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士族与司马氏政权的互动性研究

2013-04-11王艳楠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司马氏士族陆机

王艳楠

(重庆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 401331)

南方士族与司马氏政权的互动性研究

王艳楠

(重庆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 401331)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后,孙吴政权下的南方士族为光宗耀祖,采取主动的态度,积极入洛求仕,全面进入司马氏政权。司马氏政权赏识并重用南方士族。晋末“八王之乱”之后,晋王室和南渡的北方士族为重建政权积极主动笼络南方士族。南方士族与司马氏政权之间表现了一种互动性。在这种互动性的促使下,南方士族与北方士族联合起来,共同拥护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其中,南方士族在东晋政权的建立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南方士族;东晋;北方士族;司马氏政权;互动性

晋末“八王之乱”之后,北方成为各路军阀势力厮杀的战场,大量北方士族纷纷南迁,长江之南及附近地区成为西晋皇族延续统治、北方士族保存势力的最佳生存环境。317年,东晋政权在建康成立,以“王与马共天下”的特征表现了门阀士族阶层在东晋政权中的显赫位置。其中,南方士族扮演着不可忽略的角色。

一、西晋时期南方士族开始全面进入司马氏政权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至此结束,西晋完成了南北的短暂统一。司马氏平吴后,对吴旧地虽多有防范,但对江南士人颇致意笼络。秀才华谭对晋武帝策问“绥静新附以何为先”,即建议“吴阻长江,旧俗轻悍。所安之计,当先筹其人士,使云翔阊阖,进其贤才,待以异礼”[1]1450。在《通典》中,记载毗陵内史论江南贡举事云:“江表初附,未与华夏同。贡士之宜,与中国法异。前举孝廉不避丧,孝廉亦受行不辞。以为宜访问余郡,多有此比”[4]538。可见晋王朝对江南贡士招贤政策尽量放宽,与中原有所不同,有丧而仍行。“进其贤才,待以异礼”和“举孝廉不避丧”的招贤政策使南方士人对西晋政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西晋政权出台这样的政策就会优待入洛的南方士人,所以南方士人在态度上有所倾向司马氏政权,有意向入洛当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司马氏政权的正统地位,接受西晋的统治。

西晋灭吴之后,为了安抚笼络南方士人,多次下诏招吴国人才入晋为官。在《晋书·陆喜传》中记载,晋武帝下诏曰:“伪尚书陆喜等十五人,南士归称,并以贞洁不容皓朝……主者可皆随本位就下拜除,敕所在以礼发遣,须到随才授用”[1]1487。陆喜等十五位吴国旧臣受晋诏而入洛当官。这表明南方士族已认同西晋政权,认可司马氏的正统地位,从而开始入洛任职。于是,不少南方文人相继入洛求取功名。吴郡的陆顾张姓、会稽贺姓和义兴周姓等大姓皆有人入洛。由此可见,在西晋招贤政策号召下,南方士族认同西晋政权,接受司马氏的正统思想,从而积极主动入洛,接受西晋的诏令任职,纷纷投入到西晋政权中求取一官半职,发挥自己才干,施展远大抱负。

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吴郡陆机字士衡,他“少有异才,文章冠世”[1]1467。陆机的祖辈父辈世代为吴国将相,“有大勋于江表”[1]1467,而且“世江东大族”[3]1343。陆机生活在出将入相的高门世家大族,自身有才华,仕途必定顺畅。但西晋灭吴后,陆机“退居旧里,闭门勤学”[1]1467。至太康末,陆机闭门修学十年,在晋招贤江东士人的政策下,“与弟云俱入洛”[1]1472。这说明陆机兄弟认同西晋统治,接受了司马氏的正统地位,在招贤政策的号召下主动入洛,并进入西晋政权。西晋极力笼络陆机这样的南方士族头面人物,并通过他巩固对南方的统治。陆氏兄弟主动入洛求取功名利禄,光宗耀祖,继续保有在南方的威望,在西晋任职,逐渐融入到西晋政权中。

与陆机兄弟一同入洛的还有顾荣,他“例拜为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1]1811。会稽人贺循在陆机上疏推荐下任太子舍人。记载在《晋书·贺循传》里,著作郎陆机上疏荐循曰:“伏见武康令贺循德量邃茂,才鉴清远,服膺道素,风操凝峻,历试二城,刑政肃穆。……此乃众望所积,非但企及清涂,苟充方选也”[1]1824-1825。不久以后,贺循被“召补太子舍人”[1]1825。陆机推荐贺循入洛任职,说明先入洛的南方士族已认同西晋的统治方式,接受司马氏政权的正统思想,并把司马氏政权的统治观念传达到南方士族中,推荐南方士族入洛任职。南方士族凭借自身的才能主动入洛求仕,或直接接受诏令任职,或通过上疏推荐入洛任职。这表明南方士族已认可司马氏政权的正统地位,积极主动参与到西晋政权中。

随着陆机兄弟、顾荣、贺循等士人相继入洛,南方士人渐渐被北人所知所赏,进入政权中心,与北人共同维护西晋政权统治。但是入洛后的南方人士遭受到北人的轻视。据《陆机列传》记载,北人小都督孟超敢公然斥骂作为河北大都督全军统帅的陆机,说“貉奴能作督不!”[1]1480。作为小都督的北人敢公然辱骂大都督陆机,称其为“貉奴”,而“貉奴”是北人对南人的蔑称。这表明进入北方的南方士人无论取得怎样的高官厚禄,一样受到北人的轻视。所以对吴国昔日世家大族而言,晋平吴后的南方人所处境遇确实难堪。入洛的南方士人既受北人轻视又心存自卑感。南北人之间的这种轻视关系在北人南渡后建立东晋政权依然存在。

南方士族以一个阶层的形式源源不断地进入西晋政权,其卓越政治军事才华和忠君道德受到司马氏政权的赏识。入洛的南方士人在西晋王朝渐渐被北方皇室所赏识和任用。陆机被成都王颖所赏识,任为“参大将军军事”[1]1479。顾荣被齐王冏召为大司马主簿。义兴周处入洛后迁任新平太守,“抚和戎狄,叛羌归附,雍土美之”[1]1570。周处在任职御史中丞时,“凡所纠劾,不避宠戚”[1]1570。从上面的表述可以看出,南方士族或管理内政,或掌握军事,在晋政权中被北人和西晋王室所赏识和任用,并在政治、军事上都有所发挥自身的才干,也从另一方面看出西晋王室很重用南方士族,让他们治理内政和统帅军队。

北渡的南方士人已经接受了司马氏政权的统治观念,积极主动入洛求仕,得到了西晋王室的重视和任命,并在西晋政治、军事方面任职当官。南方士族虽在进入北方后受到北人的轻视,但他们并不受影响,依然积极参与到晋政权中。这一切都说明:南方士族已经融入司马氏政权之中。

二、南方士族与司马氏的定都建康

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加之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袭,各路军阀势力在北方厮杀,造成北方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萧条。而此时的南方比较安定,“荆扬晏安,户口殷实”[1]1746,基本上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因此大量北方士族纷纷南迁以保存本阶层的势力,同时晋王室为了延续统治,派晋宗室琅邪王司马睿镇守建康。

司马睿在建康“居月余”,而“吴人不附”,出现了“士庶莫有至者”[1]1745的现象。南方士人对司马睿的到来采冷淡观望的态度。司马睿针对此情况采用王导的计策,在三月上巳那天,“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王)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而吴人纪瞻、顾荣等“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1]1745-1746。王导乘机向司马睿进言,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向,以招俊义。……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司马睿同意后即派王导拜见贺循、顾荣,“二人皆应命而至”[1]1746。由此可见,南渡后的司马睿及北方士族对南方士族采取了主动示好的态度,表现了他们对南方士族的态度和策略发生了重大改变。他们希望得到南方士族的帮助和拥护,以达到重建晋政权的目的。

南渡的北方士族代表王导针对“吴人不附”、“士庶莫有至者”的现象,竭力拉拢南方士族,向南方士族主动示好。学说吴语是王导笼络南方士族的一种策略。在《世说新语·政事》中记载,“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人人有说色,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任大喜悦。……群胡同笑,四坐并欢”[3]128。吴语是当时北人羞用的方言,王导不惜屈尊说吴语,并被北人所“细唾”,只是为了拉拢南方士族,以取得南方士族的拥护。从这场王导邀请百人宾客的宴会中,可以看出南方士族接受了北方士族的邀约,并不排斥与北方士族交往。虽说北人羞于用吴语,认为说吴语是一种有损身份的事。但南方人对此并没有表现出愤怒,可见南方士族对北方士族的容忍。

南渡后的司马睿及北方士族对南方士族态度上采取主动示好,策略上采取积极拉拢,招贤纳士。司马睿初到建康,采用王导的献计,任顾荣为军司马、贺循为吴国内史等。司马睿任用顾荣、纪瞻等南方士族掌管军事,以达到从军事上稳定南方地区统治的目的。又任命贺循为吴国内史,从内政上依靠南方士族治理南方,从而将晋的统治政权观念原则、司马氏正统思想、统治方式等移植到南方,使南方人容易接受司马氏的正统地位,“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1]1746。

南方士族是司马睿重建东晋政权所必须依靠的基础。在中央政权方面,南方士族不仅提供大量优秀人才参与政权,还提供政治上的拥护。在地方政权上,南方士族作为本土士族有名望和号召力,可以为司马睿重建政权吸引人才,还可使南方民众归顺,有稳定南方局势的力量。作为经济上没有受到北方战乱影响的南方,还因大量北人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技术上的帮助。经济富裕的南方为司马氏建立政权提供主要的赋税,是政权稳定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在军事力量上,义兴周氏是拥有武装力量的南方强宗,周二定江南,为西晋政权稳定了统治。到司马睿及北方士族南渡时,周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因为北方各路军阀的战乱而有所削弱。周的军事力量成为司马氏重建政权所需要的军事支持。由此得出结论,南方士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是司马氏重建政权的基础,是东晋立国的支柱之一。可以说,没有南方高门士族的拥护,东晋政权就不可能出现。

三、结论

孙吴政权被灭后,南方士族大多隐居山林,他们的才华和抱负不得施展。西晋政权对南方士族采取招贤纳士的政策,为南方士族提供了一个光宗耀祖的契机。一批南方士族积极主动入洛求仕,参与到西晋政权中。司马氏政权颇赏识和重用南方士族。因此,在晋末八王之乱时,晋王室和北方士族纷纷南渡,为重建政权,积极主动笼络南方士族,希冀得到他们的拥护。南方士族与司马氏政权之间表现了一种互动性。公元317年,在这种互动性的促使下,南方士族与北方士族联合起来,共同拥护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东晋政权是南方士族与北方士族的联合政权。其中,南方士族在东晋政权的建立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1]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刘义庆.世说新语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3]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3.

[4]杜佑.通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5]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7]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

[8]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The Research of the Southern Gentry and Sima’s Regime Interaction

WANG Yan-nan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Society,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

After the year 280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destroyed Wu,the southern gentry,under the Sun Wu regime,took a proactive attitude actively into Luoyang in order to glorify their family ancestors.They entered the Sima’s regime fully.Sima's regime appreciated and put them in important positions.After the“revolt of the eight kings”,Jin royal family and northern gentry actively won over the Southern gentry for reconstructing regime.The southern gentry and the Sima’s regime showed a kind of interaction.Under the interactive urge,the southern gentry and northern gentry combined and supported jointly that Sima Rui established Eastern Jin regime.Among them,the southern gentry played an undeniabl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the Eastern Jin regime.

the southern gentry;the Eastern Jin Dynasty;the northern gentry;Sima’s regime;interactivity

K235

A

2095-3763(2013)04-0031-03

2013-05-21

王艳楠(1986-),女,河北廊坊人,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2011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司马氏士族陆机
从赵郡李氏南祖房善权支几方墓志看唐代士族的中央化
入魏司马氏人物及其后裔研究
南北士族协调与东晋王朝的建立
黄耳传书
论司马氏对曹髦之死的应对
—— 兼论葬仪之议中的刘贺记忆
魏晋南北朝的士族为何这么牛气?
从《文心雕龙》看刘勰对陆机的批评
天下第一行书
宁清不浊的嵇康
浅论陆机诗歌中的时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