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涉警网络舆论的发生发展与应对策略
2013-04-10□程婧
□程 婧
(江苏警官学院,江苏 南京210012)
我国互联网发端于一封电子邮件,这是1987年9月14日由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的:“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封Email揭开了我国使用互联网的序幕。2000年12月12日,人民网、中国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中青网、央视国际网、国际在线网等获得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进行登载新闻业务,至此,网络媒体成为了社会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及涉警网络舆论具备了酝酿发酵的条件。
一、涉警网络舆论发生发展的历史
(一)始发期:2003年
1999年是网络舆论的发端(驻南大使馆被炸事件),而我国涉警网络意见的真正形成力量始于2003年。在2003年“孙志刚案”的社会讨论话语中,涉警网络舆论成为了影响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转折力量,是涉警网络舆论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有人甚至将2003年称作是“涉警网络舆论年”[1]。从这个时期开始,涉警网络舆论研究也才开始成为一个议题走进学者的视野,也就是此时“涉警网络舆论”概念被正式提出。
2003年3月17日,广州市黄村街派出所查验暂住证,就职于广州一服装公司的大学生孙志刚未携带身份证,该派出所以没有暂住证为由予以收容。随后,孙志刚被送往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3月20日孙志刚死亡。孙志刚事件在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特别是针对这起事件未得到当地政府和司法部门公正处理的问题,互联网上民怨沸腾,掀起了以涉警议题为重点的广泛舆论热潮。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网络舆论攻势倒逼行政改革,由于孙志刚事件所引起的公权力的约束问题、依法行政问题均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同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了一部施行多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舆论自此得以平息。
(二)发展期:2004年至2007年
自2003年涉警网络舆论肇始以来,涉警网络舆论一次又一次酝酿并掀起浪潮。这一时期无论是2005年的“佘祥林杀妻案”还是2007年的“广州警察开枪打死副教授”事件,涉警网络舆论的影响均在当年网络舆论中占据重要比重。
2005年最轰动的涉警网络舆论事件莫过于“佘祥林杀妻案”。佘祥林,这位身背“杀妻”罪名蒙冤入狱11载的普通汉子,终于等来了平反昭雪的一天。2005年4月13日,“被杀”的妻子张在玉回到了家乡,随后,佘祥林也被湖北省京山县法院重审并当庭无罪释放。“佘祥林杀妻案”在网络上掀起了对冤假错案、对司法的公平公正、对公权力滥用的热议,这次讨论长达半年之久,一直到同年的10月27日,佘祥林及其家人获得了国家赔偿的45万元,轰动一时的“佘祥林杀妻案”才终于尘埃落定。
2007年的“广州警察开枪打死副教授”事件也在网上掀起了热议,据统计,该事件在《2007年最受网民关注的20个事件》中排名第16位,其中在天涯社区热议帖子132篇,在凯迪社区热议帖子64篇,在强国论坛热议帖子53篇。[2]其中大量帖子均对警察开枪打死副教授的合法性进行了质疑,进一步凸显了网民对政府公信力的强烈关注,也反映了我国政府公权力之公信力的缺失。概括来看,这一时期涉警网络舆论事件的特点是,不仅涉警事件的数量有所增多,而且涉警议题也较以前宽广,像“冤假错案”、“强制拆迁”、“社会公平正义”和“虚拟社会的自由和权利”等均纳入到了涉警网络舆论议题之中。
(三)井喷期:2008年至2010年
据统计,在《2008年网络舆情排行榜》中,“杨佳袭警案”、“哈尔滨六警察打死人事件”和“瓮安事件”分别位居第9位、第14位和第16位。关于“杨佳袭警案”的讨论帖子很是热烈,共计2666篇。而在《2008年的网络流行语排行榜》中,涉警的流行语包括“被自杀”和“俯卧撑”,“被自杀”排名第2位,语义为“警方关于受害人自杀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俯卧撑”排名第5位,语义为“事物虽荒谬,却又无可奈何。”[3]
2009年网络舆论事件为数众多。根据对五大网络社区热点事件发帖数量的统计,发帖超过5000份的热点事件有16项,发帖过万份的事件有5项,其中有1项即为云南晋宁县“躲猫猫事件”,共计发布帖子14978篇。而在《2009年度网络流行语排行榜》中,涉警的流行语包括“躲猫猫”和“欺实马”,“躲猫猫”排名第2位,语义为“与2008年的‘俯卧撑’类似,普通的运动娱乐项目被说成死因,匪夷所思中凸显民众对官方的不信任”,“欺实马”排名第3位,语义为“民众对政府解释和处置公共事件心存不满的一种反讽。”[4]
在2010年20大热点事件中,发帖超过100万条的有2项,超过10万条的事件有7项,其中涉警网络舆论事件有2项,“李刚之子校园撞人致死”事件共计发布帖子20万篇;“赵作海案”共计发布帖子43448篇。[5]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至2009年网络舆论事件主要涉及包括涉警网络舆论事件所引发的关于公民权利保护、公共权力监督、公共秩序维护、公共道德伸张等一系列重大社会议题,体现了我国网民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二、涉警网络舆论发展的现状分析
经过2003年开始的萌发,到2008年开始的爆发,涉警网络舆论事件发展势态在2011年以来渐趋平稳。据统计,在《2011年度20件网络热点事件》排行榜中,只有3项属于政法类舆情事件,包括“药家鑫案”、“钱云会案”和属于正面涉警舆情事件的“微博打拐”。[6]2012年,虽然有从年初1月份的“深圳警方异地执法误杀的哥被指部署不足”,到3月份的“警方街头查验身份证”,再到4月份的“纳税人交的钱跟我没关系”等涉警舆情事件,由于应对及时合理,相关舆情均得到有效调控,并没有发生大型的涉警舆情事件;反而还出现了诸如2月份的“四川成都一公安官方微博为警察征婚引热议”等正面舆情事件。综合来看,当前涉警网络舆论事件的发展状态呈现的特点明显而集中。主要包括微博的兴起、公民社会的兴起和青年网民力量的崛起。
(一)自媒体时代微博的兴起
自媒体(we Media)由美国作家吉尔默2002年提出。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微博具有明显的自媒体特征,微博简短的表达形式,降低了大众发布信息的难度;微博符合自媒体易操作、门槛低的特点;手机微博具有随时随地应用的优势。微博传播使得网友能够通过手机进行更为便捷的微博传播,而且不限于只是使用140字左右的文字,还可以将在第一现场拍摄的图片和视频上传至网络,微博有效地突破了信息屏障,第一时间发布大量第一手信息,超越了传统媒体报道和政府新闻发布,成为极具杀伤力的自媒体时代的强大舆论载体。
在2011年涉警网络舆论事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表现在微博已经成为掀起涉警舆论热潮的首发力量。由于微博用户人数的快速上升(2011年底新浪微博用户2.5亿人),并且微博用户经常活跃在微博平台上。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45.3%的人经常上微博,94.3%的人表示微博正在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们登录微博并时刻聚焦于时事内容,所以网络舆论事件热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微博上的发帖数量。如,“药家鑫案”微博发帖量400万篇,天涯社区、凯迪论坛和强国论坛总计发帖5万篇,“钱云会案”的微博发帖量50万篇,大大高于论坛发贴量。[6]
(二)网络公民社会的形成
我国网民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据统计,2008年围绕涉警网络舆论事件所发布的相关帖子还是以千计(如“杨佳袭警案”发布的帖子共计2666篇),2009年围绕涉警网络舆论事件所发布的相关帖子就上升到以万计(如“躲猫猫事件”发布的帖子共计14978篇),2010年围绕涉警网络舆论事件所发布的相关帖子竟井喷到以十万计(如“李刚之子校园撞人致死”发布的帖子共计20万篇),这充分说明网络公民社会的蓬勃发展态势。在网络公民社会中,“意见领袖”和“新意见阶层”尤为凸显。
随着江苏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竞争更加进入“拼语数外”的时代。无论是大背景还是学生层面,对语文的重视程度都在进一步加大。在目前的江苏高考模式下,甚至衍生出了“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说法。而作文又一直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所以,“得作文者得语文”又是顺理成章的说法。目前,材料作文已成为江苏高考的定势,也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训练的重点。如何根据目前江苏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特点和趋势,采取相对应的合理策略来开展高中作文的教学工作,这是每一位语文教育者和研究者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群众需要舆论领袖。“在后大众传播时代,人们仍然需要意见领袖为自己解惑。一些高素质的传播者会成为这种意见领袖。即使没有这些精英们,社会原有的多数意见还会以传统道德的方式影响用户。”[7]网民习惯追随“意见领袖”,从他们那里寻找对一些突发事件诚恳的解读、深刻的剖析、犀利的批判。因为只有具有思想深度的意见才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具有指导意义。“意见领袖”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以深厚的文化功底观察和描绘社会见长的作家、学者、艺术家;第二类是能够进行短、平、快和无障碍报道的媒体记者、编辑、评论员;第三类是某个行业的专家,事业有成的业余观察家和自由撰稿人;第四类是无恒产而有恒心、关心公益、同情弱者的自由职业者。
“新意见阶层”是关注新闻时事、在网上表达意见的网民。近年来,“新意见阶层”凭借互联网“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优势,对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畅所欲言,能在极短时间内凝聚共识,发酵情感,诱发行动,影响社会。“新意见阶层”的力量已经从网上走到了网下,面对贫富冲突、城市拆迁、环境污染、司法不公等诸多议题,能够形成巨大舆论压力,倒逼政府积极回应和解决,经常能够有效地改变政府决策方向。如2009年7月郭宝锋被取保候审,律师就认为郭宝锋是被网民用明信片“喊”回家的。
(三)青年网民力量的崛起
涉警网络舆论的主体是在网上接收并传播信息或者意见的网民,因为“人是舆论活动的主体,由众多人构成的社会共同体成为舆论的发出者。作为浮动观念的舆论,必然来自于人们的交往与社会活动。”[8]而我国的网民主要以青年网民为主,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40岁以下的网民占到了我国5.13亿网民的83.8%(其中30-39岁网民为25.7%,20-29岁网民为29.8%)。另据统计,我国社科院所调查的互联网用户平均年龄为27岁,而我国人气最旺的时政论坛之一——强国论坛(其他两个人气论坛为天涯社区和凯迪社区),日平均浏览量达到了7万人次,其用户的平均年龄也不超过33岁。
青年网民是我国网络论坛的主力军,他们既不是舆论领袖,也没有社会精英的基本素质,在社会经验、政冶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积累等方面有很多局限。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年网民的存在催生了不成熟的公共空间。正如有学者所认为的,较之传统媒体,网络世界更像是“公共领域”(哈贝马斯语)。在网络社会中,青年网民在虚拟的网络公共空间中无情地对现实生活进行彻底的解构,特别是相当多的青年网民所追求的是完全自主,情感自由,而不完全是公平和正义。当然青年网民的优势也很明显,他们有热情,有精力,能够和愿意在网络社会中发挥自己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涉警网络舆论应对的策略
涉警网络舆论危机具有突发性强、负面影响大、发生频率高等特点。当前,公安机关基本上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涉警网络舆情采取应对措施,并尽可能地化解涉警网络舆情可能引发的舆情危机。但是,自媒体时代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促进了涉警网络舆情多变的发展态势,及时改进我们的应对策略很有必要。
(一)要积极吸引青年网民关注,推出网络舆论意见领袖
赢得了青年网民,也就赢得了互联网,网络意见领袖在青年网民中起着重要引导作用。互联网虽然降低了民众表达的门槛,但少数知名网友的声音,仍然引领着青年网民的价值评判。有研究表明,美国微博客“推特”上,前几年2万名“精英”用户,比例不到总用户的0.05%,却吸引了几乎50%的注意力。中国的微博也有类似的情形。近年来,在“微博打拐”、贫困地区学童“免费午餐”等事件中,一批知名网友起到了重要的动员作用。目前,新浪、腾讯等微博平台上粉丝过百万的用户超过300名,这些意见领袖对青年网民的影响力不可低估。在拆迁、上访、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上,知名网友频频发声,对政府形成了舆论压力。
所谓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舆论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意见领袖必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有“真知灼见”;第二,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第三,一般来说交游广泛。涉警网络舆论应对中要积极搭建警务工作意见领袖的公共平台,部分具备百万粉丝的公务人员微博,正在逐渐成为新群体代表人物——“体制内意见领袖”,包括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早在2010年11月就开通了微博,目前共发布微博4767条,拥有粉丝302万)。在陈士渠的微博中,互动交流所占的比重为33%;发表观点占到19%;最主要的还是关于拐卖案件;本地(行业)新闻占到15%;资讯提供为15%。陈士渠微博参与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在网络上掀起了巨大的舆论影响,吸引了大量社会知名人士的参与,后来由于各地公安积极参与,更使得“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进一步推广,此次活动得到广大青年网民的普遍认可。在一定程度上,该微博主起到了网络舆论意见领袖引导青年网民的重要作用。
(二)要积极适应自媒体时代特点,打造优秀公安微博平台
微博使得自媒体的“互动和分享”理念得到了充分演绎。公安微博是政务微博的一种,指公安机关或民警在网站开设的,使用140字左右的文字(可附图片),实现社区内的以微博为媒介的人与人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2010年为我国的“微博元年”,2011年则是我国的“政务微博元年”,经过2012年的发展,“政务微博”已经度过了试水阶段,逐渐进入了实干应用、服务民生的“成熟期”,各地以公安微博为主力军的政务微博蓬勃发展。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全国的政务微博已经超过45000个,较去年年底增长了150%。其中公安部门的微博数量稳居第一。[9]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和实践,公安微博在服务群众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凸显着重要的作用,公安微博也在群众工作中得到了成长和锻炼,并形成了各地不同的特色和模式,包括“广东模式”、“北京模式”、“厦门模式”、“济南模式”和“江苏模式”。
这些成功优秀的公安微博平台,是我们做好涉警网络舆论导控的重要窗口,仅仅以新浪微博平台中的公安微博为例,如果假设上述提到的45000个公安微博平均粉丝以1000人次计算,那么该平台公安微博的粉丝总数已经超过了4.5亿人次。(当然还有人数以数百万计的公安微博,如“平安北京”粉丝为400万,“平安南粤”粉丝为386万,“平安江苏”粉丝为228万,“平安太原”粉丝为238万等等。)要以数量庞大的粉丝队伍为基础,真诚沟通,及时发布通报,做好舆论导控。特别是要通过微博平台及时客观地披露事件的真相,成功地化解危机,有效地进行舆论引导,营造和谐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环境。公安微博最常见的舆论引导的措施之一就是坚持“24黄金法则”,也即第一时间播报。在热点形成的24小时内站出来“说话”,向网民传达至少两个信息:一是大家的关注引起了重视;二是事件正在调查中,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这样做既稳定了情绪,又表明了对网民的尊重和重视,同时防止了网上热点扩大。如,2011年2月18日,北京东直门来福士广场内,有网友传外籍男子被枪击,“平安北京”就第一时间通过微博辟谣,并披露该男子为跳楼自杀的事实真相。在“济南公安”平息“济南女狱警打人事件”中,从事发到事件处置,济南公安官方微博对此次事件的发布非常迅速,赢得了网友的好评。
(三)要积极构建良好警察形象,做好涉警网络舆论危机公关
一是网络公共平台要积极宣传公安机关在履行职能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例如2012年初在公安部微博平台上开辟专栏开放“全国公安系统优秀人民警察评选表彰活动”,主动开门迎评,邀请网民参与评选,历时半年时间,受到了上千万网友的极大关注,这样的活动既宣传人民警察的工作,又反映人民警察的优秀所在,让网民真正走近警察,了解警察,信赖警察。二是主动虚心接受网络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民警执法和警务工作的监督。警方执法,公众自然拥护;警方的不足,公众也有权监督。警方应坦然接受监督,并及时公布真相,不要落在网络舆论后面,力求掌握舆论方向,及时向群众公开,通过使群众亲身感受到公安机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来确立警方威信和便民形象,增强公众对警方的监督力度与信赖感,加深警民之间的感情交流,构建良好警察形象,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在和谐警民关系的大背景下,有效地做好涉警网络舆论危机公关,其核心是相信网民、依靠网民、关心网民。一是积极回应网民关注焦点,突发事件迅速反应,危机公关有序进行。正如国务院新闻办提出的舆论危机公关“四讲”策略之“尽早讲”,尽快抢占信息发布制高点,第一时间表明对事件的态度及应对措施。二是积极回应网民关注发展,坚持不断“播报”的原则。网络舆情热点应对中,切忌没有下文。我们说“黄金24小时”要出来“说话”,但24小时之后更要“说话”。要不断地告诉网民我们在积极地做什么,事情有了什么样新的发展和进展。三是积极回应网民利益,坚持真诚和关心的原则。涉警网络舆论危机形成后,网民会集中关注两个方面问题:对与错的问题。特别是很多涉警危机事件中,往往存在警察违法、违规等现象,公安部门应当首先及时承担事件中自己的责任,明确表态,给网民和利害相关者一个说法。在涉警危机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相关部门应该站在受害者立场上,换位思考,表达相应的同情和安慰,并通过媒体致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问题,从而赢得网民们的支持和信任,有效化解涉警网络舆论危机。
[1]穆建刚,刘立红,连水仙.近年来我国网络舆论研究的历史性回顾[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2]祝华新,胡江春,孙文涛.2007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EB/OL].人民网:今传媒.
[3]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EB/OL].人民网:今传媒.
[4]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EB/OL].人民网:今传媒.
[5]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EB/OL].人民网:今传媒.
[6]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11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EB/OL].人民网:今传媒.
[7]苏克军.后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J].现代传播,1998(3).
[8]李兢兢.网络舆论自由表达的限制[J].新闻前哨,2004(7).
[9]政务微博已超45000个公安部门微博数目居第一[EB/OL].中国新闻网,201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