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3-04-10么迎雪
么迎雪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山东聊城 252000)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随着国际一些知名投资银行频繁倒闭,我国的金融行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不断增大,全国各地银行恶性事件屡禁不止。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日渐突出。至今为止,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才经历20余年,很多方面还不甚成熟,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
国内的商业银行尚未建立以风险控制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文化,缺乏内控优先的思想,过于注重追求自身业务规模的扩展,而近两年来,国内银行业之所以频频发生金融大案,某种程度上讲,其根源就在于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着不合理。合理恰当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既保证商业银行各个分支机构及其员工有充分防范风险意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最大的积极性,而不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往往会产生逆向激励和道德风险。国内很多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存在严重不合理之处,只是在总行和一级分行的绩效考核指标中加入了内控评价和信用风险等指标,而在广大的二级分行和支行内并未实施,考核指标的覆盖面不足。很多大型的金融诈骗案件,究其根源,就在于上层机构对其的绩效考核过分注重追求效益最大化。在不合理机制的逆向激励下,很多分支机构主管都选择了高风险式的业务拓展,从而为日后的违法违规埋下伏笔。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风险评估是风险控制的基础,是准确把握银行风险的内控要素,银行行业经营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为主的八大风险,有效地识别、评估这些风险,是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缺乏事前控制机制。现代经济飞速发展,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和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呈现多元化经营,不再是简单的存贷业务,这些新的产品给商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了很多风险。这些风险呈现出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呈现出系统性、连锁性和突发性的特征与趋势。银行面对这些新市场和新业务的风险,缺乏对其存在的潜在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不能对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和突发风险做出及时控制和应对。
三、内部控制措施
在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指导下,各商业银行都应加强自身的内控建设,在业务流程等方面规定应制定包括授信的内部控制、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存款和柜台业务的内部控制、中间业务的内部控制几个方面,在管理控制方面应制定组织管理、基本规定、会计的内部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几个方面。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再完善,需要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全力执行才是最重要。但是,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低级违规事件发生。
案例回放:从2001年10月19日至12月18日期间,三家不法车行和保险掮客及购车人合谋,伪造个人职业、收入证明和购车合同,分别骗取某商业银行某支行个人银行部个人汽车消费贷款40笔,涉案金额1165万元,其中不具备真实交易的32笔,造成风险贷款1069万元。在涉骗的40笔贷款中,支行信贷员李某一人就经办33笔,参与审核2笔,放贷金额944.1万元。由于该案的主犯方某是李某男朋友,因此,李某在经办汽车贷款中明知此车行没有小汽车经营资格,还与其发生业务往来15笔,同时对诸多借款人提供的虚假资料(借款人职业证明、还款能力证明、及购车合同)不进行任何核查。此案显然违背了授信业务的内部控制措施中内部关系人员回避的原则。在现实中,有制度≠制度得到执行,这正是很多案件发生的原因所在。
四、信息交流与反馈
现代商业银行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及时的信息交流,并通过信息的获取和交流来完善和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采取必要的控制活动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下行传达、平行沟通、上行汇报三条畅通的信息渠道。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信息交流的渠道缺乏,沟通不畅。内部人控制的情况很严重,尤其是二三级分支机构即便发现了问题,不是及时地向上级汇报寻求解决的途径,而是担心影响自己的业绩受到影响而相互勾结隐瞒不报。此外,不同分支机构之间缺乏实时信息的共享。这正是同类案件在同一家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中反复发生的原因所在。
五、监督评价与纠正
要想实现内部控制的监督首要的条件是保证监督评价机构的独立性。原则上,内部审计的负责人与机构或部门负责人(行长、经理)是平行的监督检查关系,而且可以不通过行长直接向董事会提交检查报告,如此才能做到客观公正。但目前国内很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制尚未独立于管理层。银行的内部稽核部门一直以来就隶属于各级行长和经理领导,这样的内部控制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监督和控制,在我国基层银行行长、经理权力过度的情况下,基层稽核部门的内部控制也就成为了一纸空文。除此之外,目前对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等级标准还处于空白状态,没有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分级,这样,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监督评价与纠正的报告的质量。◆
[1]刘晓勇.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研究[J].金融研究,2006;(7).
[2]王飞.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缺陷分析及对策[J].南方金融,2006;(5).
[3]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5).
[4]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