完好,在保障和丰富穆斯林妇女精神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顺河回族区是信仰伊斯兰教多民族人口聚居区。在进行民族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顺河回族区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同时,对区内群众进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城市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下汉族群众与少数民族群众关系越来越密切,回族的清真食品越来越受到欢迎,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他民族群众也会参与其中感受别样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同时也宣传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三)民族文化活动开展活跃,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交流。顺河回族区为不断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努力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如举办民间书法绘画大赛、文艺汇演、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活动。在多方努力和支持下,2003年在东大寺后院建立了“开封市穆斯林活动中心”,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穆斯林活动中心为少数民族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为不断发扬和丰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顺河回族区还成立了少数民族体育协会,组建武术馆4个,引进挖掘整理传统体育项目10个。在第五、六、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回族石锁代表队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民运会,屡获大奖。“石锁上拳”已成为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规定竞赛项目。

(四)民族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了特色文化产业品牌。顺河回族区民族文化产业以餐饮业为主,因回族讲卫生,不吃自死之物,做生意提倡诚实守信、公平平等,加上加工精良,风味独特,在开封市小到清真小吃铺,大到集团餐饮业,回族餐饮文化产业都受到普遍的认可。随着清真食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了餐饮、粮油、肉类、糕点等门类,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清真食品龙头企业,如百年老字号的马豫兴桶子鸡、沙家酱牛肉、白记花生糕等。

三、顺河回族区民族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人民群众的民族文化认识水平不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现代文明的冲击。顺河回族区的少数民族虽然以回族为主,但在人口数量上汉族群众比例较大。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很多人认为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不吃猪肉的汉族”,并矢口否认回族文化的存在,将回族文化等同于汉族文化。这样就否认了民族文化工作的必要性,给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工作制造了很大的障碍。此外,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兴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和传统民族文化发生强烈的冲击,少数民族要求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过上现代的文明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种趋势使得传统的民族文化体系受到冲击。

(二)物质文化资源损坏情况较为严重。顺河回族区的清真寺多达16坊,除去几座著名的清真寺保存较好外。其它几坊都因时代久远而破败不堪。回族及伊斯兰教的有识之士纷纷起来重建清真寺。但在保护和重建的过程中,因对建筑文化保护工作认识不足,在拆旧建新工程中不少碑刻、伊斯兰教物品被遗弃,或被挪为它用,对损坏的文物进行修补过程中,操作不当而影响了物质文化的价值(如断裂的石碑用水泥直接粘合)。一些清真寺在新建的过程中接受过中东国家或伊斯兰教组织的资助,成了完全的中东风格建筑,这与中原传统回族文化的内在精神不符。

(三)少数民族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仍需完善。为少数民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少数民族现代科学文化素质、活跃各族人民文化生活、加强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的重要基地[1]。顺河回族区虽然在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技术水平采取了相应的发展措施,但民族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相对滞后。除体育场所外,阅览室、文化站、文艺工作站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导致可供民族群众选择的娱乐活动有限,没能充分满足各族群众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

(四)民族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产业人才紧缺。较大非所带来的新兴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和传统民族文化发生强烈的冲击。进入新世纪以来,顺河回族区的民族文化产业虽有所发展,但大多表现在企业数量上,然而质量上的提高不大,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顺河回族区文化产业多以回族食品小作坊为主,粗放式、分散式,片面追求经济利润。规模经济的影响力甚微,缺乏市场竞争力。顺河回族区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形势单一。除餐饮业以外,其他文化产业门类还未能真正进入发展的正轨。对区内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如清真寺建筑文化、回族节庆日等的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旅游发展与文化资源未能紧密结合。此外,经营的过程中会违反有关政策法规,阻碍了文化产业市场的正常运行。人才资源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化产业发展更是离不开人才[2]。顺河回族区的文化产业处在起步阶段,文化企业以个体户发展形式为主,他们产业规模意识不强,法律意识薄弱,阻碍了文化产业市场的正常运行。

四、关于保护和发展顺河回族区民族文化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大对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民族文化认识水平。人类社会对以往被忽视的民族文化事业给予保护的程度,首先取决于那些热爱本民族文化的人们的态度,只有他们的文化自觉性,才是传统文化免遭厄运的关键所在[3]。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顺河回族区民族文化,首先要在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中树立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需要在全社会加大对民族文化宣传、教育力度,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人民群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使每一个公民都有保护民族文化的主人翁意识。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环境和氛围,使之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事业。

(二)全面准确把握民族文化发展现状,改变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两难困境。只有对民族文化的现状有比较全面的、详尽的、准确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够抓住问题的实质,做到有的放矢[4]。在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作用,不断的进行实地调查,掌握民族文化中各文化要素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制定出更好的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机制。在准确把握民族文化发展现状的同时,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年轻一代的民族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增强少数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改变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两难困境。

(三)加大对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强民族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利用。加强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积极向省、市争取资金加大对区文化站、电教室、阅览室、体育场等民族文化公共设施的资金投入,并做好维护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区文体活动场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人才管理机制,将真正喜欢并热爱文化工作的同志选配到文化站工作中,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并有创意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基础设施的作用。如定期举办民族文化知识系列讲座活动、定时对人们开放阅览室等,以少数民族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好的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营造一套有效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培养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创新型人才。顺河回族区对于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处于起步阶段,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管理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还缺乏成熟的经验,这就需要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如针对不同文化产业的发展层次制定出不同的政策,对具有产业开发价值的传统文化项目予以政策倾斜等,从而制定一套合理有序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人才是顺河回族区文化产业乃至整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一支规模较大的民族文化产业研究、开发、经营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尤其是既熟谙本区民族文化又懂得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顺河回族区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中逐步培养民族文化的开发者、经营者和管理者。不断加大文化产业教育工作,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杨顺清.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原则与政策浅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1).

[2]刘伟.试论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J].中国穆斯林,2009,(1).

[3]马东平.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思考[J].开发研究,2009,(3).

[4]高永久,刘庸.城市化背景下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6).

C957

A

2095-3763(2013)04-0066-03

2013-04-17

李晓婉(1989-),女,回族,河南省开封市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猜你喜欢

顺河回族文化产业
顺河:好水好酒豆香浓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济南顺河高架南延玉函路隧道双洞全线贯通年底通车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On Apply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English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