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情景

2013-04-11陈俊才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情景创设阅读教学

陈俊才

(大英县回马镇金竹小学,四川大英 62930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情景

陈俊才

(大英县回马镇金竹小学,四川大英 629300)

小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创设学生思维与学习知识的矛盾冲突的桥梁,即创设问题情景尤其重要,要很好创设问题情景,势必对什么是问题情景进行掌握,对过去问题情景创设中的误区进行了解,把握情景创设的理论依据,能准确分析设置问题情景的可能性,准确把握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这样才能较完美地创设问题情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情景;背景;理论依据;可能性;误区;策略

1 问题情景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教学过程”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1]。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要求小学语文课程必须具备下面的基本理念: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空间无疑是显得很重要。而创设问题情景实现师生互动是营造这一空间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良策。

古训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在疑,陶行知先生说的“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正是这个道理,而创设问题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的有益尝试。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又将理性认识具体化回到实践的过程。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途径,也是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而创设问题情景进行教学是符合这一规律的。

当前不少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淡薄,其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其二是觉得没问题可提或不懂得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创造型人才素质的核心。然而,问题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爱提问题、会提问题,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也为学生的发展带来诸多好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自己要有问题意识,还要让学生也有问题意识。目前,虽然问题情景的创设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并在不同的学科和角度进行各种方式的探讨,但在我们偏僻的农村小学对于问题情景的创设还欠缺具体可行的策略、途径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值得在教学中探索研究,特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这一论题。

在现实的教学中有部分课堂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体现不明显,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没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歪曲了思维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思维从问题开始,但是并非每一个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那种失之浅表的问题,学生并不要经过积极思维就可脱口而出,而那种脱离实际的过难偏深的问题又闭塞学生思维的通道,扼煞学生的认识热情,而现代教育又要求我们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趣教学,在近几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许多示范课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这就为我们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探究问题、排除疑虑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来架设学生获得新知识和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之间的桥梁,即问题情景。

2 什么是问题情景

2.1 问题情景的含义

问题情景是指学生的思维与学生材料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方式、一种场景,它是当学生去完成要求掌握的新的、自己前所未知的知识或思维方式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解决在自己心理活动中产生的冲突。

2.2 问题情景的构成应具备的条件

一个问题情景的构成应具备的三个条件:第一,教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掌握的知识或思维方式必须是学生未知的,这是问题情景的前提;第二,这个未知的东西要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发生矛盾冲突,从而引起学生对它的需要,产生相应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这是问题情景的基础;第三,要求学生去掌握的知识或思维方式应该是学生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或思维方式经过学生努力活动可能掌握的,这是问题情景的保证。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情景创设的理论依据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还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思想。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情景的探讨正顺应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2]。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对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引发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以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3]。

3.2 认知心理学是遵循的规律

心理学告诉我们,认识的过程是通过感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对客观事物和客观现实予以反映和提示的认识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基本上依赖于感觉和知觉,并靠自我认识和比较逐步形成和理解事物的认识过程。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就应调动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觉和感知的兴趣和注意,逐步形成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和掌握。多媒体技术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形象逼真的环境、鲜艳生动的图象、动静结合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提高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打破了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条件。因而,创设情景教学模式的提出也遵循了学习者的心理规律[4]。

4 小学语文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的现实可能性

问题情景的设置需要一定的条件。小学语文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的现实可能性由以下四个方面决定的。

4.1 教材安排的阶梯性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到总目标。小学语文教材,按照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由浅入深地安排学科知识,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提出训练要求,从识字到释词、造句、组段、成文,从阅读到写作,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而且教材安排了许多动手和实践操作的内容、跨学科的内容。教材的这种按一定层次有序地组织安排,就为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促进学生认识的螺旋式上升,形成自己的语文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情感塑造等语文素养提供了条件。

4.2 教材内容的丰富性

小学语文教材,围绕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读写能力等能力和培养良好的思想感情、正确的价值观这个目标,广泛选取材料,既反映儿童生活乐趣,又介绍科普知识、环境保护知识,还引入一些社会现象,如此丰富的教材内容,用记叙、诗歌、童话、说明、议论、寓言、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能够打开学生的眼界,大大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这对求知欲极其旺盛的小学生来说是很富吸引力的,也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是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去探索的。

4.3 学生认识的可变性

教师面临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不断发展的个体,随着小学生心理的成熟和活动的增多,他们的知识不断积累起来,认识水平不断地提高发展,他们的心理发展也和知识水平的发展快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学生的不断变化发展,就为他们进入问题情景、不断改组自己原有思维结构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条件。

4.4 现代教育媒体的多样性

随着现有教学设备的不断补充,教学媒体的不断更新,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逐渐拓宽,学生不只是从书本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录音、VCD、DVD、网络等收听或收看获得,还可以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与其他学校共享教育资源,这样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过程的矛盾碰撞的机会增多,就促使教师要为学生很好地创设问题情景。

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去存在的误区

创设情景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语文教学中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间的矛盾,现在的许多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对学习的语文阅读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景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在教学中出现了少数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时,没有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走入不利于学生提出实质性的阅读问题的问题情景误区[5]。

5.1 问题情景缺乏目的性,成了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包装”

教者把创设情景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指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景创设则成了一堂课的附属物,而变成了“孙悟空头像+复制孙悟空头像+巩固练习+总结”,这样其实质性的东西没有发展变化,还是回到原有的灌输教学模式中。这种情景的创设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而且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5.2 问题情景缺乏新颖性,成了枝节横生的“现实生活”的反映

问题情景的创设未能突出语文阅读学习的主题,导致课堂上学习时间和学生思维受限制。教师往往绞尽脑汁力求创新,而事实上往往不尽人意,只是现实生活的重复再现,想趣趣不起来,学生无从入手,迫使教师又无奈地回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形式中。

5.3 问题情景缺乏可塑性,成了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

问题情景的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可理解程度,使得学生已知知识和思维能力与教师所创造的问题情景之间差距很大,从而使学生已知知识和思维能力与即将达到的目标之间无法找到可联系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扼杀了学生已有的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4 问题情景缺乏现实针对性,成了与生活常识相悖的杜撰

问题情景创设中的内容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景而胡编乱造出来的,这只是为促使对阅读教学的理解,而忽略了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去理解所阅读的内容,培养自学能力,反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说假话欺骗他人的坏习惯。

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的策略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理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2]。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把学生引入问题情景,教师就应该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置能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只欲言而未能”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为基础的,但又包含了未知的成分,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和情感冲突的东西。小学语文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尝试。

6.1 在要求学生将生活现象从理论上加以解释中,设置问题情景

学习内容生活化,生活常识问题化。现实生活是孕育语文的沃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语文阅读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语文阅读的价值,增进对阅读的理解和应用阅读方法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捞铁牛》时,教师提问学生“在游泳嬉戏时,当我们在水中拿一块石头时不感到沉重,而当石头露出水面越多就感到越沉,这是为什么?”这一现象每个学生几乎都有这样的经验,但很难解释,这就引起了学生的认识的冲突,使他们进入了问题的情景。从而对“捞铁牛的办法是什么?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办法?”等问题情景自然而然就进入了。从而找出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在于水的浮力,水的浮力的大小又与浸入水中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这恰恰是学生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成功的关键。这样,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又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使学生总处于激情状态。

6.2 在引导学生对某一事物进行分析中,设置问题情景

学生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并最终走向社会,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科技的发展状况,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都是极其重要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就是要把学生从课程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一方面可以拓展课程时空,使学习不再仅仅指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它打开了学生的视野,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过去、现在、未来的有关的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阅读;它跨过地域的界碑,让学生占有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了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使他们在与世界的沟通中感受生命的崇高,使精神世界日益丰富起来。创设问题情景就应该在引导学生对某一事物进行分析中进行,如教学《白杨》一课时,教师分析白杨外形以及在戈壁滩上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白杨的认识是高大、挺拔、坚强、不软弱,而学生过去对白杨的认识不一致,就进入了问题情景。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和对文章中小孩的对话以及父亲表情的几次变化的讨论,从而让学生领会到课文喻礼于物,更进一步领会到大白杨和小白杨分别代表了什么。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6.3 在引导学生预先对某一事物进行概括时,设置问题情景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其他任何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到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到内的灌输,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在论述中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3]。”创设问题情景就应该在引导学生预先对某一事物进行概括时进行,如教学《鲸》时,学生先是知道鲸具有鱼的某些特征,误认为鲸是鱼类,当鲸的变迁、繁殖以及呼吸方式进行学习时,逐渐发现和鱼的特征不符,而和哺乳动物的特征更贴近,这样就产生了矛盾,自然就进入问题情景,改变他们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6.4 在提出假设中,设置问题情景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并且让学生自我发现体验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创设问题情景就应该在学生提出合理的假设中进行。如教学《黄河象》、《琥珀》等类似文章时,让学生根据化石和化石形成的一般过程来假设其形成过程时,学生就有了自己的假设。当学生根据化石保存的如此完好和化石的精湛少有时,学生就会对先的假设产生怀疑,这样和科学家的假想不一致,自然就进入问题情景,找出了科学假象的依据,从而让学生理解到科学家的假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6.5 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作业时,设置问题情景

知识的获得都遵循从感性知识到理论知识,再由理性知识回到感性知识的规律,俗话说得好:温故而知新。在创造问题情景也可以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作业时进行。如在弄清文章条理和层次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写法有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让学生谈自己对文章表达的内容的体会和感受,以及从文章中还学会了些什么等等问题,这样促使学生运用各种媒体去收集各种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

总之,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与学生学习的材料相互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运用自己已有的全部知识和思维方式,让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共同探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事物上升到理性认识事物上来,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教师要把握现代教育理论,充分运用教材和各种教学媒体以及学生的认识变化努力创设适宜的问题情景,并且教师还应提供解决问题所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经常总结和分析学生不能顺利解决问题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步发展和提高。

[1]覃波,覃润昌.语文新视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2]成有信,等.教育学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覃波,覃润昌.语文新视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4]张向葵,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5]奚定华,等.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周哲良

G622

A

1672-2094(2013)05-0094-05

2013-07-05

陈俊才(1969-),男,四川大英人,四川省大英县回马镇金竹小学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情景创设阅读教学
情景交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把美留在心里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