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精神粮库”建设思想刍议

2013-04-11田红梅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粮库育才好书

田红梅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 629000)

陶行知“精神粮库”建设思想刍议

田红梅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 629000)

提起“粮库”,人们自然想到储存粮食的地方。陶行知认为:图书馆是师生的“精神粮库”,图书馆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根据规模和工作需要,确定图书馆规模,广开书源,尤其是要购置有价值的“好书”。在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基础上,图书馆对于读者要进行“授之以渔”的指导。

陶行知;图书馆;精神粮库

提起“粮库”,人们自然想到储存粮食的地方。其实,陶行知创立育才那时,是吃粮筹款,筹款吃粮,几无余粮存储可言。陶行知为此伤透了脑筋,1929年7月育才开办时米价是每斗2元多,到1941年6月即涨到每斗80元,6月底则已涨到每斗110元,超出学校开办时的50倍,陶行知自称是和米赛跑的体育家。“校长的精力大部分消耗在全校米粮问题的解决上,对于真正的教育问题反而难以顾到”,他不禁发出遗憾的感叹;然而他却要下大功夫建设学校精神“粮库”——图书馆,他高瞻远瞩;“我们有两个肚,需要两种食粮,两个厨房,两个大司务。自从米价涨上天,精神食粮偏枯,大家好像变成一个大肚小头的动物,其实精神肚子吃不饱,饭桶肚子又何尝吃得饱?”为实现育才办学宗旨,消除这种偏枯病态,陶行知措施果断:“我们下定决心规定‘点心’费或文化点心费,不得小于米价二十分之一,免得头脑长得太小,太不像话。”图书经费与生活经费同步,保证了图书馆的扩充,他甚至断然行事。看到第十四版的珍本《大英百科全书》,生怕别人购走,他急用刚筹来的买米之款先垫购,然后再去筹募米款,这部书在当时全国学校中也是少有的,而育才有了,这不能不归功于陶行知的办学胆略。

1 陶行知对图书馆的定位

1.1 图书馆是师生的“精神粮库”

“小孩有精神食粮才能长进”陶行知又称图书为“点心”,“点脑”,主要是指它能有助于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能锻炼和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而图书馆即为他们创造并提供了一个开拓思想、提高觉悟、焕发精神的好环境,“看些书,把头脑弄得清楚一点,好把世界的事看个明白”。1941年,正当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的困难时期,由于国统区环境的影响,有些青年心感烦闷,陶行知敏锐地察觉到这种消极现象的危害,会使“青年身体更衰弱,学问更肤浅,精神更消极萎靡,甚至于堕落颓废”,于是在国民参政会二届二次会议上提案,要求制定措施改变这种消极状况,措施之一便是“看书”,准许青年阅览各种图书杂志报纸。“学校亦应广为搜集,以丰富青年之精神食粮”,如此青年“对于国事、世事有思想贯通之可能”,思想振奋便有信仰,有信仰方生力量。陶行知的提案显然是针对国民党政权压制进步文化,禁止进步文化的传播而发,主张青年多看看进步的书刊报纸。陶行知深知学校图书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让青年学生能从这里获得清醒的头脑和明亮的眼睛。这对把学校图书馆看成是看书清闲、猎奇、无关大局的地方,把图书馆工作仅仅看成是搞借还书、编书号等事务性管理工作的人,恐怕是个很好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学校图书馆可以创造学习的气候,这种气候是由师生追求真理的热枕与其所需之一定文化养料的配合所构成。建设图书馆(还有科学馆、艺术馆),“对于文化养料搜集得愈丰富,配合得愈适宜,则其有助于学问之长进亦愈大。”尤其于教师,图书馆的馆藏和规模,往往能决定他的去留,“教师也要有精神食粮才能留得住”。育才有很多幼年研究生,更有众多的编辑教材读物的专门人员,他们均需众多的基本参考书,“郫能取得丰富之精神作料,而烹饪出更丰富之文化食粮,以贡献于儿童大众”。图书馆的充实“保证幼年研究生之专题报告及儿童民众读物可以源源而出”。对今日之学校言,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要求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图书馆建设不是极其重要的吗?

1.2 图书馆对于读者具有“授之以渔”的指导责任

陶行知将图书馆事业之进步划分为藏书期、看书期、用书期三时期,认为用书期为图书馆之新纪元。它表明了陶行知“书是一种工具,只可看,只可用。‘看也是为着用,为着解决问题,断不可呆读”的读书观。早在晓庄,陶行知就实施自己的主张,将学校图书馆命为“书呆子莫来馆”,意谓此馆“为用书而设,非为书呆子而设”,做什么事,用什么书,反对为读书而读书。他认为,“书里有真知识和伪知识,读他一辈子,不能辨别他的真伪;可是用他一下,书的本来面目便显了出来”,“用书”包括了正确的读书目的和方法,图书馆应负有一部分指导的责任。教会学生用好书,对搞学校图书馆工作的人来说,恐怕是一个较为艰巨需要开动脑筋方能做好的工作,正因为它比较艰巨,所以他们才大有用武之地。当然这首先是工作人员本身需要从新学习,如果自己不会“渔”如何教人“渔”呢?

2 陶行知对图书馆建设的思路

2.1 图书馆的规模和书源

陶行知办育才图书馆,首先根据学校规模和工作需要,确定初建规模,“图书馆至少容2万书册”,目标为3万册。图书馆由中文书库、西文书库、儿童书库、阅览室、借书室组成,馆中设备因陋就简,原有的书架、桌凳、藤椅一概利用起来,添设新的设备,也是合乎校情,力求实用并和应变之需,如书架则设计为长方书箱形,可分置案头,合则成架,运走时又分而为箱;书架高度和深度,均以最高之书和最宽之书为准,长度为2尺5寸左右,陶行知称之为“游击式的图书馆用的书架”。随着学校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图书馆建设也需逐步扩充。育才学校普修课先由小学办到初中,后又进一步要办到高中,特修课已建设自然、社会、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六组,后又进一步筹办工艺、农艺组。陶行知富有远见的说:“我们要准备充分精神食粮,配合着小孩们的进度,逐渐将学校一级一级的办上去,一组一组的充实起来。我们必须预先扩充图书仪器设备,才能免去临时供不应求之恐慌。”从某种意义上讲,图书馆的发展要走在学校发展的前面,稍有些提前量才好。

其次,他花大力气开辟书源。由于经费拮据,便转向社会各界请予支持。陶行知向社会团体及贤达名流、海外华侨发起募捐运动,捐书或捐款,并恳请捐者辗转劝捐。陶行知与吴树琴女士结婚,朋友送礼金,他也作为图书馆捐款转学校。凡捐者,无论多寡,陶行知均亲笔写致谢信附收据,信中言辞恳切感人,如在给菲律宾纳卯中华学校小朋友的致谢信中写道:“您们大家如此为蔽校小朋友努力,令人钦佩之至!我们一定本着大家爱护我们的热枕,把这钱用在充实小朋友的精神食粮上,好为抗战建国服务,以不辜负诸位小朋友的盛意。”由于经费毕竟有限,所以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建设过程中,图书馆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办学者及馆务工作者的主观努力。

2.2 图书购置的基本原则

图书馆藏书大量是需要购置的。陶行知购书的总原则是购好书“好书买重复了也可以”。这自然不是见书就买,而是有所选择,收集好书则不怕费时费力。他审核送来的购书目录,经他同意,方可购买;他还专门托人留意搜集,如嘱原晓庄学生后在重庆《教与学》杂志社任编辑的白动生(启祥):“时遇有好书,尚希随时收集寄来为盼。”又托晓光在成都为学校搜集有价值的图书,包括国内外名著、研究报告、重要史料等,并告知“跑旧书铺及旧书摊是件要事”,要在价钱的“出入”上研究点门道出来,以便用较少的钱买到较好的书;陶行知本人就经常去旧书铺淘书的,他仅花了50元便购到了一本《支那疆域沿革图》解决了许多史地的问题,仅花了60元便购得参加伦敦艺术展博会之中国作品4册书(时值1000多元,而且还买不到),当他发现堂堂育才图书馆连萧伯纳的名著《堪底达》都没有,便自觉“害羞”。于是他乘空到旧书铺去收觅,终于在书店买到了,当他发现那本书时,从他“有一本书直对着我发出光辉”的直觉,可见其欣喜之情如何了。他早就想买《王国维全集》,始终未遇上,便再三嘱晓光一定“想法买得”。书籍中之珍品,他是绝不放过的。学校图书馆应该藏好书,有价值的书,那种不分优劣好次,只要你出版我便买的做法,既浪费了有限的图书购置费,又未能受到应有的教育效益。在购置图书这个基本建设方面,陶行知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我们是可以借鉴的。

2.3 图书馆的规章制度

1944年,陶行知制定了《育才学校之礼节与公约》,其中有“图书史地馆”的公约:“(1)肃静;(2)整洁;(3)阅书报及摘录笔记自修以外不做别事;(4)参考书报,阅后还原;(5)遇校宾到时,应起立;(6)阅览公众书报,不折角、不画线、不加批、不唾粘,依照规定手续借还;(7)退出时,必将坐凳整理还原,放置桌下;(8)不得损坏、丢失书报”。这些阅览公德,集中为维护严肃安静的学习环境和爱护公共财物这两条。于今仍为重要,特别是最后一条。书刊折角画线为常事,更甚者为“割爱”,将自己喜欢或需要又不肯下抄录功夫的篇章偷偷地“割”下来,“开天窗”,还有充当孔乙己的,当然这是少数,然而不可不防,陶行知在街上发现有育才的书出卖,便规定有些珍贵书籍“只在馆中阅读,不可借出”,谨防图书丢失。

陶行知于1934年在上海办儿童工学团的时候,也曾办过萧场儿童流通图书馆,为了充分发挥小先生的作用,弘扬“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精神,他别出心裁地制定奖读制度:“凡借书最多,同时又能尽量教人者,本馆得酌赠文具和铅笔、拍纸薄等作为奖励。”这却能给今人以大启发,图书馆的工作日程上是否可以排上“读好书竞赛”、“书评会”、“与作者座谈会”等等内容呢?积极参加者及优胜者给以奖励。我们希望学校图书馆读者盈门,而不是冷清得门可罗雀。

图书馆建设,是一门大学问,是办学者所要致力之处;图书馆也应是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时可以有大作为的,当今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学生的知识面随着步入第二课堂和选修课的出现也需逐渐扩大充实,图书馆的重要作用会日益显现出来。一切又远见的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都应紧紧抓住它、认真筹划它、全力扶持它、精心运作它。

[1]陶行知纪念馆.陶行知全集[M].杭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王运红.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及启示[J].新课程研究,2008,(7)

责任编辑:邓荣华

G40-092.6

A

1672-2094(2013)05-0063-03

2013-08-06

田红梅(1972-),女,四川安居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高校图书管理。

猜你喜欢

粮库育才好书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好书共享
粮库竣工
粮库里的机器人
王育才
智能化粮库现场见闻
好书推荐
我为抗日政府管粮库
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