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之管窥

2013-04-11吴丽萍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老挝古巴越南

吴丽萍

(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科社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06)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随着苏联东欧国家的解体与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由15 个变为5 个。近年来,中国的改革令世界瞩目,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中独树一帜。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等国纷纷效仿中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之路,均不同程度地实行了改革开放,显示出了生机和活力。

一、“革新开放”的越南

1975 年越南定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建国初期的越南曾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仿效苏联的工业化模式,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越南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面对困境,越南开始探索出路,1986 年12 月越共六大正式开启了革新开放的闸门,其特点如下:

1、清醒认识本国国情

越共六大指出,越南尚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过去越共犯的最重大、最具有全局性的错误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要经过许多阶段”。因此,越南尚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1991 年七大第一次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建国纲领。越共认为,越南必须经过许多个小过渡才能最终完成整个社会主义过渡时期。2006 年越共十大提出,目前越南正处于过渡时期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存在多种经济成分。2011 年1 月越共11 大通过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认为即使到2020 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越南仍将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越共六大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传统认识,提出要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2001 年越共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按市场机制运行、由国家管理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的目标,认为“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是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越南所采取的总的经济模式。”[2]越南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进行。在农村,中央对家庭承包制表示公开支持。1988 年出台了关于改进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决议,把全部生产环节都承包给农民,承认农户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土地承包期延长到15 年。1989 年3月,越共中央放开粮食市场,农户在完成合同任务后,剩余产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出售。1993 年,越南国会通过了《土地法》,规定农民可以长期使用土地,而且土地可以转让、交换、租赁、继承和抵押。国家还一定程度地削减土地税,实行农产品价格补贴制。这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得越南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

为搞活经济,越南积极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001 年的宪法修正案明确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越南的非公经济已经初具规模。2001 年8 月越共九届三中全会召开,着力推进国企的股份制改革,同年修订了《国有企业法》,对国企的重组、解散、破产等都做了明确规定。这充分表明,越南国企改革正稳步推进。

3、着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0 世纪八十年代末,越南废除了黎笋时期的独断专行和领导职务终身制;1986 年越共党章规定总书记任期不能超过两届,但事实上差不多是一届一换。越共十大上,总书记实行了差额选举,当时推荐了两个候选人,这是没有先例的。自1986 年越共六大召开后,越共高层逐渐形成了公开道歉与容忍批评的传统,即在每次党代会上,党中央总书记都会对过去工作中的错误进行检讨。越南最高权力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2001 年越共九大取消了政治局常委制,设置书记处,负责领导日常工作。自2002 年起,中央委员会建立了质询制度,每位委员都可以对包括总书记在内的其他委员提出质询,也可以对政治局、书记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集体进行质询,直到得到满意答复为止。

越南权力体制一般被称为“四驾马车”,即总书记、国家主席、国会主席、政府总理分别由四人担任。党权、军权、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分工和制约。特别是国会的监督权得以充分保障和加强。如国会代表有权对部长们进行质询,且质询时可采取电视现场直播的形式,部长们必须当场做出回答,直到代表满意为止。国会有权否决政府不切实际的重大决策,比如,2010 年6 月越南政府制定了一项国家重大计划项目,即预计修一条首都到胡志明市的高速铁路,该项目被国会代表认为耗资巨大(560 亿美元),结果被否决。而外界认为这种国家性计划被否决十分罕见,可以看出,越南国会不再是“橡皮图章”和“举手表决的机器”。

越南推行政务公开与官员财产公开制度。1986 年越共六大筹备召开时,提前两个月下发政治报告草案,在全党范围内进行讨论,后作重大修改,才正式提出革新开放路线。七大、八大坚持了这一做法。九大召开前,通过媒体提前公布报告草案,向党内和党外征求意见。十大更是在报纸和互联网上公布报告草案,引发全民大讨论。这说明其公开的范围越来越广。2006 年4 月越南总理阮晋勇签署颁布一项法令,推行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包括国会代表与候补代表、高级警官、军官、所有副处以上干部都要公布其个人财产,范围包括收入、房地产、海外财产,接受监督。2007 年召开的越共十届四中全会决定,党的机关、军队、公安等特权部门一律停止经商办企业,这些部门现有的纯经营性企业一律转交国家管理。同时,加大对高级干部违法的查处力度。

4、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1987 年,越南政府颁布了《外国在越南投资法》,吸引外来资金。为招商引资,借鉴中国深圳等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开发区的经验,陆续建立了数十个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等。1995 年7 月越南加入东盟,按计划逐步实行减税措施。2006 年,WTO 正式接纳越南成为其第150 个成员。

越南的这些改革被媒体认为是“中国模式”在南亚的翻版。如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报道称,越南是中国的“好学生”。对越南而言,中国比美国更重要——中国是市场,更是学习借鉴的对象。

二、“稳步改革开放”的古巴

古巴是在美国的鼻子尖下搞社会主义,被美国封锁长达50 多年。为应对封锁而引发的经济困难,古巴于1962 年实行食物配额制度,推行“供应卡”。20 世纪七十年代起古巴就参与苏东国家的“国际分工”,同苏东国家的经贸关系非常密切,且经济长期依赖于苏东国家。苏东剧变导致古巴陷入严重的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1989-1993 年,古巴国民生产总值下降35%,人均产值下降38%,进口总额下降了79%[3]。为渡过难关,古巴从1993 年开始实行稳定的改革开放。古巴的社会主义改革走的是一条先经济后政治的道路,且其进程稳健而适度,既不急于求成也不因过于保守而错失良好时机。

1、放宽经济限制

1995 年古巴正式制定了《外国投资法》,1996 年又制定了《自由区和工业园区法》,鼓励外国投资;同时古巴还取消了国家对外贸易垄断权,扩大企业的对外贸易自主权,以吸引外资,吸收先进技术与设备。2010 年,古巴政府出台了“土地承包”政策,以承包形式向农民提供闲置土地。个体农民可承包的土地面积为13.42 公顷至40.26 公顷,承包期限为10年,到期后可顺延;拥有法人代表的合作社和农场承包闲置面积没有上限,承包期限为25年,到期后可顺延。2011 年4 月,古共六大召开,通过了有313 项条款的《经济社会政策方针》(被视为“经济模式更新”),制定了经济改革措施,包括进一步放宽对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限制、设立税收制度、实行企业自主等内容,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即为取消了自1962 年以来实行的食物配额“供应卡”和允许房屋、汽车自由买卖等政策。2012 年1 月起,古巴个体经营者可以从国家手中租赁场所并自主经营,而且每月的租金较为低廉。为了进一步激活个体经济,古巴政府还向个体经营者和闲置土地承包者提供银行贷款。目前,古巴个体经营从业人数已经达40 万人,这使得成千上万的古巴人酝酿已久的创业梦想得以实现。此外,古巴还进行了工资改革,取消工资上限,实行按劳取酬和按工作效率取酬的做法,以提高生产率。古巴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旅游业的多样性和旅游项目。近几年古巴旅游业以平均20%以上的速度实现高速增长,逐步取代了制糖业、采矿业和烟酒业成为古巴经济的支柱产业。古巴已成为加勒比地区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其中巴拉德罗是古巴最主要的旅游景区。这些年古巴的经济发展速度在拉美国家中名列前茅。

2、加强党的建设

(1)加强思想建设。1991 年古共四大创造性地把具有民族特色的何塞·马蒂思想融入党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古巴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马蒂思想和卡斯特罗的创造思想和榜样”,突出了古共的民族性和本土性,有利于将坚持社会主义与维护民族独立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四大”还提出了“拯救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原则和口号。

(2)废除领导人职务终身制。2011 年4月,古共中央第一书记、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劳尔·卡斯特罗提出,包括国务委员会主席和各部部长都应将任期限定在政策规定的范围之内。2012 年1 月29 日,劳尔·卡斯特罗在古共第一次全国会议上正式宣布批准限制公职官员任期提案,规定个人担任国家和政党重要职务的最长任期不得超过两届,每届任期为5 年。这标志着自1959 年古巴革命胜利以来的领导人“终身制”正式废除,同时也是50 多年来古巴政治改革最有力的一项措施。这种干部任期限定制度既能有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干部培养的梯队建设,积累年轻干部的执政经验,也能避免老一代领导人突然离任后给党和国家带来损失。

(3)加强纪律监督。古巴于2001 年5 月成立审计和监察部,设立中央、省和市三级纪律监察委员会,分别由同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其职责是受理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违纪行为的举报以及对违纪党员和党员干部的申述和审理。

(4)大力发展新党员。古巴国内有40%以上的人信奉宗教,是天主教传统国家,古共四大取消了党章中“有宗教信仰的革命者不能入党”的规定,扩大了党的社会与组织基础,目前已拥有近90 万名共产党员。

3、精简机构

从1990 年开始,古巴共产党就大幅精简中央与地方的机构与人员,1991 年的古共四大取消了各级党组织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处编制,1997 年古共五大决定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会委员精简至24 人和150 人,分别比上届减少了2 人和75 人。精简编制还涉及50 万至130 万国有企业员工,有效改善了古巴国有企业因冗员而造成的效率低下的局面,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主体思想”的朝鲜

世人眼中的朝鲜一直是一个神秘国家。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朝鲜长期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敌视,再加上韩国的快速崛起使得朝鲜的地缘政治环境更为恶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20 世纪六十年代,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提出了建设“主体思想的社会主义”,坚持走与众不同的道路。“主体思想”的内涵是指“思想上树立主体、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其核心思想即为先军政治,号称“没有糖果可以活下去,没有子弹就不能生存”。2011 年朝鲜新一届领导人金正恩上台后,对“先军政治”的政策有所改变,他多次表示,“大米比子弹更加珍贵”,承诺要让全国人民喝上肉汤,要让孩子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朝鲜劳动党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建设和促进民生的政策。

1、改革农村生产和分配模式

2012 年6 月28 日,金正恩在党内会议上特别提出,朝鲜计划在农村效仿中国改革之初的“包产到户”制,改革现有的农村生产和分配模式。据《中国日报》报道,此次农业改革,将改变1958 年以来形成的朝鲜集体农场模式,容许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耕作,农户还将获得一定的土地、农机和肥料,农户对于农作物的自由处置权也将被放宽。

2、建设经济特区,引进外来资本

2002 年朝鲜在毗邻中国的地区设立“新义州特别行政区”,实行自由贸易,这是朝鲜意义重大的一项改革。朝鲜给新义州特区赋予了完全的立法权和特别行政区体制,使特区拥有更大的自治权。目前朝鲜已经建立8 个经济特区,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由中国和朝鲜共同开发和管理的罗先经济特区。罗先经济特区取消了粮食配给制度,实行自由市场合法化的试点,该特区被称为朝鲜“小深圳”。2009 年1 月27 日,朝鲜修订了《罗先经济贸易地带法》,取消了关于外国企业在罗先市设立代销店或办事处时必须经内阁批准的规定。2012 年8 月,朝鲜投资事务所宣布和中国合作开发3 座矿山,并与中方共同宣布成立黄金坪、威化岛经济区两个经济区管理委员会。2012 年朝鲜派遣了1000 名经贸官员以及部分技术人员,考察了中国上海、大连等地,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同时,中国也派出专家到朝鲜协助开发经济特区,派驻朝鲜的中国公务员来往于罗津、黄金坪和威化岛附近的新义州、平壤等地,就具体的经济特区运营方案与朝鲜方面展开协商。

3、实行一定程度的对外开放

封闭和保守了多年的朝鲜,透露出一定程度开放的信息。迷你裙和米老鼠出现在朝鲜新成立的牡丹峰乐团的表演中;在平壤街头,多姿多彩的服装也一改女士们的形象,还特许女性可以穿短裤;中央领导频频观看有迪斯尼卡通人物的歌舞表演;美联社等国际新闻机构获准在平壤开设记者站;平壤街头使用电话的人正越来越多,负责朝鲜通信建设的奥斯康电信声称其网络拥有80 万用户。2013 年1 月,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和美国前新墨西哥州州长比尔·理查森(Bill Richardson)对朝鲜进行了为期4 天的访问,施密特呼吁朝鲜放开对国际互联网接入的限制,而金正恩对网络也兴趣浓厚。这些都显示出朝鲜新政权正在逐步带来“新的气象”。

由于受到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环境影响,朝鲜的政治体制改革必然是一种基于先军政治的改革。2012 年4 月,朝鲜通过修改宪法正式确定为“拥核国家”,2013 年3 月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决定实行经济建设与“核武力”建设并行路线。这些举动加深了国际社会对平壤“拥核自保”的印象,也表明了朝鲜的变革将是一种拥核条件下的变革。目前朝鲜的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朝鲜全方位走上对外开放之路还存在许多障碍。

四、“有原则全面革新”的老挝

老挝人口少,拥有640 万人口,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家,并无吸引投资者的特别之处。作为东盟十国中经济最贫困的国家,老挝贫穷孤立数十年,被联合国列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76-1986 年老挝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陷入困境。1986 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有原则的全面革新”。2011 年3 月老挝人民革命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今后要继续向社会主义目标迈进,坚持全面的革新路线,为在2015 年基本解决贫困问题、在2020 年脱离世界贫困国家行列而奋斗”。

1、遵循六项基本原则

1989 年东欧剧变,老挝党员群众一度出现思想混乱的情况,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怀疑。面对困境,1989 年10 月老挝党四届八中全会提出,“革新过程必须遵循六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坚持马列主义作为党的思想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人民民主制度,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随后历届党代会也反复强调必须始终坚持这六项基本原则。

2、扩大经济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1986 年老挝党四大报告指出:“要正确解决基层经济单位的经营自主权与国家行政机构的集中统一领导之间的关系”,“扩大各经济单位的独立性和经营自主权,使各经济单位有足够的必要的权力去进行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经营活动”。[4]四大后,老挝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企业除了把其年度产值的20%上缴国库作为政府税收外,其生产规划、产量目标、招工、产品分配和积累等都由企业负责。1990 年3 月,老挝政府发布《关于把国营企业转为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决定》,将不须保留的国有企业以租赁、出售股份或承包经营的形式转为其他所有权形式,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市场调节,政府不再干预。1991 年党的五大后,老挝政企分开的改革进一步深化,除了具有“战略性”的国有企业外,多数国有企业实行了“私营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完全走向市场,政府只对其收取所得税和经营税。

3、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老挝政府积极落实推动市场经济与鼓励外资的政策,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外国在老挝投资的法律法规。1988 年7 月《外国在老挝投资法》出台,1990 年3 月对其进行了部分修改,延长对外国投资者的优惠期限。1994 年3 月,老挝通过《外商投资促进与管理法》,规定原则上不限制外商投资领域,简化申请程序。2001 年3 月,又出台了《促进和管理外国投资法实施细则》。2002 年1 月,宣布建立第一个经济特区——“沙湾——色诺特区”。老挝的旅游业发展相当迅速,特别是2005 年,游客达一百多万人。同年老挝的故都琅勃拉邦市被英国一百多家旅游公司评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据亚洲开发银行称,老挝已成为亚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2006-2010 年第六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显示,老挝GDP 年均增长率高达7.9%,进口与出口增速均为两位数。为了加入世贸组织,老挝颁布和修订了90 多部法律法规,并于2011 年开办首家股票证券交易所,于年初正式运营交易,成为全球最袖珍的证交所;老挝还承诺开放10 个行业的市场。在经历15 年的谈判后,老挝终于在2012年10 月加入世贸组织(WTO)。2012 年6 月11老挝政府总理通辛访华,他声称中国的繁荣富强进一步坚定了老挝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中国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令老方受益良多,老挝将继续予以学习和借鉴。

五、结论与启示

纵观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可以发现苏东剧变后,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四国纷纷学习中国的做法,在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努力进行新探索,这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在国际上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正发挥着它的“正能量”,要坚持十八大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1、社会主义只有在改革开放中才有生机和活力

越、古、朝、老四国曾经封闭和保守,社会主义优越性未能发挥出来。实行不同程度的改革之后,均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也是如此,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现了“三个转变”:由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封闭转为开放,由固守成规到各方面的改革。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显著发展与提高。今天,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必然会触及众多群体的利益和权力。打破旧有的利益和权力关系格局,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改革才能赢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实践证明,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体制,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健康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5]因此,改革应成为社会主义的一种常态。邓小平说过,开放也是改革,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在全球化时代,只有坚持对外开放,不断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权力制衡的原则和精神、先进的文化理念等,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学会“与狼共舞”,同时注意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社会主义才能充满生机。

2、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前苏联的改革变成了改向,使拥有74 年历史的苏共和拥有69 年历史的苏联国家轰然倒塌,这是政治地震,更是大国悲剧。如今,从高层到普通民众,都对这场悲剧感到惋惜。在苏联解体20 周年的2011 年,普京曾感叹说,这是“20 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就是没有良心”。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2012 年12月的一项调查显示,56%的俄罗斯人对苏联解体感到惋惜。人们至今仍可感觉到一个曾经雄踞欧亚70 年的帝国剧变后带来的冲突、动荡和贫穷。社会主义国家也常常是西方发达国家“演变”的对象。1991 年12 月25 日,苏联时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当晚7 时32 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近70 年的锤子镰刀红旗缓缓降落。《美国之音》说,那是“一份反共产主义的人期盼了70 年的圣诞礼物”。这充分表明,改革偏离了正确方向,只会最终葬送社会主义事业,也与西方反共的目的不谋而合。越、古、朝、老、中等国没有像西方预言家所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式的改旗易帜,而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虽然这些国家的改革起步有早有晚,进度有快有慢,层次有深有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但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航向、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等方面具有共同性。

3、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一条道路、一个中心、一种模式”的发展是行不通的,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二战后兴起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曾照搬苏联模式,以苏联为中心,走苏联式的道路,饱尝苏联僵化模式的苦果。盲目照搬一种模式,不仅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而且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苏东剧变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社会主义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其实质是要解放思想,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本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朝、老、古、中等国只有从本国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有利于世界社会主义健康发展。“中国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所坚持的与国情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特色究竟特在哪?如经济模式上,既不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又不搞全盘私有化,而是实行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与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包容性体制能够实现国民富裕,也就是富裕社会主义[6];政治体制上,既不搞西方的多党或两党轮流执政,也不搞一党制,而是坚持走一条把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独特的政治发展道路在意识形态上,既不搞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又不僵化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发展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统一起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道路上,既不走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道路,也不走对外掠夺、争夺霸主的道路,而走的是一条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两制”关系上,既不与资本主义截然对立,也不搞意识形态划线,而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不断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等。这些特色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不断改革开放得到的宝贵经验。越南、古巴、朝鲜、老挝在学习和借鉴中国经验时,也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绝不能照搬照抄。

4、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和改革。执政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领导力量,能否永葆执政党的生机和活力,赢得百姓的持久拥戴和支持,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执政党不能陶醉于革命年代的成功,局限于战争年代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而应该看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的趋势,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给予回答和解决。前苏联执政党由于长期忽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社会不满情绪增长,最终导致解体。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7]越南、朝鲜、老挝、古巴、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同时重视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和改革,增强忧患意识,注重以人为本,切实扩大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样才能不断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使社会主义保持生命力。2013 年4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改革的一项新举,必将进一步推动党的作风建设,真正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活动效果。

总之,从国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历程与实践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mews.dayoo.com/china/201211/2353868_27482147_3_htm,2013-05-30.

[2]许宝友.越共九大政治报告的新特点[J].国外理论动态,2001,(7):1-4.

[3]何塞·阿·格拉.在中国拉美学会纪念古巴革命胜利40 周年大会上的讲演[J].拉丁美洲研究,1999,(3):22-25.

[4]吴彬康.八十年代世界共产党代表大会重要文件选编(上)[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309.

[5]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3.

[6]王向成.论制度包容性增长[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4):37-42.

[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0.

猜你喜欢

老挝古巴越南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中俄古巴驰援意大利“打脸”西方
越南百里“银滩”
古巴经济衰退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