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献血后护理服务不容忽视

2013-04-08林青

海南医学 2013年16期
关键词:血站献血者监护

林青

(海南省血液中心招募科,海南海口570311)

加强献血后护理服务不容忽视

林青

(海南省血液中心招募科,海南海口570311)

本文审述了献血者献血后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指出每一名无偿献血者都是采血护士的护理监护对象;要求采血护士对献血者献血后的诸多“注意事项”要陈述到位;为献血者提供有扶手靠背的献血后休息坐位不可忽视;嘱咐献血者离开采血车(间)时的“温馨提醒”切勿忘记;对献血者献血后的跟踪回访服务应该及时到位。只有这样,才是保证献血者献血后不发生献血事件的根本保证。

献血反应;护理服务;加强

我中心有一位曾经多次献血的固定献血者,采血结束经短暂休息后自己移动到一张没有靠背的圆凳子坐下来等待领取证书及纪念品,因为当时捐血车上献血的人很多,采血护士对其护理多少有点疏忽,并没有完全注意到他献血后的10 min休息时间是否足够。正是采血护士的一时大意,献血者因为献血后昏厥反应由圆凳子上忽然跌倒(中心规定献血者献血后必须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休息),撞破上软腭、上嘴唇等多部位造成血流满脸,痛苦万分。当班医生及护士立即上前扶起献血者,以医用纱布按压伤口止血,然后快速送到附近医院门诊急诊。结果患者因为上软腭、上嘴唇裂伤缝了5针。这次献血不良反应合并跌伤事件对献血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同时,对献血现场多名献血者也产生了很坏的影响。痛定思痛,我们认真剖析事件发生的原因,认识到今后我们的献血服务工作过程中,至少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从而减少和杜绝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1 献血者都是采血护士的服务监护人群

我们知道,首次献血者献血时容易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但并非多次献血的献血者就不会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只不过首次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多次献血的不良反应率较高。所以,在采血过程中,我们采血护士对首次与多次的献血者的护理监护应一视同仁,不分厚薄。首次献血与多次献血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只能说是概率多少的关系,指出前者在献血中出现不良反应是多见一些,而后者少见一些。采血护理工作除了精心面对初次参加献血的人群之外,对于多次(历次)参加献血的人群,同样也要细心做好监护服务。诱发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针头刺激产生疼痛是主要因素,其他各种因素只会反射性地对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刺激,造成神经传出冲动减小,致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就是对献血毫不畏惧的献血者,献血后移动坐位造成的体位的改变,人体重心变化会引起的自身血容量重新分布时,血容量的下降变化(负反馈)对大脑皮层也是一种反射性刺激,大脑的应答性反应表现导致传出冲动减小,心交感中枢的冲动减弱,心输出量的下降而脑供血供氧不足等,也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1]。因此,对于我们采血护士来说,采血护理监护是具体到每一位献血者的护理,才是我们应有的工作态度。而一旦厚此薄彼,都可能会因为一时的过失造成不良的后果。

2 献血注意事项的陈述务必到位

我们采血护士在每天的采血工作中,对献血者都会重复一句必须要说的话:献血后按压好采血针目;至少休息足10 min才能离开献血现场;回去2 d内要注意休息,适当增加点营养。这几句献血常用术语对于采血护士是老生常谈,但对于献血者却是至理名言。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在采血时段中向献血者强调到位,或者因人制宜的说明清楚,献血者就会遵照我们所要求的去做,献血不良反应及合并症就会少一些发生。反过来,如果我们的要求说明不到位,献血者听起来一知半解,或者根本听不清楚,那么,献血后献血不良反应及合并症就会多一些,这是我们在长期的采血实践中已经充分认识到的一个事实。由于我们服务对象是不同性别年龄、不同职业性格、不同文化程度层次的社会人群[2],区别对待只有根据不同的对象多说几句或少说几句的区别,而没有“新老献血者”的概念。所以,只要树立不厌其烦的服务态度,百问不厌的工作精神,这才是采血工作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

3 献血后的休息位置要选择适当

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不良反应,我们行业根据反应出现时间的不同,将其划分为早发、中发、迟发三段不同时期,而迟发性献血反应的特点是反应发生很突然,往往是献血者本人不知不觉就发生了。而献血中的早、中期反应很典型,反应都遵循一个由轻到重的过程,即头晕目眩、四肢变冷、冒冷汗、晕厥。献血者的上述症状一旦出现,采血护士立即终止采血给予恰当的处理(护理),患者就不会因为突然晕厥跌倒。迟发性献血反应的发生却不同,这时献血者已离开献血坐位,离开采血护士监护范围,如果发生意外,肯定得不到采血护士的相助。由于这种可能,采血间或采血车献血后的休息坐位尽可能设计为沙发式或者有围裙的椅子。这样,即使献血者忽然发生不测,也不会自由落体式向地面跌倒,只要是依托性瘫倒,由于有扶手靠背、围裙的保护,尽管如何也不可能造成意外伤害的危险(我们中心曾经发生过一例献血者返程昏厥跌倒合并颅内出血的个案)。所以在献血后的护理保健中,预防一时头昏跌伤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程度的献血反应只要经过常规护理,献血者的身体状态恢复都很快、很好。

4 献血者离开时要多说一句嘱咐的话

献血者献血结束离开捐血车时,都必须经车门台阶下车,由于车体结构原因,其上下台阶不可能很理想,所以,献血者下车是一个潜在危险因素。每当献血者离开时,我们的采血护士(工作人员)一定要温馨地提醒大家“下车时小心”、“慢走”、“路上一旦有头晕的感觉马上坐下休息”等,善始善终的献血后各种服务,就会收到尽善尽美的献血服务效果[3]。另者,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捐血车内的空调温度较低,如果是夏天季节,捐血车内外的温差甚大,献血者一旦由温度较低的车内走出来由于外界温度较高,人体的心血管立即受到温差因素的刺激调节,这时全身容量血管扩张,加上重力的作用,身体上部(脑部)一时供血供氧不足。如果献血者个体调节机制完善,通过机体的反馈反射调节,头晕目眩会很快得到纠正。如果献血者个体机体调节机制欠缺,反应表现向下发展,他会不自觉的跌倒,这就是问题较严重的一面。

5 献血者跟踪回访服务要及时到位

采血车在接受献血者的无偿献血活动中,由于条件的限制许多方面肯定很难满足《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对献血服务就有若干明确要求,血站采血场所大多设置都是捐血车,而捐血车空间面积狭小和流动性,根本不能实施规范的硬性要求。如采血车空间的制约不能设立太多的休息坐位,使得献血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时,为了增加当天的采血量满足供血需求,有些献血者拔针后就立即离去,使得献血后10 min休息护理的最低要求都没法做到。针对这种情况,献血后的跟踪回访服务一环就显得极其重要。献血者当天的献血过程及状况如何,哪一些献血者回去会出现献血不良反应,哪一些献血者回去会合并血肿或皮下瘀血,哪一些回去会产生心理障碍,只有我们采血护士最清楚。所以,一天采血工作之后,采血护士应将当天献血者的情况加以梳理,然后配合信息科工作人员有的放矢的进行回访服务。

总之,及时到位的跟踪回访服务使得我们的工作变得积极主动,毫无疑问,这个层面体现了血站采血护士对待献血者的无限关爱,体现了血站人对待献血者无微不至的诚信情怀。其实,跟踪回访也是血站招募定期自愿献血者的一大举措,使得更多的献血者不会因为不愉快的献血而止步于第一次献血。

[1]谭虹.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诱因分析及护理[D].中南六省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09:306.

[2]唐光梅.减少和减轻献血反应发生的护理对策[D].中南六省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08:216.

[3]陈涵薇.深化献血服务理念确保献血者满意[D].中南六省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09:281.

R472.9

B

1003—6350(2013)16—2468—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3.16.1021

2012-12-04)

林青。E-mail:874897084@qq.com

猜你喜欢

血站献血者监护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