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校生的全面发展问题及分析

2013-04-11钱枫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职校职业学校

钱枫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江苏无锡 214000)

职校生的全面发展问题及分析

钱枫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江苏无锡 214000)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和职校生存在的问题,结合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出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职校生的观点。文章最后对全面发展的职校生的培养途径作了探索。

职业教育;职业学校;职校生;人的异化;人的全面发展

2011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太原市交通学校调研时提到,日本企业的“蓝领”下班后会穿着西服到咖啡店欣赏名曲;瑞士的钟表工与女硕士、女博士结婚同住一个屋檐下。虽然自2005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教学质量总体水平较低。如果我们的职校毕业生也能够有钱、有闲喝咖啡、听名曲,也能与高学历的另一半牵手到老,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满,我们的社会也将更加公正、和谐。

1 职校生的培养

1.1 职业教育

按照教育内容、层次和受教育者年龄三重标准,我国将教育划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大类。根据1996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是采用专门学校教育或职业培训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职业培训,传授专门职业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基本理论、专门技能和劳动态度,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初、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一种就业教育。本文所指的职业教育限于专门的学校教育,校外的职业培训并不作为就对象。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有着鲜明的工具性价值特点。根据人们的传统观念,与人的修养和个性开发以及个人人格完善的关系不如普通教育密切,人的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和直接目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职业教育不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教育,而与人的理性和理智活动有关的教育才是更值得的教育。早年的英国教育家纽曼曾把普通教育与绅士联系在一起,认为职业教育满足物质需要,普通教育满足精神需要。

在我国,职业教育常常被认为是低人一等的教育。如果一个人有机会在义务教育后进行选择,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普通高中;如果一个人有机会在高中教育后在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中选择,学生和家长仍然倾向于前者。即使家庭可能要为此付出很大的机会成本和物质成本,甚至大学毕业后依然找不到工作,人们更愿意把钱花在“更有希望”的教育上。在人们心中这个“更有希望”的教育显然不是职业教育。即便是在瑞典或芬兰,学生参加职业教育的比例非常高,希望以此让职业教育得到“同等尊重”地位,但差别还将继续,除非工业经济的组织生产中不再有体力和脑力的分工区别。

时代在进步,我们的职业教育需要全新的理念,社会对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只是把学生培养成机器的一部分,显然不符合历史潮流。

1.2 职业学校

虽然职业教育应分为学校职业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我国政府也强调多形式、多层次举办职业教育,但在实践中,职业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阵地。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普通学校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在于专业性,强调技能和实训。

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决定职业的转换和持续发展。一般来说,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有以下特点:第一,着眼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第二,课程类别按内容分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按性质分有理论课和实践课;按学习规定分有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第三,课程设置中,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课程比例较大。

中职学校课程结构: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

高职院校课程结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国家对职业学校的投入相对较少,但职业学校重视实践性教学又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这让许多职业学校举步维艰。学校为了生存,提高就业率,任何一位校长都会重视专业、技能和实训课程。对于见效慢、不是急需的,或者看上去没什么用的“通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就放在一边了。急功近利的教学使毕业生的种种缺憾在就业岗位上逐渐暴露出来。

近几年来,各国学者逐渐认为,职业课程设置应以“综合素质”为本位。除了职业能力素质外,还应包括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生活素质等,主要强调的是职业教育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1.3 职校生

目前,我国的职业学校分为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五年制高职学校接受初中毕业生,高等职业学校接收高中毕业生。2000年,华北某省会城市对21所中等职业学校近3000名新生用初中阶段文化水平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些新生语文的平均成绩45分(满分为100,下同),及格率仅为9.7%;数学的平均成绩为43分,及格率为24.4%;英语的平均成绩为38分,及格率为12.1%。2001年,某直辖市有关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16000多名新生(约占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当年招生数的四分之一)按照初中阶段教育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调查和测试,结果显示,语文的平均成绩为53分,及格率为35.4%;数学的平均成绩为49分,及格率为35.2%;英语的平均成绩为52分,及格率为35.2%。[1]

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职校生文化知识掌握得很一般,更可怕的是,有些职校生在初中三年应试教育下给自己贴上了“我是差生”,“我学习不行”的标签。教师们除了面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学业方面的问题,还必须要面对有些学生自卑、自暴自弃、厌学等心理方面的问题。有人甚至戏称,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机器人”、“动物人”和“次等人”。

一般来说,一个人出生后所处的社会阶层影响着他的受教育机会,进而决定他将来所属的社会阶层。社会经济处于优势的成员无论在何时何处都会确保自身和子女教育机会的优势。一个人接受的教育程度和完整性是他人生发展的显示器。我们发现,职业学校的学生家长多数处于社会的中下层,有的甚至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职业教育领域相对集中了社会处境不利者及其子女。这样的家庭鉴于上述事实,对于职校生,学校应重视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生活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2 人的全面发展

2.1 人的异化

在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创立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劳动异化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考察,从而奠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基础。《共产党宣言》里描绘过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则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正是人类的不断追求,人类社会才不断进步。马、恩并非教育家,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完全可以进行“拿来主义”,指导我们教育人的事业。

在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不得不重复着简单的操作,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休止追求,使得劳动中的工人成为社会生产大机器的一部分,失去了进取精神和身体的活力。人的劳动不再是自由自觉的有创造性的活动,人的劳动被异化。劳动中的工人是非人的存在,劳动中的人被异化。只有在不劳动的状态时,工人才有可能作为“人的”存在。弗洛姆曾告诫:“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类死了。在19世纪,不人道意味着残酷,在20世纪,不人道系指分裂对立的自我异化。过去的危险是人成了奴隶,将来的危险是人会成为机器人。”[3]现代化生产及其专业分工有力地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对人的活动及生存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人在生产体系中逐渐从主导者转变为机器、流水线的附属物,受到机器的限制而失去活动自由、工作兴趣和创造欲望。劳动不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是一种程序化的过程,从而导致人的能力发展片面化和个性的丧失。

2.2 人的全面发展与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以受教育者将要或希望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内容,对学生能力、态度情感以及认知方面进行的教育和培训。很显然,职业教育为将来的劳动者提供了学习某种劳动能力的机会,但职业教育如果仅仅只是教给学生某种劳动技能,显然只是把学生当做活的工具来培养。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更好地生活,要求我们尊重生活,尊重生命,尊重个性,以人为本,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鉴于马克思人的异化理论,职校生将来“被异化”的风险更大。人都不成为人,更何谈什么全面发展。在工人的劳动之余,工人的闲暇时间都会做些什么?在我们的职业学校里,除了专业知识、技能之外,应该让学生们生长得更丰满些,更灵动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在学生时代埋下美好的种子,使这些疲惫的工人在下班之余能够得到正能量的滋养、得到心灵的慰藉。在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将长期存在,如果我们的职业教育只能培养出流水线的附属品、机器的延生,那么职业教育始终是家长们无奈的选择。劳动力大国始终成不了劳动力强国,制造业大国始终将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不可能成为制造业强国。

3 培养全面发展的职校生

3.1 改变职业教育的人才观

教育的目的在本质上首先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人力”或其他什么仅供利用的工具,这是我国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立场。[4]职业教育如果仅仅是培养熟练的技能型人才,显然早已无法满足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需要。职业教育首先是与人的生存密切联系的教育活动,使人具备谋生的能力。但职业教育也应在于激扬人的生命活力,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提升人的生存质量。职业学校同样要让自己的毕业生的生存与与自然、社会、历史和文化联系起来。让自己毕业生思考人的生存意义与价值追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自然生命,更要关注人的精神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生命的成长,在于培育独特的精神自我和有活力的个体。职业学校更要教会自己的毕业生怎样提高生命的质量。

美国职业教育三大新目标,提高职业的学术水准;培养与学生兴趣相关的核心技能;职业教育与学生工作和终身学习需要。姜大源曾提出职校生应具备“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即:获得专业能力;获得方法能力;获得社会能力。人的尊严,劳动的尊严,职业教育中心价值观的基本命题。健康、人与自然和谐、真理与智慧、爱心与同情、创造、和平与公正、可持续发展、国家统一和全球团结以及全球精神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终身教育的思想也逐渐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不光是用在经济建设上的名词。任何一个有战略眼光的职业学校都会更新以往的教育理念,培养出能够自我生长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毕业生。

3.2 改革职业学校课程设置

首先,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造人,是促进人本身的和谐、稳定的发展,也就是实现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但是,招生、就业是许多职业学校生存发展的紧迫问题,学校更加关注专业课程改革,放松了对普通文化课程的关注,管理松散,将普通文化课程的课时擅自压缩。普通文化课程教师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没有教学改革的空间,没有专业化发展的良好途径。“中职生对于德育课、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技能训练课等四类课程学习兴趣呈由低到高的态势。对这四类课程学习兴趣的比例分别为27.8%、28.8%、61%和71.9%。”中职生对普通文化课程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许多学生厌学情况严重。[5]职业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既没有量的保证,也没有质的保证,学生不喜欢,教师没有成就感,家长和学校认为没有用,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人文教育是通过对文史哲的学习,通过对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精神成果的吸纳和认同,是学生有坚强的人格意志,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6]职业学校更应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其次,重视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力培养。

职业学校重视专业技能,这无可厚非。但是,不能把学生看成可训练的动物一样只追求专业技能的训练。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所需要的能力,远不止专业技能。健全基础技能类通识课程,比如语言、写作、计算机运用、心理健康以及体育与保健等课程。

有学者还提出“关键能力”的培养,最早出现在《关键能力——现代社会教育使命》一文中,文章作者是德国劳动力市场与研究所所长梅腾斯。“关键能力”是指“具体的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能起作用。”也被称为“核心能力,是一种普通的、可迁移的、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7]这些关键能力包括:收集、分析思想与信息的能力;交流思想和分享信息的能力;筹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运用技术手段的能力。这些能力显然不是几节技能课、实训课可以培养出来的。

3.3 大力发展学生社团活动

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活动理论学者认为,“在社会文化的、以活动为导向的情境脉络中的学习,才是最自然和最有意义的。活动和意识不仅是共存的,它们还相互依靠,知识和活动之间存在有规律的相互反馈。”[8]1999年版《辞海》中对于“学生社团”的解释是:中国高等和中等学校的学生资源组成的群众组织。形式多样,有学术研究会及诗画社、棋艺社、摄影社、美工社、合唱团、剧团、球队等。以有意义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原则,多数由共青团和学生会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9]

有的学校认为社团就是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已,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团在培养学生中的独特作用。也有的学校认为,社团是自发性的组织,就没有必要进行任何干涉,在组织、场地、经费和教师指导方面不够重视。实践证明,高品质的社团活动能够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在不断坚持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精神文明素养。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自我发展,提升沟通能力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并且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认同感和社会服务意识。因此,在职业学校搞好学生社团活动很有必要。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地发展。未来的职业学校的竞争将更将激烈。我认为核心竞力便是职业学校能否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职校生。全面发展的毕业生将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

[1]秦鹰.教育发展既要重视数量也要重视质量[J].职教论坛,2003,(0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94.

[3](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孙恺祥(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291.

[4]扈中平.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

[5]向才毅,肖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8).

[6]卢洁莹.生存论视角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研究[C].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

[7]关晶.关键能力在英国职业教育中的演变[J].外国教育研究,2003,(1).

[8](美)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8.

[9]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Problems and Analysis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QIAN Feng
(Wuxi Higher Normal School, Wuxi Jiangsu 214000)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school, and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is paper combines Marx's theory of huma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makes a conclusion that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should be comprehensive developed. In the en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ding methods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Schools;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lienation of Human; Huma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G712

A

1672-2094(2013)05-0112-04

责任编辑:邓荣华

2013-07-22

钱枫(1977-),女,江苏无锡人,无锡高等师范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猜你喜欢

职校职业学校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配合学校做好职校生的教育工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