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除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2013-04-10蓝仕
蓝 仕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 大化 530800)
健脾除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蓝 仕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 大化 530800)
目的:观察健脾除痞汤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用健脾除痞汤治疗,对照组45例用多潘立酮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周末两组上腹痛、上腹胀、早饱等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健脾除痞汤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功能性消化不良;健脾除痞汤;对照治疗观察
我们自拟健脾除痞汤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 70岁,平均39.3岁;病程7个月 ~ 5年。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18~69岁,平均40.5岁;病程6个月~6年。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1]。中医分型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的标准[2]。临床表现为上腹胀痛,嗳气反酸,饮食减少,神疲乏力,便溏不爽,失眠多梦,恶心呕吐等。病程超过3周或累计12周。经实验室理化检查未发现有胃肠道器质性病变。
纳入标准:男女不限,年龄18~70岁,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同意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年龄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病变、肝肾肺脏病变、糖尿病、风湿结缔组织病、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病,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如肿瘤、艾滋病及严重的精神病患。合并有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及胆胰疾病。病理学诊断为胃黏膜萎缩、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对试验用药有明显不良反应、过敏或者严重过敏体质。有胃部手术史或误服强酸强碱等药物史。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健脾除痞汤。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10g,薏苡仁15g,炒枳实10g,法半夏6g,厚朴6g,炒麦芽10g,干姜3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取汁150mL,早晚饭后各服1次,连服30天为一疗程。
对照组用多潘立酮10mg(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片,每天3次,饭前15~30min服,30天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
症状分级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标准[2]。将FD常见症状分为轻(+)、中(++)、重(+++)3级,主症分别计2、4、6分,次症分别计1、2、3分,无症状计0分。轻:症状轻微,不影响工作、生活,可以忍受。中:症状较重,已影响工作、生活,尚能忍受。重:症状严重,妨碍工作、生活,难以忍受。
中医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标准[2]。根据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积分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临床痊愈为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以上。显效为主要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 ~ 90%。有效为主要症状减轻,疗效指数30% ~60%。无效为主要症状未减轻,疗效指数30%以下。
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主要症状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主要症状比较 (分,±s)
表1 两组主要症状比较 (分,±s)
症状治疗组(n=45)对照组(n=45)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脘腹胀痛4.1±1.41.3±1.1△4.0±1.32.4±1.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约占消化系统疾病门诊量的50%[3],主要有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本病属中医“胃脘痛”、“痞证”、“胃痛”等范畴。病机为脾虚失运,胃失和降。治当健脾和胃。健脾除痞汤方中党参、白术益气健脾,药理研究表明党参、白术能保护胃黏膜[4]。茯苓健脾渗湿。枳实行气消痞,泻脾胃之壅滞,调中焦之运化。薏苡仁健脾利湿。半夏化痰燥湿降逆止呕。厚朴宽中行气,行气消胀。麦芽健脾化食和中,疏肝理气。干姜暖脾阳,和胃降逆。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有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消痞之效,故治疗脾虚型FD效果满意。
[1]李延青.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解读: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5):261-263.
[2]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4):196.
[3]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0-422.
[4]蔡永敏.最新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68.
R256.327.45
B
1004-2814(2013)06-430-02
201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