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和胃口服液治疗糖尿病酮症60例临床研究
2013-04-08宋志勇周泽敬王宝良朝国富
宋志勇 周泽敬 王宝良 朝国富 王 蕊
(河北省玉田县中医医院制剂科,河北 玉田 064199)
糖尿病酮症是临床糖尿病患者多发疾病,多因胰岛素代谢异常引起。2012-01—2013-03,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地黄和胃口服液治疗糖尿病酮症60例,并与常规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WHO专家咨询报告:糖尿病的定义、诊断、分型与糖尿病并发症:第一部分糖尿病的诊断与分类”[1]。中医诊断标准、症状轻重分级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
1.2 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均为我院内三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50~63岁,平均(51.42±11.01)岁;2型糖尿病病程最长10年,最短2年,平均(3.0±0.3)年。对照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52~64岁,平均(52.43±9.65)岁;2型糖尿病病程最长11年,最短2.5年,平均(2.7±0.1)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治疗。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890001)4~6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每日4 000 mL静脉滴注,根据血糖调整用量。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地黄和胃口服液治疗。地黄和胃口服液(药物组成:黄芪、葛根、白芍药、竹茹、甘草、生地黄、玄参、黄芩、苍术、熟地黄、沙参。我院制剂室制备,冀药制字:Z20110090)1支,每日3次口服。
1.3.3 疗程 2组均治疗1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尿酮体及中医证候积分[2]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mmol/L,±s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mmol/L,±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n=60)对照组(n=60)治疗前 治疗后空腹血糖 19.66±4.76 5.51±0.55*△ 18.81±4.64 7.05±1.21治疗前 治疗后*餐后2 h血糖 22.67±4.72 7.42±0.51*△ 21.67±4.72 8.05±1.21*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血糖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
2.2 2组治疗前后尿酮体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尿酮体比较mmol/L,±s
表2 2组治疗前后尿酮体比较mmol/L,±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2 d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同期比较,#P<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2 d 治疗3 d 治疗7 d治疗组 60 2.30±0.53 0.30±0.54*# 0.02±0.13*△# 0*对照组 60 2.32±0.54 1.50±0.68* 0.13±0.27*△ 0*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尿酮体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3 d尿酮体均较本组治疗2 d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2 d、治疗3 d尿酮体均较对照组同期降低(P<0.05)。
2.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2 d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同期比较,#P<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2 d 治疗3 d 治疗7 d治疗组 60 21.23±4.33 7.85±5.54*# 4.55±1.25*△#1.33±0.72*#对照组 60 21.15±4.51 15.48±4.19* 8.92±2.41*△ 3.37±1.81*
由表3可见,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3 d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2 d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2、3、7 d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同期降低(P<0.05)。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药治疗消渴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消渴的论述和治疗,随着现代中医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药降血糖及预防治疗并发症的作用得到广泛重视[3]。消渴多因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阴虚,复因饮食失节,情志不遂或劳欲过度所致[4]。糖尿病酮症是在各种诱因作用下,体内胰岛素缺乏,应激激素特别是胰高糖素、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急剧增加,使原有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加重,产生严重高血糖症、脱水、高酮血症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5]。地黄和胃口服液方中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凉血,养阴生津,黄芪益气升阳,为君;葛根、玄参、沙参、白芍药滋养阴津,清热,为臣;黄芩、竹茹清肺胃之热,降逆止呕,为佐;苍术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共奏益气滋阴、清胃降逆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黄含地黄低聚糖,可调节糖尿病的糖代谢紊乱[6];熟地黄含毛蕊花糖苷,用于内热消渴[7];玄参有轻微降血糖的作用[8];黄芪中黄芪多糖具有提高小鼠应激能力、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血糖含量等作用[8];葛根有明显解热作用,并有轻微降血糖作用[8]。
地黄和胃口服液治疗糖尿病酮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补液及应用胰岛素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钱荣立.WHO专家咨询报告:糖尿病的定义、诊断、分型与糖尿病并发症:第一部分糖尿病的诊断与分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3] 刘佳衡.酸味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河北中医,2012,34(8):1162-1163.
[4] 王玉红.益气养阴汤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60例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2,34(8):1175-1177.
[5] 徐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4):46-47.
[6] 蔡少青.生药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82.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16-117.
[8] 雷载权.中药学[M].6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0,302,91,2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