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剖钢板与DH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2013-07-31汪秀平

海南医学 2013年16期
关键词:稳定型螺钉股骨

汪秀平

(怀宁县人民医院,安徽安庆246121)

解剖钢板与DH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汪秀平

(怀宁县人民医院,安徽安庆24612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DHS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及髋关节恢复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恢复总优良率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操作简单,适合基础医院推广应用。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动力髋螺钉;老年人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髋部骨折疾病,以中老年人骨质疏松者多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手术仍是目前治疗此类骨折的主导方案,临床对此类骨折治疗的内固定方案较多,动力髋螺钉(DHS)及股骨近端重建钉(PFN)时临床常用的固定方法,上述两种方法虽有一定固定效果,但未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2]。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是近年来新型的一种内固定材料,它与股骨上段外侧壁构有着较好的匹配效果,通过拉力螺钉对股骨头颈部固定,更符合此类骨折的生物学原理。为进一步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笔者通过分组对比的方法观察了股骨近端解剖钢板与DH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8例,全部患者均经X线片检查确诊,患者年龄均为60岁以上,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根据内固定方案不同,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男性26例,女性11例;年龄60~82岁,平均(68.12±5.61)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高处坠落伤6例,跌倒伤17例,重物砸伤2例;Evans分型III型31例,Ⅳ型6例;合并高血压16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11例,慢性支气管炎9例,合并症在两种以上患者1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6h~5d,平均(2.21±1.06)d。对照组31例: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60~83岁,平均(68.25±5.86)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5例,跌倒伤15例,重物砸伤1例;Evans分型Ⅲ型26例,Ⅳ型5例;合并高血压14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合并症在两种以上患者9例;受伤至就诊时间6 h~5 d,平均(2.26±1.08)d。本次研究均排除伴有恶性肿瘤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皮牵引,对于伴有内科合并症患者,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待患者全身状况平稳后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均给予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麻醉方式采用气管插管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时患者取平卧位,髋部略垫高,手术切口自股骨粗隆顶部向下延伸至大转子下方约5 cm处,逐层剥离,暴露股骨粗隆外侧,在C型臂机透视下进行牵引复位,纠正髋内翻,然后将锁定加压钢板贴附于粗隆及股骨近端后外侧,用克氏针自钢板预留针孔钻入做临时固定(利于调整钢板),用3枚克氏针呈“品”字形固定股骨颈骨折端,在C型壁机下复位效果及螺钉固定长度,然后拔出克氏针并拧入骨螺钉,确定钢板位置合适后拧紧滑槽孔螺钉,常规冲洗切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后逐层关闭手术切口。对于大转子骨折或转子部冠状面骨折患者,可从钢板上缘和下缘另用2~3枚螺钉固定,对于粉碎性骨折患者,若不能解剖复位,可将股骨稍作内移,复位后将颈干角适当增大后固定。对照组患者均采用DHS内固定方案治疗,麻醉方法、手术体位及切口与观察组相同,在C型壁机下自股骨大转子下约2 cm位于股骨颈正中处定位,并打入导钉,导钉位于股骨头关节面下约2 cm处正中,测量所用螺钉长度,用电钻扩孔,然后选择适当长度的套筒钢板,用螺钉将钢板与股骨上段进行固定,然后拧入加压螺钉。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情况,均给予1年以上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评定标准参照刘希贤等[3]研究标准,优:Harris评分90分以上;良:Harris评分80~90分;可:Harris评分70~80分;差:Harris评分70分或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例数37 31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手术时间(min)61.52±9.37 85.94±11.23 11.252<0.05术中出血量(ml)372.55±121.42 689.76±184.27 19.457<0.05术后引流量(ml)285.21±175.26 581.14±268.29 9.212<0.05

2.2 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5.85±1.47)个月,两组患者均在术后1年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髋关节恢复总优良率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1,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例)

3 讨论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髋关节骨折,以60岁以上老年人群多发,此类骨折的特点是内侧骨皮质断裂或者粉碎,且常合并包括小转子在内的后侧大骨块骨折,骨折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由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者多伴有其他内科疾病,且骨折疏松较为严重。以往,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经典方法,但用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欠佳,有关表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失败率高达24%~56%,且术后并发症较多[4]。股骨近端重建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虽有较好的固定效果,但不能降低此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因此,寻求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案,已成为临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重点课题。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是近年来新型的一种内固定治疗方案,它与DHS及PFN相比最大的优点是更符合治疗骨折的生物学原理,它可通过3枚拉力螺钉从不同的角度固定股骨头颈部,钉板结合较为灵活,从而代替了以往单根主钉的固定模式,在增加钉与骨道接触面积的同时,增强了内固定的抗旋转能力,且手术操作简单,尤其对于骨质疏松严重患者,可增加骨折近端的稳定性。而DHS等内固定方法多采用粗大的主螺钉固定股骨头颈部,这不仅容易造成外侧壁骨折,而且单根螺钉不能合理的分配载荷,很易使应力集中,导致骨折线沿螺钉方向向颈内延伸或扩大,从而导致患者术后发生骨折移位或髋内翻[6]。与DHS相比,骨折近端解剖钢板对股骨近端外侧壁有较好的包容作用,3枚拉力螺钉可从不同角度固定股骨头颈部,这就有效避免或减少了术中外侧壁骨折,且钉板间的应力载荷分布均匀,从而避免了术后骨折移位或髋内翻等并发症。Pajarinen等[7]研究发现,无论是DHS还是PFN内固定方法,其术后6周内患者均会有不同程度的颈干角减少,颈干角是股骨近端稳定性的重要标志,颈干角减少后会增加骨折部位的剪切力,从而可使螺钉在股骨颈内的切割力增加。实际上,颈干角丢失、内固定松动及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有着密切关系,其根源是骨折端不稳定,若适当增大颈干角,虽可减小骨折端的剪切力,促进骨折愈合,但增大颈干角会消弱DHS内固定物的强度,且安装较为困难。因此,笔者认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更适合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5..85±1.47)个月,两组患者均在术后1年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髋关节恢复总优良率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表明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操作简单。笔者认为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虽有上述诸多优点,但应该注意的是,患者术后不宜早期下床活动,可鼓励患者早期无负重功能锻炼,在骨折愈合后逐渐开始负重锻炼。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操作简单,适合基础医院推广应用。

[1]胡飞,尚希福,赵其纯,等.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4):252-255.

[2]宋世锋,徐孟凡,陈世强,等.动力髁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76-79.

[3]刘希贤,曹永东.影响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疗效的有序Logistic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9,18(7):281-283.

[4]Audige L,Hanson B,Swiontkowski MF.Implant-related complicationsinthetreatmentofunstable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s: screw-intr-amedullary nail devices[J].Int Orthop,2003,4:197-203.

[5]高宇亮,孙晓智,王庆.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35例[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24,27.

[6]王兆杰,安荣泽,齐新文,等.小转子复位固定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4):312-313.

[7]Pajarinen J,Lindahl J,Savolainen V,et al.Femoral shaftmedialisati-on and neck-shaft angle in unstable p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J].Internationa Thopaedic,2004,28:347-353.

R683.42

B

1003—6350(2013)16—2433—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3.16.1003

2013-03-25)

汪秀平。E-mail:wangxp7968@sina.com

猜你喜欢

稳定型螺钉股骨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