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图书馆馆员职业认同度
2013-04-11肖志丹
肖志丹
(河南省图书馆 河南 郑州 450052)
心理学中有关职业认同的研究表明:个体职业认同度同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密切相关,进而对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产生影响,关系到组织目标的实现。就目前来看,公共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认同度不高,这不仅影响基层公共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对于馆员来说也影响到其工作的积极性、幸福感和满意度。因此,寻求提升职业认同度的办法,提高馆员职业认同度,进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当前业界应认真探讨的问题。
1 馆员职业认同度的概念
职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社会的认同,即社会大众对某种职业社会地位、功能等的理解和认同;二是个体的认同,即从业者从内心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找到乐趣[1]。职业认同度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随着职业的发展及对职业研究的深入,职业认同度的概念也愈来愈朝着社会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角度。从其概念可以看出馆员职业认同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馆员个体上来看,职业认同度因人而异,受个体性别、收入、能力、价值观、馆龄等自身因素的影响;从社会因素来看,馆员认同度受国家政策、社会发展水平、社会期望、社会尊重、工作环境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馆员职业认同度受个体、组织、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自然会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2 提升馆员职业认同度的意义
职业认同感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对每个公共图书馆和每个馆员来说,提升馆员职业认同度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提高图书馆服务效能
“服务”是图书馆馆员工作的主旋律,提高服务效能既是图书馆服务的目的,也是图书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图书馆要想提高服务效能,必须充分发挥每一位馆员的作用。研究表明:职业认同是达成组织目标的首要前提和心理基础,提高从业人员职业认同度是提高服务效能的最佳途径。因为职业认同是从业者从内心里认为工作有价值、有意义,它克服了职业的外在性,把个体自身价值实现和组织目标达成密切结合在一起。如馆员有较高的职业认同度,寄望于在图书馆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心愿意投身于图书馆工作,从而会对职业充满热情和动力,这必然推动图书馆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从而提高整个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2.2 提升馆员个体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社会的肯定是外在的,而自我的认同是内在的,对于主体的发展来说,内在价值的认同更具有积极的意义。图书馆工作因具体性、程式化、简单重复的较多,相对缺乏新奇性和挑战性,馆员容易产生倦怠。职业认同度低与倦怠情绪相互影响,导致馆员职业兴趣逐渐丧失,职业成就追求逐渐淡化,对所从事职业的价值、意义日益感觉钝化,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如果有较高的职业认同度,馆员会对工作本身及其相关方面有良性感受的心理状态,并能理性认知工作性质、特征、存在问题和困难,即使工作中出现一些不利因素,也能尽量避免这种外部刺激给身心带来损害,进而降低职业倦怠程度,提高馆员工作满意度。
职业认同度高的馆员愿意从事图书馆工作,对图书馆工作有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有利于充分认识图书馆工作的社会意义、价值以及社会对图书馆人才的特殊要求,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职业认同度越高,其接纳、愉悦自己职业的程度就越强,幸福感也会随之提升。也就是说,职业认同度高的馆员更容易产生内在的发展动力,把精力投入到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中去,并充分享受工作给其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
2.3 有助于馆员个体完善职业规划
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馆员在充分考虑个人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等的基础上,根据图书馆工作特点,制定出未来时点上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从事“做回我自己”的职业就是从事“最有工作满足感”的职业,也就能每天享受工作,而不是每天厌烦上班、对从事的工作感到厌倦甚至痛苦。职业认同度高的馆员愿意从事图书馆工作,对图书馆工作有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有利于充分认识图书馆工作的社会意义、价值以及社会对图书馆人才的特殊要求,这会促使馆员主动完善职业规划。而完善职业规划又有利于馆员进一步自我了解、自我加压,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反过来又促进馆员职业认同度的进一步提升。
3 提升馆员职业认同度的对策
怎样才能有效克服职业倦怠而强化职业认同呢?怎样才能避免职业倦怠的发生呢?图书馆要把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由个人行为变为组织行为,要关怀每一个员工的职业成长和职业发展,在员工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发展中实现组织目标。从管理方式上讲,管理者要勇于创新管理模式,由长期形成的点式岗位管理模式向职业丰富化、动态化管理模式转变,为员工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这种转变是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职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有效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的新途径。因社会对图书馆职业的认识普遍存在着偏差,图书馆社会关注度低、影响力较小、其馆员长期未得到预期的认可和尊重等等原因影响到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到读者服务质量,进而影响图书馆的整体社会形象。因此,应积极努力,切实提高图书馆的职业认同度,是十分必要的。
3.1 增强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尽管当前仍然存在诸多现实困难,但随着国家资金投入的大量增加,特别是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公共图书馆应紧抓机遇,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延伸服务阵地,培育忠实读者群,吸引社会注意力,争取各方理解、支持、认同与尊重。面对新形势,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强外联,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利用媒体、网络、微博等途径做好推介工作。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如向公众提供公益讲座、专题文化推介等活动,与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爱心企业、社区、院校等开展合作共建,使图书馆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努力把公共图书馆建成群众文化休闲活动中心。只有当人们可以方便地享受图书馆服务,感受到图书馆无处不在时,才能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提高其社会的认同度。
3.2 提高馆员的职业适应力
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个人应当认清自己所愿意从事的职业以及其在理论、经济、审美、社会、政治及宗教信仰方面的影响与作用,思考自己的职业是否与当下的价值观和个人意愿相匹配。已经选择图书馆馆员作为职业的,应当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克服易出现的浮躁情绪,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以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要提高馆员的职业适应力,图书馆可根据本身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其价值取向。通过阐释公共图书馆工作的性质、功能、特点以及面临的各种问题,深化馆员对图书馆职业深层次、全方位的认知,以凝聚馆员职业共识,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职业目标,从而提升职业认同度。其次,从组织方面做出主动的提升。组织是个人从事职业的场所,个人对自身所属组织的满意程度与认同感直接影响到他对整个职业的认同度。图书馆应为员工提供培训、进修、职称评定等一系列与员工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机会[2]。教育学家康纳尔曾说:“现代社会,非学不可,非善学不可,非终身学习不可。”[3]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站在更高层次 上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拥有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加强职业心理疏导。适当的压力会成为督促进步的源动力,但是,当压力过大而又无法释放时则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而带着不良的情绪进行工作,必然会影响其前途发展。因此,图书馆应当采取措施使员工释放压力,通过有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馆员达到身心健康、心态良好的目的,使其真正体会到工作中的责任、价值、快乐与友情,从而提升其职业适应能力。
3.3 改革人才评价和管理机制
在客观上讲,公共图书馆工作有很大的桎梏性,工作内容比较乏味,缺少挑战性和新奇性,人际交往面相对狭窄,再加上图书馆馆员收入偏低,上升的空间狭小,这些都是影响职业认同度的负面因素。在此情形下,公共图书馆要从管理机制和人才评价上下功夫。首先,图书馆要在工作中注入更多的开放、竞争、创新、激情、愉悦等元素,来提升公共图书馆职业的吸引力,使馆员能深刻体会自身职业所带来的挑战与激情,从而提升馆员职业认同度。其次,要改进人才评价机制,构建和完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图书馆人才选拔机制,给优秀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提供发展的机会,激发其工作热情和个人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人人都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提高自身的能力,加强自己专业的学习,实现图书馆整体工作目标,从而有助于公共图书馆社会认同度的提升。
[1]费穗宇,张潘仕.社会心理学辞典[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45.
[2]霍丽敏,曹歌.高校图书馆职业认同感分析——以天津地区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08,(9):22-24.
[3](澳大利亚)W.F.康纳尔.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史[M].张法琨,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