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莫言热”探讨高校图书馆的采访策略
2013-04-11鹿遥
鹿 遥
(山东大学(威海)图书馆 山东 威海 264209)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出版多部文学作品,获得国内外多个文学奖项。1986年莫言发表成名作《红高粱》引起巨大轰动,其长篇小说《蛙》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项大奖的中国籍作家。近来,由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引发的“莫言热”在各地持续升温,也引发了其作品的销售热潮。面对“莫言热”这一现象,高校图书馆如何做好相关图书的采访工作,是采访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图书馆同仁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收藏莫言相关文献的必要性
1.1 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资源保障
国内学界对莫言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2013年2月笔者在CNKI数据库以“莫言”为主题词检索到相关研究论文1 362篇,仅2010-2012年就多达508篇,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论文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对莫言及其作品的研究;第二,莫言与国内现当代作家的横向比较研究;第三,莫言与国外作家的纵向比较研究。可以预见,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关莫言的研究还会出现持续上升势头。高校师生是阅读和研究莫言的主力军,莫言相关文献是阅读和研究莫言的基石,否则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高校图书馆要从服务教学、科研的大局出发,视学校专业设置和读者需求情况,为全面深入地阅读、研究莫言作品提供强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
1.2 促进大学生经典阅读的需要
“90后”的许多青年学子钟情于韩寒、郭敬明等偶像派作家,却忽略了对中外经典作品的解读,这不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莫言著作丰富,经得起时间沉淀,具有浓厚的文学底蕴,惟有深入阅读才能细致体味其作品内容,深刻领悟其思想内涵。高校图书馆要以莫言此次获奖为契机,丰富图书馆的中外经典作品收藏,促进大学生的经典阅读。
1.3 保存和传播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
图书馆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之一。有了图书馆,人类的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得到了更系统地保存和流传,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2]。高校图书馆读者素质相对较高,对民族文化更加关注,研究也更为深入和全面,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信息资源因而能得以有效利用和广泛传播,高校图书馆在保存和传播民族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证明了中国文学的世界性意义,是轰动中国文化界的大事。莫言的一系列优秀文学作品构建了他无比丰富的文学世界,是中国文学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收藏莫言作品相关的文献资源,是高校图书馆保存和传播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
2 采访莫言相关文献策略探讨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上在中国引发了莫言作品的抢购热潮。在各种图书现采会场,莫言作品也被摆放在非常抢眼的位置上。为满足采购需求,出版社都在加印莫言作品。面对这种购销两旺的局面,图书馆有必要制订切实可行的采访原则,用以指导实际工作。不可盲目跟风,既要做到全面收藏,满足教师和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需要,又要适当增加莫言作品的复本量,以满足一般读者的阅读需求。莫言著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也有大量的有关莫言的研究著作,这都是我们在采访工作中需要注意考虑的因素。
2.1 莫言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收藏
莫言是位高产作家,著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小说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以《红高粱家族》、《蛙》、《丰乳肥臀》、《生死疲劳》、《酒国》等为代表的长篇小说,以《透明的红萝卜》、《金发婴儿》等为代表的中篇小说,以及以《白狗秋千架》为代表的短篇小说,历经数载一直深受读者喜爱。莫言的散文、演讲、对话等不同形式的文体风格独特,文字鲜活率真,感情汪洋恣肆,富有激情,成就其不同凡响的文学创作风格。莫言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为电影,并获得了不错的票房,莫言还著有《我们的荆轲》、《霸王别姬》、《锅炉工的妻子》等多部戏剧作品。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丰富了莫言的创作,也拓展了读者的阅读视野,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点收藏对象。
2.2 有关莫言研究著作的收藏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家,莫言一直是文学界的研究热点,引来了人们众说纷纭的分析和解读。除了期刊论文之外,还涌现出多部有关莫言的研究著作。《来自边缘的声音》就莫言与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创作理念、创作经历、创作背景以及重要作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较,探索了中日两位作家之间穿越时空的文学血缘关系[6]。《莫言研究资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不可或缺的权威参考资料,值得高校图书馆珍藏。
2.3 加强莫言作品的补订工作
作为中国文坛很有影响力的一位作家,莫言作品一直是图书馆的重点收藏对象。在长时间的馆藏建设中,许多高校图书馆都比较全面地收藏了莫言的作品。但由于借阅率较高,也存在着破损严重的现象,需要不断加以补充。因此,在采访工作中要注意查缺补漏。对于借阅次数较多,出版年代久远,且破损严重的图书,采访馆员要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3 对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建议
由“莫言热”引发的热潮,给高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也给采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文献采访质量,提高文献利用率,图书馆要着力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3.1 提高采访人员的文学素养
文学类图书在高校图书馆深受读者追捧,借阅率居高不下,文学类图书的采访工作至关重要。采访馆员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了采访质量的优劣,为此,采访馆员要加强修炼内功,不断提升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为做好文学类图书的采访工作夯实基础。通过广泛的阅读和不断的学习,采访馆员要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古今中外文学史,知晓基本的文学理论,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当前的学术动态和阅读趋势,熟悉知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和创作风格。
3.2 开展图书推介和导读工作
由于专业背景、教育程度等原因,许多颇具阅读价值的文献资源最初只能被少数读者发现和认可。莫言在小说中营造了一种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叙述天马行空,加之陌生化的处理,以及所塑造的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使其作品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若没有推介和导读工作的参与,有的读者就很难理解其作品。导读是促进、推广阅读的一种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7],向读者推介莫言作品,除了要揭示题名、著者、出版社、索书号、馆藏地等要素,还要介绍作品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其作品。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办导读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就莫言作品的内容及精神内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莫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领略其非凡的艺术魅力。
4 结语
“莫言热”引发的出版和销售热潮,给图书馆的采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莫言热”这一现象只是中国图书出版市场的一个缩影,面对复杂多变的图书出版市场,图书馆既要有一定之规,又不能循规蹈矩,只有多措并举,灵活应对,才能做好采访工作。
[1]杨楠,秦小燕,杜慰纯,等.高校图书馆引导读者协调深阅读与浅阅读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6):76-78.
[2]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EB/OL].[2013-02-05].http://wenku.baidu.com/view/307617442b160b4e767fcf36.html.
[3]张艳梅.齐鲁作家的文化伦理立场——以莫言、张炜、尤凤伟为例[J].文艺争鸣,2007,(8):80-84.
[4]陈春生.在灼热的高炉里锻造——略论莫言对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借鉴吸收[J].外国文学研究,1998,(3):13-16.
[5]张文颖.来自边缘的声音[EB/OL].[2012-07-20].ht-tp://baike.baidu.com/view/668157.htm.
[6]赵稀方.新时期构造中的日本文学——以森村诚一和川端康成为例[J].中国比较文学,2005,(4):94-112.
[7]袁曦临,陈霞.文学作品导读中的“第二文本”发现[J].图书馆建设,2012,(3):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