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浅析
2013-04-08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唐山063000
李 明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唐山063000)
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战国时期的《灵枢·本神》中“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1]。在这个信息化的年代,随着生活、工作和学习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人们时常感到身心疲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亚健康”大军。现在人们开始关注健康。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中医认为养生的核心是调和阴阳,平衡阴阳。养生的原则是协助脏腑保阳益阴,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清静养神、节欲保精、调息养气、持之以恒。
1 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
1.1 天人相应 天是一个大天地,人是一个小天地。换句话说,人与自然相通相应。四时气候、昼夜晨昏、地理环境等对人体都有影响,要遵循自然界正常的变化规律,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2 形神合一 形即人之形体,包括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神即人之心理活动,包括意识、思维、神情等。
1.3 动静互涵 动即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静即静养,心神宜静
1.4 正气为本 中医学特别重视正气,正气盛则康健,正气虚则疾患。固护正气贯穿中医学治病、防病始终。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灸足三里穴,可和胃健脾,通腑化痰,祛风化湿,补气养血,升降气机,防病保健。10~15min/次,3 ~5次/周,1个月为1疗程。保护脾肾,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1.5 辨证施养 要因人、因时、因地实施“个体化方案”。
2 中医养生的内容
2.1 情志养生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喜、怒、忧、思、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曰“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怒伤肝,思伤脾”。[2]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情志调摄对于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微妙的作用。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遇到不顺心的事可以找人倾诉或痛哭一场,平时可培养有益心身健康的兴趣,寻找精神寄托,怡养心志,舒畅情怀。如音乐欣赏,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垂钓及外出旅游等。
2.2 心理养生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2.3 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要天人相应,顺应四时,不同季节用不同食物养生。中医将一年分五季,它与五色、五脏相对应。春天补肝,肝色是青色,多吃青笋、青菜、青豆、菠菜等青色食品。夏天养心,心色是赤色,多吃山楂、西红柿、红苹果、红桃子、胡萝卜、红辣椒等红色食品。长夏属脾,脾色是黄色,四时皆养,长夏及四时都可吃山药、土豆、黄小米、玉米等黄色食品。秋天补肺,肺色是白色,多吃白果、白梨、白桃、白杏仁、百合、秋梨膏等白色食品。冬天养肾,肾色是黑色,冬天应适当多吃黑桑葚、黑芝麻、黑米、黑豆、何首乌等黑色食品。尽量吃应季的食物,要少吃反季蔬菜、水果。大棚里养出来的东西,只有其形没有其神。进食要有节制,不要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日久损伤脾胃。《管子》说: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
2.4 起居养生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劳逸适度,“久行伤筋,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注意衣着相宜,舒适合体,适时增减衣物,保证充足睡眠。
2.5 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是通过运动锻炼活动筋骨,调节气息,从而疏通筋络、调和脏腑气血,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运动养生一定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内炼精神,外炼筋骨四肢,内外和谐,经络畅通,气血调和,使机体达到全面的锻炼。
3 小 结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利用科学的方法,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细节,进行持之以恒、全方面的调养,而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有一个健康人生的基础,请珍惜生命,注意养生。
[1] 张龙君.中医与养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
[2] 吕素英.内科学及护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