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香一片:《耕堂读书记》读后

2013-04-10童翠萍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孙犁旧书日记

童翠萍

(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275)

一本书问世后,能一版再版,是读者和市场对作品价值的最好认可,其含金量不逊于任何官方奖项,《耕堂读书记》即是此例。它再版的时间跨度长达二十余年,这也是好的书评书话作品的一般规律——不会一时洛阳纸贵,也不会一直湮没无闻,总有一批人会惦念着。传播过程如书香,清淡悠远。

耕堂,是孙犁晚年的书斋名。翻开百花文艺出版社二零一二年出版的《耕堂读书记》,首先引入眼帘的是环衬页上一帧红色藏书票,取自汉画像砖上牛耕图纹样,由罗雪村制。这是孙犁生前最喜欢的藏书票。

他曾说,自己一生只有两个嗜好——读书和写作。年轻的时候,他主要读新书。年岁渐长后,旧书读得多些。他一九四九年定居天津以后陆续购置一些旧书,书中留下一些旧书业的片影鸿爪。“文革”开始后,这些书被当成“四旧”被抄走。七十年代初,孙犁从牛棚解脱,旧书陆续发还。他说,“这些书,在这些年,确给了我难以言传的精神慰藉。母亲、妻子的亲情,也难以代替。”整理、翻读这些古籍的时候,孙犁常常随手将所感记录在封皮上。这些文字虽短,意蕴确深,起初并不以出版为意。“文革”结束后,他才把这些文字整理汇集。一九九八年山东画报出版社为之出版了《书衣文录》单行本。除了这些简短的“书衣文”之外,从八十年代起孙犁还写作了一批读书随笔。百花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将之系统出版,命之《耕堂读书记》,只出版了三千册,现在已难觅踪迹了。二零零八年,大象出版社出版《耕堂读书记》正续编。正编是旧版《耕堂读书记》一书中的文章;续编从他晚年出版的其他集子中性质相近的文章辑录。书印制得精美,定价也高,让很多读书人大呼腰包承受不起。现在的《耕堂读书记》上下册,是此书的三版,可惜没有序跋说明和“大象”版有何异同。

“读书记”中涉及的文史古籍,《聊斋》、《红楼梦》、《金瓶梅》、《世说新语》、清人日记、二十四史之类,多是些寻常版本。文章的落脚点不在版本流传,在于作者对内容的感悟。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孙犁的创作观和晚年的价值立场等。他推崇现实主义,对《聊斋》百看不厌,因为它“具备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无情地对社会作了揭露和批判”。他认为《红楼梦》是作者“经历了人生全过程之后,在丰富生活基础上,产生了现实主义,而严肃的现实主义,产生了完全创新的艺术”。即使像《庄子》那样的书,“也应该首先注意它的现实主义成分,这对从事创作的人,是很有好处的”。四大名著中,他对《三国演义》评价最低,主张“真人真事,最好用历史的手法来写”。因此,他对报告文学、传记小说之类纪实文学评价很低,认为模糊了历史和文学的界限。对于文学创作,孙犁认为,“其基础是现实的人和生活”,“凡是小说,起步于人生,遂成典型;起步于天上,人物反如纸扎泥塑,生气全无”。“一个作者,有几分见识,有多少阅历,就去写同等的生活,同类的人物,虽不成功,离题还不会太远”。这些文字不仅是孙犁读书所感,也是他文学创作的夫子自道。正是这些经验,使得孙犁的作品比他同时代的革命作家的作品生命更为长久。

孙犁自己没有记日记的习惯,“自从读了鲁迅日记以后,对日记发生的兴趣,先后买了不少这方面的书”。“读书记”中提及数种,但读之失望的居多。例如《翁文恭公日记》“对于政局的矛盾、困难,他自己的遭逢感受,也不记载”,“如此大人物的日记里,看不出时代、政治的波浪起伏,实在使人感到遗憾”。《缘督庐日记钞》“内容也是叫我失望的”,作者“经历了清末民初的政治变革,但所记亦寥寥。如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京,他是目击者,所记一般无可采择,甚为可惜”。至于《湘绮楼日记》,“湘绮为晚清诗文大作家,并经历过同、光以来国家政治变动,然从他的日记,实难看到重要史实”。倒是《能静居士日记》,“是日记中的佳品”。由此,孙犁感慨“小人物的日记,比起大人物的日记,可看的东西就多了”。

孙犁晚年读书,颇注意文士的命运。从古至今,政治、权势都会影响文人学者命运。“历史上,才和不幸,和祸,常常联在一起。在文学上,尤其如此”,“这种不幸,或祸,常常与政治有密切联系,甚至是政治的直接后果”(《读<史记>记(中)》)。“人一有了名声,便充满了危险”,因为有要人会注意他,拉拢他,而“文人与官人,性格多不同。官人与官人之间,矛盾又很多。因此名士多与贵官相处日久,必争论失欢。贵官或被仇家告讦,名士则易成为‘东家’的替罪羊”(读《义门读书记》)。这些见识,不仅是从书本中得来,更是孙犁知人阅世的现实经验呵。孙犁曾提出两个“远离”,一是离政治远点,一是离文坛远点。其实,凭他的经历,凭他的文学地位,晚年谋个头衔,是轻而易举之事。可是他不,他一世为人作文,走的是淡泊、寂寞之道。能抵御利益、名声的诱惑,保持傲然于世的清醒,孙犁的人生境界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卓于世人的。

孙犁晚年大隐于市,但内心仍保持对现世和文坛的关注。去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国人多振奋,但少为人知的是在他刚刚开始创作的艰难时候,是孙犁最早作文介绍了他(见一九八六年上海文艺出版社《老荒集》书中之《读小说札记》)。这对莫言是极大的鼓励,并使他顺利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铁凝、贾平凹等踏入文坛之初,孙犁都曾写过评论加以鼓励指点。他是温厚的长者,但对时弊也不乏针砭之语,“读书记”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他认为将学者、作家分为三六九等,佐以物质待遇、精神待遇之不同,使之急于求成,急于出名,急于超越,“此必助长势利之欲”(《读<史记>记(上)》)。

孙犁说“学识,学识,然学者未必有识,有识者未必有学。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钻进一个小天地,研究一种学科,名声很大,自己就以为既有过人之学,就有过人之识,这是会害了自己的”(《买<王国维遗书>记》)。我们读书、行路,获取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见识,否则无异于“两脚书橱”了。这当是《耕堂读书记》对我们的又一重启迪。

猜你喜欢

孙犁旧书日记
爱书惜书的孙犁——读《书衣文录全编》有感
论孙犁作品中的逆向思维
孙犁装外行
旧书报为什么会发黄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孔夫子旧书网C2C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成长日记
游移于隐藏与揭示之间——论孙犁的“芸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