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失语症古方剂探析
2013-04-08苏同生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
苏同生 苏 琪 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
中风是一种发展快、恢复慢、死亡率高、致残重的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中风失语症是中风后的常见并发症,占20%~38%[1]。祖国医学对中风失语症的认识较早,对其病因病机、治疗方药探析经历了历代嬗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创制了许多显效于临床的名方。医家所创制的名方体现了其学术风格及理论,反映其在特定知识背景下,结合临床实际,对现有理论在不同层次上的发挥和创新。因此,对历代方剂的研究是探索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和总结医家学术思想的有效途径,本文对中风失语症古代名方作以探析如下。
地黄饮子 古医家(刘完素)认为中风发病,多由内起,而非外中风邪,“所以中风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卒中也,亦非外中于风尔。由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内伤之中,尤以情志失调,五志过用为害最甚,“是以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由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故也”。偏瘫之由责在热郁而气血不通。其发病机制是由“热气太盛,郁结壅滞”而气血失于流通之故,基于如上观点,刘完素创制了地黄饮子名方,该方子载于《素问·宣明论方·卷二》,由生地黄、巴戟天、山萸肉、石斛、肉苁蓉、附子(炮)、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组成。主治瘖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等症。《医方集解》指出方中地黄以滋根本之阴。巴戟天、肉苁蓉、附子、官桂返还真元之火,左右余药,令水火相交,精神渐旺,风火自熄。但针对脑出血初期患者,我们应遵循刘河间说过的“凡觉中风,必先审六经之候,慎勿用大热药乌附之类”;为此,我们临床的经验是生地黄用量在每剂30g ~50g,而桂附仅用3~6g,巴戟天仅用12g,以符合刘河间创方剂之本意。由于瘖痱病变乃是气不到之处,也是病邪存留之所,只有依赖地黄较大量的投施;以及桂附推动,群药得各尽其职,才能使血得充、筋得强、肌肉得养、脑府得补充,瘖痱得除。
大秦艽汤 对于“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格,血弱不能养筋,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宜养血而荣筋”,该方源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由秦艽、甘草、川芎、当归、白芍药、细辛、川羌活、防风、黄芩、石膏、吴白芷、白术、生地黄、熟地黄、白茯苓、川独活组成,方中所用诸疏风之品为其特色,看似养血祛风,但却不是针对六经之形证而设,所用风药非为祛风,意在借其辛散之力,以疏通气血之郁滞,助养血药达于病所,以滋润筋脉,合于“气血不通”而致偏瘫之病机。是以“辛热治风之药,开冲结滞,荣卫宣通而愈……凡用辛热开冲风热结滞,或以寒药佐之尤良,免致药不中病而风热转甚也”。这充分说明了诸辛热风药之用意,又解释了伍用生石膏、黄芩、生地之奥秘。如此则用风药以开散结滞,疏通气血,而无火燥伤阴之虞;又使诸养血药无滋腻壅滞之苦。“热则风动,宜以静胜其燥,是养血也”。有人用大秦艽汤加减治疗中风病中经络,脉络空虚,风热瘀血,痹阻经脉证38例。结果:治愈14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9.4%。
神仙解语丹 出自《妇人大全良方》卷三。由白附子(炮)石菖蒲(去毛)、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十沸)、天麻、全蝎、羌活、白僵蚕(炒)胆南星(牛胆酿,如无,只炮)各30g,木香15g组成。用法:上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服20~30丸,薄荷汤下。无时候。主治心脾经受风,言语謇涩,舌强不转,涎唾溢盛。方取白附子、胆南星化痰开窍,天麻、僵蚕、全蝎熄风通络,木香辛香醒神,菖蒲、远志引诸药入心。本方妙在用羌活入督脉而贯通百脉,以开心音,《医学心悟》谓羌活“能治贼风失音不语”;薄荷汤送服,辛凉芳香,清利咽喉,开通声道,具向导之义。另外用木香也是本方的特色,《本草纲目》谓: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故上焦气滞用之者,乃金郁则泄之也。
综上中风失语是热郁而气血不通,郁结壅滞廉泉而成,临床选方在辛通用药为前提情况下,应该依不同兼见证区别应用方可凑效。
[1] Berthier ML.Poststroke aohosia:Epioleniology,plth ophysiolcgy and tredtmeriti[J].Drug aging,2005,22(2):163-182.
[2] 李 涛,周绍华.大秦艽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3期[J].中医研究,1995,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