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图书车服务建设思考——以重庆图书馆为例
2013-04-11车丽娜
车丽娜
(重庆图书馆 重庆 40003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方面明确指出,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这一决定的出台给图书馆界的发展带来了政策保障机制。本着为群众提供便利的原则,各地流动图书车异军突起。重庆主城各公共图书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5 月开始启动了11辆流动图书车驶向街头、小区、企业、机关、学校为读者提供阅览和借阅服务。下面以笔者所在的重庆图书馆为例对流动图书车的服务建设进行探讨。
1 流动图书车服务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还必须向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利用其正常服务和数据的人,如少数民族、残疾人或住院病人及在押犯人等提供特殊的服务和资料[2]。我馆积极践行平等服务的原则,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流动图书车进行读者服务,充分利用流动图书车灵活便捷的功能,把图书、文献数据等送进关押服刑人员的监狱、地理位置偏僻的小区、留守儿童居多的学校和福利院等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聚集地,满足他们对文化的基本需求,为他们搭建了一个移动的学习平台,对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形成全民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对把我市建成书香浓郁的学习型城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流动图书车服务优势
2.1 灵活便捷,高效服务
流动图书车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随时启动,深入偏远乡镇、社区、机关企业、学校,主动开展图书阅览和现场借阅服务,将图书送给居民、学生、军人、农民工、服刑人员以及老弱病残等读者手中[3]。
2.2 关注弱势群体,体现平等服务
“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是我们每个图书馆人的工作宗旨。2006年9月,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等3位官员围绕《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文化低保的概念[4],即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残疾人、老年人和农民工等群体的文化生活需求,并对此做出了具体规划。其中,《纲要》规划国有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开放。为保障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我馆的流动图书车为重庆龙门浩农民工阳光公寓送去技术类、儿童读物类、文学类、生活保健类数千册图书,方便农民工和其子女阅览、借阅。此外,在我馆团委的协助下,组成“志愿者爱心帮扶队伍”,为农民工子女进行周末课业辅导。同时,志愿者还为农民工朋友送去了《冬季防风湿,你该做什么?》的健康知识讲座。
2.3 图书更换快,服务范围广
根据读者的借阅倾向及流动书车各服务点读者的具体需求,我馆每周都要更新车上的部分图书,尽可能地满足读者。流动图书车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阅读需求,因人制宜地开展常规服务和特殊服务。常规服务包括阅览、现场办证、现场咨询、现场检索、借还图书、续借图书等。特殊服务包括两种:一是预约代借图书登记,读者根据图书检索情况,将所需图书登记在册,工作人员在流动图书车下次服务时把书带给读者,再办理借阅手续,此举可以节省读者来回借阅图书的行车时间;二是图书荐购,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倾向向流动图书车工作人员推荐图书,图书馆根据相关采购标准进行购买、上架、提供借阅,让读者切实感受到“流动图书车,您身边的图书馆”这个宣传标语真正的内涵。
我馆自2012年5月开始流动图书车服务以来,共接待读者9 106人次,阅览图书30 058册次,借阅图书17 513 册次,共办理图书预约代借583册。
3 流动图书车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3.1 空间小,图书少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流动图书车虽然具备阵地图书馆外借服务的所有设备和各个种类的图书,但是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我馆流动图书车的车载图书量只有2 000册左右,在办理现场借阅服务的过程中,时而听到部分读者图书数量少、可阅读量不高的抱怨。
3.2 读者阅读兴趣不高
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原有的阅读方式,由传统阅读进入了网络阅读时代。公交车上,拿着手机阅读的读者比比皆是。在网络出现之前,传统阅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是人们过去对读书现实意义的最好阐释。但是在高负荷、快节奏的社会生活里,人们往往选择“快餐信息”来提高自己的学习生活效率[5]。
在我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向服务点区域的居民宣传流动图书车服务的优势时,一位年轻的读者婉拒了我们,他说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大多在网上看书,网络图书更新快,还不用花心思记着图书的借还时间。还有居民说流动图书车上的喇叭声影响了他们的休息。
3.3 服务点的辐射面较窄
流动图书车服务辐射面较窄,服务对象的范围基本上就是流动图书车所处地理位置方圆不超过1公里的地区。例如我馆流动图书车在某个公租房小区的服务对象就仅仅是公租房小区的居民。而马路对面的小区居民大多不知道还有这样一项惠民工程,几乎无人问津。这样就造成了流动图书车服务成本大,服务效益低的状况。
4 提高流动图书车服务效益的策略
4.1 了解读者阅读需求,提高图书利用率
注意观察各服务点读者的阅读取向,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及时更换相应的图书,做到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做好读者阅读服务。通过建立读者意见簿和流动图书车服务点联络人,搜集读者阅读需求信息,根据不同的读者群,阅读倾向配备适合的图书[6]。在工作中,利用周六、周日或节假日就多配置一些高质量的儿童读物,包括儿童经典读物和绘本,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成为流动图书车服务的常驻读者。此外,到小区服务的流动图书车还要配备一些娱乐、休闲、保健类图书,满足小区不同年龄的读者尤其中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到机关附近服务的流动图书车,就多配备一些与政策相关的以及人物传记类方面的图书。到企业附近服务的流动图书车就配备一些企业经济类图书。到学校附近服务的流动图书车就多配置一些自然科学类、人文地理类的优秀图书[3]。由于流动图书车空间的限制,面对读者的不同需求,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可以通过开展图书代借服务,解决这个难题。
4.2 加大宣传,扩大服务覆盖面
(1)媒体宣传。流动图书车服务离不开媒体的宣传报导[7]。我馆流动图书车自开通以来,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铜梁日报》、新华网、华龙网等多家媒体相继报导了流动图书车为市民送书、送文化进公租房等相关新闻。
(2)广告宣传。图书馆积极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争取经费,利用公交车上的无线视频进行滚动宣传。
(3)现场宣传。图书馆利用服务区域大型集会的有利时机,现场办证、阅览、现场借阅,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流动图书车,利用流动 图书车,享受便捷的文化服务。
4.3 服务多样化,吸引读者注意力
流动图书车的服务内容不能仅仅与图书有关,在实际的工作中,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服务内容,增强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意识,通过服务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2012年,我馆根据流动图书车服务点的需求,送去了《工作礼仪》《我读书,我快乐,我进步》两场讲座,获得了听众的一致称赞。
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组织观看提高大众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的专场电影。通过海报宣传图书馆组织的“淘与荐”图书8 折代购优惠活动,第一时间品读读者自己荐购的图书,并将读者荐购的图书在年末之时做个借阅统计,将统计结果通过网站和展板进行公示,让读者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每年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评选流动图书车十佳读者,通过树榜样、口碑相传等宣传方式加强读者对图书馆流动图书车的认识,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流动图书车实现了图书馆“零距离”服务的美好愿望,但要使它在推广阅读、传播文化正能量、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却是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图书馆人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科学管理,加大宣传,积极主动地服务,使流动图书车服务建设更上一层楼。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EB/OL].(2011-10-25)[2012-12-29].http://www .gov.cn/jrzg/2011-10/25/content_1978202.htm
[2]国际图联.公共图书馆宣言[EB/OL].(1994-10-29)[2012-12-29].http://baike.baidu.com/view/108535 3.htm.
[3]张常明.基层流动图书馆服务点建设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0(5):125-127,135.
[4]百度百科.文化低保[EB/OL].[2013-01-06].http://baike.baidu.com/view/969075.htm.
[5]忻联谊.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1,(6):31-34.
[6]郑学仁.便利图书站-香港的小区图书馆经验[J].图书馆建设,2008,(1):15-18.
[7]刘磊.图书流动车在东莞各镇、小区、企业服务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7,(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