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全五项机制提升工会工作绩效

2013-04-11丁光伟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4期
关键词:检查员劳动保护工会组织

丁光伟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自动化部,山东莱芜271104)

健全五项机制提升工会工作绩效

丁光伟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自动化部,山东莱芜271104)

工会劳动保护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有力补充,是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要通过建立制度管理、健全多元培训、创新督查整改、实施科技投入、完善信息调研等五项机制,在丰富企业劳动保护内容形式的基础上,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会组织;劳动保护;健全机制;维护职工权益

工会组织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广大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做好群众性劳动保护工作是当前经济建设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有力补充,是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的新形势下,工会组织既要立足实际,着眼于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又要不断丰富劳动保护的内容和形式,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建立制度管理机制,夯实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基础

明晰的制度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确保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落实,各级工会组织必须按照相关法律和职代会提出的各项要求,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建立、完善一系列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管理制度,形成集协商、制定、执行、检查、公开、监督、考核、整改为一体的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管理体系,通过制度管理机制的运行,提升工作绩效。针对单位实际情况,工会组织要完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的任免、管理和考核制度,使群众监督检查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要逐步建立完善《劳动保护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清晰完备的规章制度,按要求记录好劳保检查员工作台帐,定期逐级上报监督检查月报表。要进一步明确工会、劳动保护部门、工会主任等相关人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增强对国家、企业、职工负责的责任感,紧迫感,实现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由“无为型”向“权威型”,由“附属型”向“主导型”的转变。

加强组织建设,全力构建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体系,形成以厂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为点、以车间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为线、以班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为面的全覆盖管理体系。体系建成后,各个生产环节得以串联,实现管理全覆盖,使各基层班组长都是检查员和宣传员,所有职工都是安全体系监督员,整个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达到逐步完备。

二、健全多元培训机制,提高劳动保护监督检查队伍素质

不断加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技能,一直是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队伍素质不过硬,生产中发生的问题、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就得不到反映,更谈不上维护。工会组织要积极创造各类学习、培训机会,提升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素质,使队伍更加专业化。

根据“安全工作下移,工作重心前移”的原则,各级工会组织以制定多元化劳动保护教育教学计划为目的,即:全厂覆盖、车间考核、班组普及,重点针对部分新整合班组建制不全、临时指派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进行严格、系统的培训,严把素质关。对学习质量不高,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决不开“绿灯”放行,通过组织厂、车间、班组三级培训学习,确保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队伍素质不断优化。在培训形式上,积极开展内容丰富、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各自阵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张贴标语、墙报、演讲比赛、安全征文等形式,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以《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为重点的教育学习,全方位地结合近几年来相关企业案例,组织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进行互动式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三、创新督察整改机制,提升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绩效

安全生产事关重大,不仅影响到企业稳定发展大局,而且事关职工的生命与健康。各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应坚持“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群专结合、依法监督”的劳动保护原则,认真落实“三不伤害”、“三同时”“五揭查、五整改”,创新工作思路,建立以“三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对车间、班组进行环境改造、劳动保护、班组学习、女职工保护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确保对职工的安全负责,把发现的问题实行三类管理:A类问题(紧急),限时1天整改完毕并达到要求;B类问题(相对紧急),限时7天整改到位;C类问题(一般),限时20天完成全部整改;加大复查考核力度,对应付、拖延的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为保证安全防护工作重点突出,各级劳动保护督察队需侧重对面积大、人员多区域的检查、复查和宣传教育力度,实行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绩效与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对工作主动、效果良好的车间、班组加分奖励,对应付、整改不力的单位做出扣分考核,以促进形成车间、班组定期自检、自主改造、自动上报的“三主动”格局,使基层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

四、实施科技投入机制,从本质上解决关系职工身心健康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性好转,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学技术,以改造传统产业和企业,从设计、工艺、技术装备上保障安全生产,从硬件上做到本质安全,从本质上为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手段,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大力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从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今后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点:一是在控制重特大事故与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技术上要有所突破,力争重点解决一些带有共性和全局性的关键技术问题;要抓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特大事故隐患整改研究。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的技术基础工作,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健全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和安全生产信息与事故统计网络体系。三是结合企业实际,跟踪先进职业安全卫生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加强研究和消化吸收。四是实施劳动保护科技示范工程,推进劳动保护科技成果产业化。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评估与监控,工矿企业职业危害风险分级与分级管理,新型、多功能安全防护用品的开发生产等将作为实施示范工程的重点。

五、完善信息调研机制,确保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实效

信息调研工作是工会组织表达职工群众利益诉求,实现源头参与的重要渠道,也是各级工会推动工作落实、加快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要在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中取得主动,就必须创新信息调研机制,把握职工最新动态,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据此确定和调整计划、策略和措施。信息调研工作做得好不好,提供的信息及时不及时、准不准确、全面不全面,将影响职工工作热情和企业的发展。

山东钢铁莱芜分公司自动化部1036名职工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为842人,占职工总数的八成以上。对此,该部通过开展抽样问卷调查、利用“网络辅导教室”平台等载体,汇集职工心声,加强热点问题的解决力度。通过摸底调查,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热线维护岗位和外部工程上。近几年来,随着该部内部维护区域和外部市场份额的迅速扩张,维护工作量和外部工程量急剧增加,而维护人数变化不大。这就意味着职工的工作量大幅增加,维护的区域面积越来越大,工程建设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手套、劳保鞋、工作服等劳保护品消耗快。针对这一情况,工会积极发动职工献计献策,征集解决意见。与主管部门协调交流,通过应用新技术、进行设备技术改造等措施大部分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在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侧重一线、侧重检修、侧重生产骨干、侧重急难险重岗位”的新的劳保护品配置思路,制定了新的管理分配方案,得到了职工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彻底解决了职工劳保护品一边不够用一边用不了的老大难问题,维护了职工安全生产的权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建立和实施劳动保护工作“五项机制”,能够强化职工的法律意识,完善劳动保护管理体制,维护职工利益不受侵害,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在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中,尽管各个企业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越来越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已形成共识,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落实。

(责任编辑:张希宇)

D 412.6

A

1008—6153(2013)04—0047—02

2013-06-25

丁光伟(1969-),山东莱芜人,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自动化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高级政工师。

猜你喜欢

检查员劳动保护工会组织
打造有温度的工会组织——记北京服装学院工会工作
绿色食品检查员工作绩效考评现状与对策建议
工会组织要善于“春风化雨”
广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公布聘任广西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检查员和审评专家名单的通知
2019年第4—5期《劳动保护》“说长道短”栏目主题征文
科技护航 为爱而来——记第96届中国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
检查员=吃货?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雾霾频发 劳动保护空白如何填补
绿色食品检查员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