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涩泽荣一对外观的萌芽
2013-04-10梁紫苏
梁紫苏
(关西大学,大阪 564-8680)
试论涩泽荣一对外观的萌芽
梁紫苏
(关西大学,大阪 564-8680)
涩泽荣一是“日本近代资本主义之父”,对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公共福利等广阔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涩泽少年时代受到“黑船来航”等西洋列强冲击事件的影响,通过阅读有关的书籍,萌生了对欧美国家的最初印象,并产生日美之间可能会爆发战争的忧虑。随后在操持经营家族生意的同时,他经历开国历程,通过游学以及与忧国之士的交往,他逐渐知晓了天下大事。在水户学尊王攘夷思想的影响下,他成为了一名纯粹的攘夷论者。涩泽荣一对外认识的愿望和观察天下局势的志向贯彻始终,为他成为德川庆喜的幕臣到出任明治大藏省官员打下基础。
涩泽荣一;对外认识;开国;攘夷论
涩泽荣一生于天保十一年二月三日(1840年3月6日)武藏国榛泽郡血洗岛村(现为埼玉县深谷市)的豪农家庭。[1](p1)少年时期,涩泽便开始帮助家里经营靛蓝生意。由于家业的影响,他不仅能够学习如何经商,而且通过往返于关东各地收购和贩卖染料靛蓝,使他对日本开国前后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世界的认识也逐渐萌发。
一、对外认识的萌生
涩泽荣一首次对日本外交问题产生认识,恐怕当属嘉永六年(1853年)发生的“黑船事件”。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美国舰队驶入浦贺湾(今东京湾),以武力威慑幕府,要求谈判开国。面对美国先进的武器,日渐衰微的幕末政府于1854年与美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随后与英、俄、荷兰等欧美列强也签订了一系列亲善条约,日本从此走向开国开港之路。此时的涩泽虽只是虚年十四岁的农村少年,但已经开始参加农活和协助家业买卖。他“从事农耕、养蚕、靛蓝的收购、制造以及贩卖。且受当年美使佩里来航的刺激,涩泽心中萌生了攘夷的念头”。[1](p92)当“黑船来航”的消息传到距离江户二十里的血洗岛村的时候,涩泽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并未对每日埋头农活的生活带来变化。据《青渊先生怀旧谈》中载:
丑年浦贺的一声炮响,给我国造成巨大的震动。当此消息传到血洗岛村时,我虽感到耳边被狠狠的击了一记,但毕竟一个十四岁少年,为了农业劳作与村里的先知蓝香先生也相距甚远,对当时举国震动的大事也没有更多的感受,只是日复一日在田间劳作。[1](p96)
涩泽自幼随父亲通读《大学》、《中庸》等汉学经典,而后跟随表兄尾高惇忠①尾高惇忠(1830—1901),号蓝香,日本实业家,是涩泽荣一的内兄。学习儒学,熟读《论语》等四书五经典籍。在他十几岁时,便能阅读《外史》、《十八史略》、《史记》、《汉书》等较为艰深的历史书籍。潜心读书的荣一开始对历史和军事产生兴趣。
涩泽出生的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这一重大国际事件。鸦片战争可谓是世界进入近代以来东西文明间首次武力较量。这一重大事件对当时的日本影响深远。以日本知识界为首,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上层精英都对西欧诸国的侵略深感危机。“黑船事件”发生之前,日本便开始有《海国图志》等地志书籍的流入,“有关清英关系和鸦片战争的著作在文化人之中被广泛阅读”。[2](p15)涩泽则刚好在“黑船事件”发生不久时阅读了早野惠的《清英近世谈》(1850),他对欧美的认识也正是萌芽于此书。
《清英近世谈》详细再现了鸦片战争的经过,仅前篇五卷篇幅就收录了二十张画像和地图。涩泽虽未亲眼目睹美国的蒸汽机船驶入江户湾的情景,但他通过阅读该书,观摩插图,多少产生了对欧美的认识。《清英近世谈》在序言中如此写道:
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知己不知彼、每戰皆敗、信哉是言也。故明王出師也、必先察我國之刑政與敵國之刑政、或料我將之材武與敵將之才武。我之所長何事也、彼之所長何事也。我之火術如何、敵之火術如何。虛實詳聞強弱相謀校量、既定而後接戰、是以四出攻略橫行天下、前無堅陣後無強敵。其建大功也可數日而待焉。鴉片之亂清國之將士皆非無勇也。其所患者知己不知彼。英夷之酋長皆非有勇也。其所貴者知彼知己。何以言之英夷知清人之長於陸戰不與爭其鋒、挫之以火術、苦之以水戰。清人及之。然則清國之所以敗、英夷之所以勝、皆出於此乎。孫子兵家之標準也。從其言則勝、違其言則敗。清人雖讀其書而忽其言,是以遂損國體、取笑於萬國不亦悲乎。嗚呼!治國家者果無踏其輒則可也。[3](p1-2)
由此可见,该书通过对《孙子兵法》的引述,道出清国之所以战败乃是不了解“英夷”所致。这也反映出当时日本知识界出版记录和评论鸦片战争的书,目的是为了让日本有前车之鉴。但涩泽读此书之时,已得知佩里将军把黑船驶入浦贺港的消息,因此他作出了“美国与日本之间如果开战将会如何”的思考。[1](p165)
昭和6年(1931年),涩泽在离世之前,曾与夏威夷的实业家沃尔特·迪林翰一家对谈。听闻迪林翰的儿子刚满十四岁,便谈起了他十四岁时阅读《清英近世谈》后的感想:
英国对支那的做法是违背人道的。为一己私利蛮横欺负有理的一方,是十足地做了恶事。甚至让我一般地认为外国都是做坏事的。我当时年少,并没有对美国的动向感到恐惧,而是听大人说,自己也开始担心。虽年少,却已为国家思量。(中略)我担心如果日美真的爆发战争,而美国也像英国对支那那样的话,到时候日本也会遭非人待遇。[1](p166)
二、对日本开国前后的印象
1853 年,在日本开国“前夜”,涩泽曾跟随父亲游览江户。他为美丽的江户城所倾倒,感到这太平之世还会持久。然而,当时的德川幕府虽维持“参勤交代”等体制,从外部看上去并没有衰弱之势,但实际上其政权已经从内部开始腐败。随着日本在欧美列强的强制之下打开国门,涩泽也从文人们讨论时政的交谈中,逐渐认识到幕府政事的衰颓之相。
另外一件让少年时期的涩泽深受打击的事情是“御用金”事件。安政三年(1856年),涩泽代父亲向冈部村的地方官若森敬献“御用金”。他在交付御用金的时候多问了一句这笔钱的用途,立刻召来地方官的训斥和羞辱。若森说涩泽“已年满十七,都能嫖妓了”,区区500两算不得什么大数目。[4](p26)的确,涩泽家族在荣一的父亲市郎右卫门的辛勤努力下,业已成为“村中屈指可数的财主”,家道繁昌。但根据1856年记录了涩泽家靛蓝交易的账本“绀屋兼吉宛蓝玉通”所载,当年涩泽代父亲到信州收购靛蓝的价格是7两可收4件。[1](p113)也就是说地方官征收的“御用金”500两可购买蓝靛285件有余,而当年江户地区春季大米的价格是一石(约180公升)值银钱101两。[5](p279)由此可见,500两可供一个家族一年的粮食开销,数目已是相当可观。据《江户物价事典》所录,所谓“御用金”指的是始于江户时代中叶德川幕府为弥补国库空缺,向常给政府送货的商人半强制性征收的钱财。这些原本用做城堡修缮和海防建设的经费却常遭地方官挪用。涩泽遇到的正是这样一个借操办自家女儿出嫁、儿子成人、为祖先开法会为名征收御用金,并以此铺张浪费的贪官污吏。
这件事之后,涩泽深感幕府政事的衰败,并对幕府实行的等级制度体制和政治制度产生怀疑和不满,反抗思想也由此而生。涩泽在自传《雨夜谭》中有这样的描述:
那时的德川政治可以说是世袭官职制度,由于门第已定,常人就算如何有才干、有才识也不可能在那般地位崭露头角。而其他官职也皆有此阶级顺序,一介农民无论有何才智、如何勤勉,此制度让我们连一国一郡的政事都无法触及,更谈不上天下大事了。[4](p48)
自御用金事件到文久元年(1861年)的5年里,涩泽终日忙于操持家业,他的商业才干正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一般含苞待放。由于蓝靛的买卖往来所需,涩泽经常奔波于信州、上洲、秩父三地,为了不错过观察日本开国后地方情况的良机,他在打理家业之余“时常与内兄尾高新五郎、长七郎等一道同行,吟诗作赋。游历江户时也有诗文。而在家则读书学剑,渐广交志士”。因此他在这个时期的诗文,很多是在游历见闻的基础上写下的“感时忧世诗”,抒发其对世道的感叹和忧虑。例如这首《田家感慨》。
田家感慨
世末人趨利。姦富恣横行。不奪則不饜。豈遑顧忠誠。果然蠢爾輩。喝声驚昏盲。
尸位汝何者。漫成城下盟。天権漸売却。銖鎰争軽重。偸安又姑息。将掩天日明。
天日縦可掩。豈奪忠義暗。感窮情自切。事大志愈精。可謂心事非。狂瞽任人評。
鳴呼彼冥者。夷貢偏経営。不織又不耕。只有繰車鳴。[1](p201-202)
这首诗表达的是农家感慨。从这首诗可以了解,时才20岁出头的涩泽已经对关乎国家兴衰的时事时政有了很高的关注。他受水户学的影响专心“攘夷论”,对“贸易富国”全然不知,只单纯认为“纺丝贩卖犹如向夷狄纳贡一般,才做此诗”。[6](p110)
涩泽内心不满足于做一辈子农民百姓。他在经营家业之余,通过与内兄长七郎及其友人往来,“希望广结当世志士,并且希望了解当世的实际情况”的志向也应运而生。[4](p31)他对当时的思想潮流有如下回顾:
我幕府出于自己的怯懦对外国的政策只是一味屈服,所谓的城下之盟掀起水户学的浪潮,阅读支那宋末的历史,例如秦桧与金乞和,亦或王伦、孙近之流奸臣误国,另有胡澹庵的斩奸表亦或李刚上书等读物,(让我)感到这世上仍有那些所谓慷慨悲歌之士倾力作为,那个时候我认为攘夷势在必得……[1](p164-165)
当时幕府对外国采取的是服从的态度,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水户学在忧国之士中间流行起来。此时的涩泽正好受此风潮的影响,阅读了描绘中国南宋末期秦桧起草投降金国的“乞和书”,以及王伦、孙近等奸臣令宋朝走向灭亡的书籍。他更观察到将这些中国的历史故事与幕府与外国缔结条约的行为联系起来的有志之士的呼声,确定了攘夷的必然性。
另外在涩泽老家保存的手抄本中,有两册关于攘夷论的书,分别是大桥讷庵著《辟邪小言》与尾高蓝香著《交易论》。《辟邪小言》是幕末期主流性的攘夷论著作,该书从朱子学的视点出发对洋学“邪说”进行驳斥。《交易论》则是侧重于经济生活方面的攘夷论。而撰写这本书的尾高蓝香醉心于当时水户学派的藤田东湖和会泽正志的攘夷理论,并受其感化,认为“国必锁之,夷必攘之。缔结城下之盟,即允许与尔等友好通商,怎能容忍如此耻辱。我国有战斗力之时方能结成真正的盟约,除此之外缔结的友好只不过是屈辱。(中略)幕府开港实乃国贼”,[7](p24)强烈批判幕府的开国开港行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涩泽对外观的萌生与他身处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三、成为攘夷论者
佩里来航之后,日本被迫开国。在内政混乱与外压的双重刺激之下,传统的“尊王”思想与以锁国政策为原点的“攘夷”思想双股汇流,由水户学以及吉田松阴等思想家总结产生了“尊王攘夷论”的思潮。安政六年(1859年),随着日本与欧美列强签订“神奈川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横滨开港。外国势力的侵入导致物价飞涨,国民不满情绪也逐渐高涨。在“尊王攘夷论”风潮的影响下,日本国内的抵抗运动日趋激烈。涩泽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对外认识也从萌生到逐渐成形。他从最初对“黑船事件”的认识,以及通过阅读《清英近世谈》对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产生了恶劣印象,从而萌生了“攘夷”的想法,这对一个从未接触过日本之外国家的幕末农民子弟来说,已经是经过一番勤奋努力后才能获取的认知。随后,荣一在经营家业的过程中,通过与志士交友和出游,观察着经历开国的日本,对幕府政体的失望与不满让他对“尊王攘夷论”产生了强烈共鸣。他一边注意观察日本局势,一边广交忧国志士,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个完全的“尊王攘夷论”者。
文久元年(1861年)荣一终于获得父亲许可,到江户的海保学塾学习两个月有余,期间还到千叶道场学习剑术,这正遵循了水户学的“文武兼修”宗旨。涩泽荣一虽然入海保塾并跟随幕末的著名剑客千叶道三郎学习剑术,但他的“真正目的绝非是履行文武兼修的学业,而是为了通晓天下大势,与天下有识之士交往”。[8](p223)涩泽荣一的这一贯彻始终的愿望使他成为一个完全的尊王攘夷者,并卷入了幕末维新的洪流。《涩泽荣一传稿本》第三章“游学”部分对他的这段经历有如下记述:
(荣一)自安政初年以来,向北踏破两毛(上毛野和下毛野领地的合称,今群马县和枥木县)山河,向南访历江府(今鸟取县西南部)名家,勤于文武两道,渐察天下形势,而后到江户游学,跟随海保渔村上总(千叶县中央部领地名称)郡人章之助学习学问,跟随伊庭军兵卫幕臣秀业学习武技。于是,他把在江户的见闻告诉乡里,常与结伴而来的友人感慨论谈。(中略)他自发与生意之外的人交朋友,与来访的文人志士交往,增广见闻,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然成为一个纯粹的尊王攘夷论者了(中略)先生因尾高长七郎在海保学塾学习便去了江户,跟长七郎成了同门,待了两个多月之后返回乡里。在江户期间,先生与讲学之士结交,论经史、对诗文,不仅专心于学文修养,对天下形势的关注也毫不怠慢。[1](p222)
青年天生对时代的思想潮流十分敏感,不能“坐视国难”。文久三年(1863年),荣一在历经两年往来于乡里与江户之后,为他的“攘夷”思想做出了一次付诸实践的大胆尝试。他与内兄尾高惇忠、尾高长七郎,堂兄弟涩泽喜作等人筹划了夺取高崎城、袭击横滨异人馆的行动。他们结成的维新组“天朝组”属于幕末维新新选组之一。[9]像这样的维新组在幕末时期先后出现了三百余个,是直接导致德川幕府垮台的导火索。涩泽作为这次行动的主谋,负责筹备资金、购买武器,而主要成员之一的尾高惇忠则作为精神领袖,负责撰写举兵檄文。涩泽组以尾高为中心,从思想上做好了讨伐外夷的充分准备。檄文还明确表示禁止一切与外国人接触的行为,“交易亲善”者与外国人同罪。涩泽游学江户之初,在浅草的一家店铺首次遇到两名外国男性,不假思索立即拔刀相向,这反映了他对外国人的反感。
此次起义,涩泽早已抱有以身殉国的决心。他集结了海保、千叶两塾的有志之士69人,并备好武器,准备于1863年11月23日发动起义。这次行动的目的是“执行攘夷、打破封建”,计划首先夜袭攻陷上州高崎城,紧接着烧毁横滨的洋馆,是一场着实的暴动之举。虽然涩泽已经做好了起兵的准备,但由于京都在此时发生了“八月十八日政变”(或称文久政变、堺町门之变),倒幕派的中心被扰乱。亲眼目睹了这场政变的尾高长七郎对时局有所把握,认为“目前不是举兵的良机”,见外国人就杀的攘夷行为也只能是有勇无谋之举,以说服涩泽中止行动。荣一和喜作也被迫流亡京都。
[1]涩泽青渊纪念财团龙门社.涩泽荣一传记资料:第一卷[M].涩泽荣一传记史料刊行会,1955.
[2]梁紫苏.《海国图志》对近代日本的影响[J].近代中国与文物,2006,(1).
[3]早野惠.清英近世谈:卷三[M].和本,出版者不祥,嘉永三年庚成春三月(1850年)刊行.
[4]长幸男,校注.雨夜谭:涩泽荣一自传[M].东京:岩波书店,1984.
[5]小野武雄.江户物价事典[M].东京:展望社,1983.
[6]涩泽青渊纪念财团龙门社.涩泽荣一传记资料:第四十五卷[M].涩泽荣一传记史料刊行会,1955.
[7]涩泽秀雄.明治时代的耕耘者:父亲涩泽荣一[M].东京:青蛙房,1977.
[8]涩泽秀雄.攘夷论者的渡欧:父亲涩泽荣一[M].东京:青蛙房,1941.
[9]幕末維新新選組·幕末諸隊総覧四[EB/OL].http://www. bakusin.com/syotair3.html
责任编辑 王京
K313
:A
:1003-8477(2013)05-0114-03
梁紫苏(1983—),女,华中师大涩泽荣一研究中心秘书,日本关西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