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顽固性便秘伴粪石性肠梗阻继发巨结肠患者的术后护理

2013-04-08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24期
关键词:顽固性造口肠梗阻

陈 娟 谢 萍 王 艳

陈娟:女,本科,主管护师

粪石性肠梗阻是由于肠内粪石等引起的一种机械性肠梗阻,早期诊断困难,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性粪石性肠梗阻日益增多[1]。顽固性便秘导致结肠长期储存粪便,结肠顺应性减弱,继发巨结肠,诊断时往往仅满足于顽固性便秘而忽略了巨结肠的存在[2]。我科收治1例顽固性便秘伴粪石性肠梗阻继发巨结肠患者,经过精心治疗护理,顺利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76 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干结呈羊粪状,3~4 d 排便1 次,有便意,患者经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无效,间断服用泻剂辅助排便,初用时效果显著,后疗效逐渐变差,需更换药物。3月前,患者自觉便秘症状加重,依赖灌肠辅助排便,目前患者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4 d,于2012年11月16日收入院,全腹CT 示:升结肠、横结肠及降结肠明显扩张、积气,管腔内大量粪石残留。诊断为顽固性便秘伴粪石性肠梗阻继发巨结肠。患者近3 个月体重下降10 kg,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4 分。于19日在全麻下行结肠次全切除联合直肠后升结肠直肠侧侧吻合(金陵术)及回肠造口术。术后治疗措施为:帕瑞昔布钠注射液40 mg 每8 h 1 次,静脉推注止痛、抗炎、抑酸、补液,胃肠减压及腹腔双套管引流,回肠造口接肛门袋,留置尿管。术后1 d 患者回肠造口排气排便,术后2 d拔除胃管和尿管,饮水、进米汤无不适。术后3 d,患者进米汤、面条后感觉上腹部不适,不能恢复正常饮食,予口服肠内营养粉剂(安素)溶液,回肠造口排出黄色水状粪便1 L。术后7 d 拔除腹腔双套管,NRS2002 评分3 分,患者26日痊愈出院。

2 护 理

2.1 腹腔双套管的护理 本例患者置入腹腔双套管的目的是预防吻合口漏,促进吻合口愈合。因患者皮肤对胶布过敏,使用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螺旋法固定腹腔双套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标识清晰。调节冲洗液灭菌注射用水30~40 滴/min,总量3000~5000 ml/d。调节负压至-10 kPa 左右,患者腹腔双套管开始引流液为淡黄色,逐渐转清。患者血压平稳后床头抬高30°~45°,利于呼吸及引流。每班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挤压并及时清除管内堵塞物,上下提拉、转动进水输液皮条,避免被肉芽组织沾黏,保持引流通畅。

2.2 回肠造口护理 由于小肠液pH 值约为7.6,成人每天分泌量为1~3 L[3],回肠造口排泄物中含有消化酶,会腐蚀皮肤,粪便稀薄,如果护理不当,造口周围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护理要点:(1)造口的观察。本例患者回肠造口黏膜呈鲜红色,表面光滑而湿润。患者术后1 d回肠造口排出墨绿色稀水便50 ml。(2)排泄物观察。本例患者回肠造口所排出的是黄色水状粪便,没有渣滓,术后3 d 每天量>1 L,遵医嘱添加口服膳食纤维后,排出黄色糊状粪便。(3)造口周围皮肤护理。该患者皮肤敏感,故用温开水洗净造口周围皮肤,然后用软纸抹干,喷上造口护肤粉,贴3 M 皮肤保护膜,效果较好。

2.3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老年病人各器官代偿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术后应激反应重,合成代谢慢,普遍存在营养不良[4],所以术后行合理肠内营养可保护胃肠黏膜的完整性,同时增强免疫功能[5],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该患者术后3 d 口服肠内营养液(安素),因安素粉口感好,病人容易接受。开始予55.8 g 安素(6 匙)+200 ml 温开水(≤50 ℃)冲服,3 次/d,口服期间抬高床头30°~45°,以防反流。患者当日感觉上腹部腹胀减轻,2 d 后过渡至安素6 次/d,口服肠内营养液前后协助患者温开水漱口,增加患者舒适。肠内营养初期患者回肠造口排出稀水便,遵医嘱添加水溶性纤维素口服后,回肠造口排出的是稀便,患者无腹痛、腹胀,血电解质、血清蛋白值均达正常值。开始口服肠内营养液的前3 d,1 次/6 h 监测血糖,血糖波动在5.1~7.6 mmol,后改为1 次/12 h。准确记录出入量并观察营养状况,患者术后7 d 体重增加了1 kg,NRS2002 评分3 分。

2.4 运动指导 患者术后1 d 使用五指疼痛评分4分,协作患者床上活动及抬臀运动(4 次/d,5 min/次),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术后2 d,协助患者双腿下垂,在床边坐10~15 min,无头晕等不适后,两人搀扶患者在床边站立5 min,逐渐过渡至在床边缓慢走动5~10 min,术后3 d 患者走动时间增加至20 min,2 次/d,术后4 d 患者能在病区走廊步行20 min,3 次/d。术后5 d,患者处于康复期,指导进行爬楼运动,开始每次爬半层(13 级楼梯,每级22 cm),在耐受的基础上每次加半层,时间由15 min 增加至20 min,并请家属搀扶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术后6 d 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即提肛运动),20~30 个/次,3 次/d,防止肛周括约肌松弛和下垂。

3 小 结

老龄化、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改变使得人群中便秘发生率升高,泻药的滥用增加了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便秘患病比例,其造成的生理和心理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6,7],特别是病程长、存在结肠慢运输和出口梗阻两种病理改变,即混合型便秘。采用的手术方式为金陵术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施行结肠次全切除解除了慢传输病因,同时行升结肠直肠(后壁)侧侧吻合,纠正了盆底解剖和功能紊乱,从而解除了出口梗阻病因[8],预防性回肠造口可促进吻合口愈合。

术后加强患者腹腔双套管、回肠造口、肠内营养支持、运动指导等护理,对确保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 苏军凯,张鸣青,王爱民,等.老年粪石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1):51-53.

[2] 黄忠诚,刘 祺,李树根,等.慢传输型便秘合并成人巨结肠32例临床诊治[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12):941-943.

[3] 杜永红,郭秀君,金黑鹰,等.无支撑回肠造口在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中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477-1478.

[4] 陈月英,吴翠丽.胃肠外科老年病人术后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的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6):383-384.

[5] 潘爱红,于卫华,胡小欧,等.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3):623-625.

[6] Wald A,Scarpignato C,Mueller-Lissner S,et al.A multinational survey of prevalence and patterns of laxative use among adults with serf- defined constipation[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8,28(7):917-930.

[7] Wald A,Mueller-Lissner S,Kamm MA,et al.Survey of laxative use by adults with self- defined constipation in South America and Asia:a comparison of six countries[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0,31(2):274-284.

[8] 李 宁.重视顽固性便秘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12):915-919.

猜你喜欢

顽固性造口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増液促动汤治疗顽固性便秘8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