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外合用治疗慢性胃炎50例观察
2013-04-10周定伟温木生潘志翔
周定伟,温木生,刘 莉,潘志翔
(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重庆 401320)
中药内外合用治疗慢性胃炎50例观察
周定伟,温木生,刘 莉,潘志翔
(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重庆 401320)
近年来,笔者用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患者,经χ线钡透或胃镜确诊,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0~70岁、平均34.2岁,病程6个月~22年,肝胃气滞型19例、脾虚胃热型8例、脾胃虚弱型11例、胃阴不足型9例,浅表性胃炎21例、肥厚性胃炎20例、萎缩性胃炎4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l8~72岁、平均33岁,病程6个月~20年,肝胃气滞型14例、脾虚胃热型13例、脾胃虚弱型13例、胃阴不足型13例,浅表性胃炎26例、肥厚性胃炎23例、萎缩性胃炎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纤维胃镜及组织病理活检等,可见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溃疡等病变。大便或呕吐物隐血试验强阳性提示并发消化道出血。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第1组取中脘、肝俞、胃俞、气海、关元,第2组取上脘、梁门、膈俞、脾俞、神阙等。脾虚肝胃不和配期门、阳陵泉,脾胃气虚挟气滞配梁门、梁丘、足三里,脾胃湿热配丰隆、阴陵泉,脾胃气阴两虚配三阴交,气滞血瘀配血海、太冲。用白芥子50g,细辛50g,延胡索50g,甘遂50g,葶苈子50g,小茴香50g,木香30g。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取直径1cm,高度0.5cm左右的药膏,放置在5cm×5cm的胶布中心,对准穴位,将周围胶布固定在皮肤上。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以患者感觉到皮肤有灼热疼痛感觉能够耐受为度、一般为4~6h。每次贴敷间隔3天左右,两组穴交替使用,连续贴敷5次为一疗程。另用柴胡15g,枳壳15g,白芍15g,香附12g,木香15g,佛手15g,乌贼骨30g,黄连10g,吴茱萸3g,延胡索15g,蒲公英30g,丹参12g,甘草6g。水煎服,每天3次,1日1剂,15天为一疗程。
对照组:单用中药内服,1日1剂,15天为一疗程。两组均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胃脘痛及其它症状消失,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有好转。未愈:症状无改善,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无变化。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见表l。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穴位贴敷用白芥子散寒利气、通络止痛、延胡索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细辛温散寒利气,甘遂破坚散结。祛痰逐饮,葶苈子泻肺行水,小茴香温胃,木香理气,生姜汁通营助卫、温胃散寒。诸药相配,共奏温调胃气、止痛消胀之效。中脘又为六腑之会,胃之募穴,是治疗多种胃病的必选主穴,再配以气海、关元、神阙益气补虚,可消化水谷、升清降浊、调理中州。配合脾俞、胃俞健脾益胃,肝俞疏泄气机,膈俞活血通络。诸穴共用,可使虚得补、实得消而胃病愈。
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木香、佛手理气,乌贼骨、黄连、吴茱萸制酸,延胡索、丹参活血止痛,蒲公英杀灭幽门螺杆菌,南沙参益气健脾。诸药相配,可起到疏肝理气,益胃上止痛功效。穴位敷贴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效果较好。
因为个体差异,有的患者可能3个小时即有反应,有的可能要8个小时才有反应,所以贴敷时间以患者的皮肤感觉有灼热疼痛为准,不能以具体时间来定,穴位贴敷时不要导致皮肤起泡,如果局部有小水泡可外涂紫药水,水泡较大则用消毒针刺破水泡下方,流出其中水液,外用消毒敷料固定。
R256.337.33
B
1004-2814(2013)06-434-01
201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