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便秘护理干预总结
2013-04-10刘志华
李 璟,范 蕾,张 骞,刘志华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心病科,宁夏 银川 750001)
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者便秘护理干预总结
李 璟,范 蕾,张 骞,刘志华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心病科,宁夏 银川 750001)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便秘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50例和对照组130例,干预组在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体育锻炼、腹部按摩及精神心理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干预,1周后评定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每周排便次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排便次数增多。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降低糖尿病便秘发生率。
糖尿病;便秘;护理干预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时可出现神经性便秘,糖尿病并发广泛神经病变的患者便秘发生率约90%[1],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便秘不仅可引起患者腹痛、腹胀、食欲不佳,甚至烦躁焦虑,还可以导致痔疮、肛裂,增加肛周感染的机会。我们针对便秘的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较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280例,均为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本院住院糖尿病便秘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全身性疾病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150例,男81例、女69例,年龄(53.7±8.7)岁。对照组130例,男68例、女62例,年龄(51.8±9.3)岁。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糖尿病病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便秘诊断标准[2]:便秘持续3个月以上,排除器质性病变并且具备下列2个或2个以上的条件。①自发性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②1/4以上时间有排便困难;③1/4以上时间粪便较硬或呈“硬球状”;④1/4以上时间排便有不尽感或不畅;⑤1/4以上时间排便需用手法协助;⑥1/4以上时间排便时肛门有堵塞感或肛门直肠梗阻。
2 观察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①一般情况;②糖尿病病史,便秘的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③排便次数、性状、方式,有无定时排便习惯;④膳食结构情况;⑤运动方式及情况等。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χ2检验。
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维持患者以往生活习惯或任其随意改变。
干预组:①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授和宣传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有关知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保持大便畅通的重要性。同时根据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在平时生活中有便意不能忍耐和克制,或在输液及其他不方便情况下出现便意应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协助排便。②饮食指导:根据患者身高和每日活动强度计算其饮食结构,增加蔬菜、五谷杂粮、豆类制品等食物纤维的摄入比例。饮食中以植物油为主,尽量减少动物油的摄入。鼓励养成多饮水的好习惯,以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润肠软便。注意血糖监测,吃水果最好在两餐之间,不至于血糖太高,又可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西瓜、苹果、梨、橘子、猕猴桃等含糖量相对较低,可以适当吃;而香蕉、大枣、荔枝、柿子等含糖量较高,尽量少吃。避免辛辣燥热饮食的摄入。③定时排便:养成每日1次的排便习惯,每日起床和(或)进餐后,无论有无便意都要反复多次模拟排便动作,以形成条件反射。排便过程中应集中精力,不要阅读报纸或做其他事情,以免影响排便。④坚持锻炼:坚持一定量的有氧体育运动,如慢跑、做操、散步、打太极拳等,以增加肠蠕动,使膈肌、腹壁肌肉、盆腔肌肉、肛提肌等排便肌群肌力增强,从而预防便秘[3]。长期卧床者要坚持被动锻炼,如床上肢体被动运动,20~30min/d,以促进排便。⑤腹部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操作者立于患者左侧,双手伸展(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置于患者的右下腹部,顺结肠走向,向上、左、下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由慢到快,由轻到重,每一循环后双手手掌交替进行,重复操作,以刺激结肠,使肠蠕动增加,肠内容物流出通畅,有利于大便排出。按摩每日在起床前和(或)入睡前进行,每次15min,1日1~2次。⑥慎用泻药:常用泻药易反复便结,还可引起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反而加重病情,应在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人情况用通便药或辅助治疗。⑦心理护理:应保持乐观心态。紧张、忧郁、焦虑等情绪会加重便秘。因此,应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糖尿病出现的并发症,克服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以预防便秘。
4 结 果
两组排便次数见表1。
表1 两组每周排便次数比较 例(%)
5 讨 论
糖尿病性便秘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相关因素有:①与糖尿病并发自主神经病变有关。其机制为高血糖状态导致神经内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大,基底膜增厚、血管变窄、血流变慢、微循环障碍使神经纤维缺血、缺氧,从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病性表现[4],主要表现为胃肠功能障碍,如胃动力低下,胃排空时间延迟,直肠对内容物的充盈与扩张不敏感,排便反射迟钝,最终导致便秘。②饮食的改变。患者对糖尿病认识不足,存在许多误解,如进食过少或食物过于精细,不敢吃水果等,有些老年患者因牙齿不健全,喜吃低渣精细食物,机体内缺乏纤维素对肠壁刺激,使大便体积变小、变硬,大肠蠕动减弱。另外,血糖偏高,通过渗透作用排出过多水分,由于体内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导致大肠内的水分不足,粪便不能被充分软化而干涩,以致发生便秘。③缺乏锻炼活动。患者中大多数年龄较高,且伴随多种病症,如肢体麻木、感觉迟钝、视力下降等,有些甚至患有老年性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久坐不动,长期卧床,致腹肌收缩无力,肠蠕动减弱,引起顽固性便秘。④精神心理因素。糖尿病是一种由内分泌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迁延,多数患者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精神紧张、忧郁、焦虑等情绪。这些因素均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表现为胃肠蠕动功能受到抑制,增加盆腔肌群的紧张度,从而引起排便肌肉运动不协调,易导致便秘[5]。
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指导、锻炼运动、腹部按摩及精神心理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后,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便秘情况。
[1]谢桂华,孙风欣,田微.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的饮食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7):917-918.
[2] Thompson WG,Creed F,Drossman DA,et al.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and function abdominal pain[J].Gastroenterol Int,1992,5(3):75-91.
[3]林征,赵志泉,林琳.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生物反馈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4,30(8):6742-6743.
[4] 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16-3176.
[5]李岩.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因素[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4):195-196.
R473.5
B
1004-2814(2013)08-684-02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