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沟通
——论版式编排中的核心设计原则

2013-04-10贺沁洋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符码版式秩序

贺沁洋

(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深圳 518060)

▲传媒研究

视觉沟通
——论版式编排中的核心设计原则

贺沁洋

(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深圳 518060)

视觉的“主动感知”特征对信息表现层面向信息内容层面转换质量起着重要影响作用,版式编排中的核心设计原则应遵循视知觉认知理论。由于视觉组织律具有接近性、图形与背景、相似性、连续性特征,因此组团、差异性、同一性和秩序是基于视觉沟通版式编排的四大设计原则。无论从视觉沟通的必要性还是从应用的实效性来看,合理建构视觉材料的逻辑秩序、条理层次,才能实现有效视觉沟通的目的。

视觉沟通;版式编排;视知觉特征;设计原则

谈及如何进行版式编排设计,大多会将“平衡、疏密、节奏、比例、对比、统一”等形式美法则作为实践操作的指导原则。一些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讨论版面编排效果时,焦点也往往集中在美感上。单纯从审美形式上探讨版式编排设计,回避对受众(阅读主体)视知觉特征分析、忽略视觉沟通如何与知觉活动组织成的整体产生“同构”的研究必将形成片面性、模式化、支离感的认识,从而缺乏整体的、应变性的、本质性的编排设计认知。本文以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的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以实现有效视觉沟通为目的,综合知觉认知、信息传播过程、简约适宜的视觉样式三方面对版式编排的核心设计原则进行了梳理。

一、版式编排设计的概念解读

版式编排设计,是指在特定空间内,通过对视觉材料的组织来传递各种信息的研究和操作处理。[1](p83)其本质是以视觉传达为手段呈现信息的逻辑性、条理性与合理性,完成信息的准确、快速传递,实现与受众沟通的目的。从定义不难看出,版式编排研究包含三个关键因素:①媒介(鉴于本文研究版式编排普遍性设计原则,媒介特性即第一个因素在此不做具体论述);②受众的视知觉特征——着重研究受众“如何看”;③视觉材料的组织关系——主要探讨如何形成符合认知规律的“视觉结构”。视觉材料的“组织”遵循何种原则才能实现视觉沟通,这里涉及到信息是如何被传达的问题。

二、信息传递与接收过程解析

了解信息传递与接受的完整过程,是保证视觉有效沟通的先决条件。传播学理论将编码与译码的连通过程称之为信息的简单传播过程。在版式编排设计中,编码者(设计师)对被传达的信息材料进行筛选、编辑,并运用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进行综合设计使之转换为符码(视觉符号序列),并以此为中介将信息传递给译码者(受众)。设计师将信息编制成符码,受众将符码解读为信息,换而言之,设计师决定符码的表现层面,而符码的内容层面由受众决定,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传达过程,而事实并非如此。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的知觉学说表明,每一个人都是依照组织律经验到有意义的知觉场。[2](p14)这就意味着受众的经验图式预设于“译码”行为开始前,倘若设计师编译出的符码不能与受众的经验图式实现“同构”,信息则传而不达。由此看来,视觉系统有着“自己”的认知规则,格式塔心理学在视知觉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帮助我们理解视觉的“感知方式”,并在其基础上形成版式编排的核心设计原则,用以指导如何将版面中的视觉材料组织成易于理解的视觉信息。

三、基于视觉沟通的版式编排核心设计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觉形式”,[3](p25)受众的视知觉具有主动性和组织性,并总是用尽可能简单的方式从整体上认识外界事物。研究发现:某些距离较短或互相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2](p14)

1.组团原则——归组彼此相关的信息项。

我们的视觉倾向于感知连续的形式而不是离散的碎片。视知觉的接近性特征认为,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会影响我们感知它们是否以及如何组织在一起,互相靠近(相对于其他物体)的物体看起来属于一组,而那些距离较远的则不是。组团原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版式编排组织规则,同时也是进行信息条理化分类的重要手段:根据视知觉的接近性特征,移动视觉元素的物理位置,将同类信息项的物理位置相互靠近,它们将被看作是集合为一个整体或一个群组,而不是彼此毫无关联的片段;反之,彼此无关联的信息项(组),物理位置上应拉开其距离。物理位置的接近或远离,意味着信息逻辑上存在着关联或不同。如果是多个项之间存在很近的亲密性,它们就会成为一个视觉单元,而不是多个孤立的元素。组团原则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信息组织的条理性,减少混乱,为受众提供清晰的结构,有条理的信息将更容易被阅读。研究发现:在具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对象凸显出来形成图形,有些对象退居到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一般说来,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大,图形就越可能突出而成为我们的知觉对象。[2](p14)

2.差异性原则——突出重要信息的视觉认知度。

很多学者将格式塔的“图形与背景”特征用于研究图形创意,笔者认为,“图形与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且存在非恒常性(图底互换)特征亦适合用来讨论,并形成编排设计的第二个核心设计原则——差异性原则。信息量庞杂是商品促销宣传设计面临的最大挑战,仅靠组团手段显然是单薄的。版式空间内的信息想要获得良好的视觉沟通,应该借用“讲故事”方式展开描述。因为故事是最重要的认知事件,它将信息、知识、场景和情感等因素压缩成了一个记忆包存进大脑中。[4](p80)一个完整的故事叙述流程大致包括起因、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特定空间内视觉焦点好比故事情节中的高潮部分,其它相对次要的各层级信息,则类似高潮产生前的背景、铺垫或高潮渐熄后的结局。突兀的亢奋和毫无征兆的戛然而止均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交流。同理,这类情景发生在信息的视觉化呈现方面,亦可能造成认知上的困惑,阻断视觉沟通。“图形与背景”的视知觉组织特征为创造视觉“故事感”提供了实施手段——将需要被强调的重要信息通过增强差异性(大小、位置、虚实、疏密、强弱、肌理、形状、色彩等视觉元素的对比关系),创造视觉显著点,使之凸显出来成为“图形”;起着烘托、铺垫、补充说明的信息,通过削弱差异性将其退居到“背景”地位。其次,“图形与背景”使得视觉焦点的确立脱离了必须在物理位置中心点的限制而变得更加自由,不再受特定区域的中心点位置才是视觉中心之限。考夫卡借助福克斯用偏盲患者所做的实验对此进行了证明,“这个最清晰视觉的新的所在在视网膜上没有固定的位置,而是构成了一个功能中心,也就是说,由实际的视觉材料决定的一个中心”[5](p314)实验结论意味着,只要形成足够强烈的差异性对比,视觉显著点可以出现于特定空间的任意位置,为创造“戏剧化冲突”的视觉之美提供自由展现的“舞台”空间。研究发现:如果各部分的距离相等,但它的颜色各异,那么颜色相同的部分就自然组合成为整体。这说明相似的部分容易成为整体。[2](p15)

3.同一性原则——将信息材料组织为“共同存在”的“视觉整体”。

同一性原则是指多种事物能够共同存在,具有同样的性质。视知觉组织的相似性特征解释之所以能够形成“共同存在”的“整体”,是因为一个视觉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色彩、形状、大小等属性保持同一性,那么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看上去比另外一些部分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为实现视觉整体感呈现,编码者必须同时关注两个基准层面的协调性:①含义间的关系,它是保证受众解读信息的基本条件;②形态间的关系,它是唤起受众经验图式的必要条件。通过强调同一视觉属性的作用,我们就可以将组合规则的应用范围加以扩大,在鼓励视觉表现手段多样性的同时保证信息条理依然清晰可读。组团原则以物理位置上的紧密集结信息,同一性原则通过元素属性上的相似将多个信息项(组)联接而成具有“整体视感”的知觉图式。研究发现:连续性指对线条的一种知觉倾向,尽管线条受到其它线条的阻断,却仍像未阻断或仍然连续着一样为人们所经验到。[2](p14)

4.秩序原则——排除信息传递中的视觉“噪音”。

视知觉的连续性,是知觉力图以最简化的方式处理外部世界复杂信息的一个结果。从某种相对意义上看,如果一个物体用尽可能少的结构特征把复杂的材料组织成有秩序的整体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简化的。[3](p72)所有的设计作品,都需要从视觉的和组织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标题、图片、文字所占的区域,所有这些视觉元素必须相互配合形成内在固有结构和秩序,以实现有效传达。“这不仅是因为它们的环境在总体上是有序的,而且因为知觉活动需要一个框架,以作为从规则中划分出偏差”。[6](p10)版式编排中秩序原则的具体应用有两种表现途径:①隐性规则。版面空间内的任何视觉材料都不能随意放置,而是通过网格布局经营和统筹所有元素,网格布局可以被视为一种视觉形式的重复或韵律,为版面提供比较系统的编排秩序。在这个结构中,多样化的视觉元素不仅各得其所且各有分工,共同构成系统的规律性和整体效应,具有良好视觉秩序的网格,排除视觉噪音的干扰确保了整体的和谐,使得信息本身成为焦点。②视觉流程。创造一种有秩序的变化诱导视线移动,以形成清晰的视觉流程路径。根据人的视线流动规律,有着强烈对比关系(与环境中其它元素不同)的信息将首先被注意到,而后才注意到对比较弱的部分。在各级信息项(组)之间建立一种有组织的视觉层次结构,以保证受众在视线移动过程中,从一个项(组)到另一个项(组)之间有着顺理成章的联系,好比一篇文章上下文之间有着合乎逻辑结构的内在秩序。清晰明确的信息级别将会使主题与内容更加一目了然,顺畅的视线流动便于向受众呈现高雅的视觉秩序和连贯性,使信息传播在导向上更简便,可读性更强。

[1]阿历克斯·伍·怀特.平面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卡尔·考夫卡.格式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E·H·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王京

J524

:A

:1003-8477(2013)05-0191-02

贺沁洋(1974—),女,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符码版式秩序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的电影符码解读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秩序与自由
符码的游戏艺术
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群体记忆与精神符码
孤独与秩序
浅析“留白”在版式设计中的应用
版式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学术期刊的版式设计
报纸版式中的插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