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3-04-07董玉红张金玲郭秀婷

山东医药 2013年27期
关键词:上肢患肢根治术

董玉红,张金玲,郭秀婷

(唐山工人医院,河北唐山 063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 ~10%,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的首选方法[1]。功能锻炼是乳腺癌术后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2],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水肿消退及手术部位皮肤浅感觉、肩关节运动幅度的恢复[3],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由于生理、心理等原因所致负性情绪的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常不能有效地实施功能锻炼,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2012年1~10月,我们对6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了认知行为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于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36例,均为女性,年龄30~62(47±6.7)岁;其中城市居民113例,农村居民23例。纳入标准: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无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无严重脑血管并发症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8例,其性别、年龄、体质量、病情、居住地及文化程度等无统计学差异。

1.2 术后管理方法 两组均予乳腺外科术后常规管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①心理干预: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容易产生负性情感,尤其是年轻女性,常因担心第二性征缺失、缺少女性吸引力而出现自卑、忧虑,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要耐心与患者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其内心的感受及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鼓励患者参加正常的社会活动。②认知干预: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鼓励患者释放自己的情感,说出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及需求,同时向患者传达最新的正面医疗信息,帮助患者意识到自身不良认知与康复障碍的关系,从而纠正认知偏差、提高功能锻炼的依从性。③行为干预:向患者简单介绍乳腺癌的相关知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训练方法及患侧上肢的注意事项等;发放科室自制的康复操图册,并播放录像;定期召开座谈会、病友会;每周3次由专职护士带领患者进行康复操训练,每天由责任护士督促检查训练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出院后采用电话回访了解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并针对个体训练情况提供指导,纠正训练偏差。

1.3 效果评价 ①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术后2周采用科室自制乳腺癌术后康复训练知识问卷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术后饮食内容、功能锻炼时间及方法、患肢注意事项、自我保健等20个问题。60分以上定为掌握,60分以下为未掌握。②患肢功能恢复程度:术后3个月随访测评,与术前相比上举高度差距≤5 cm,外展达180°,旋转达360°为优;上举高度差距≤10 cm,外展达150°,旋转达300°为良;上举高度差距≥20 cm,外展达 90°,旋转达 270°为差[4]。③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记录两组上肢水肿、上肢麻痹或活动受限、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2周康复知识掌握情况 干预组掌握60例(88.24%)、未掌握 8 例(11.76%),对照组分别为49 例(72.06%)、19 例(27.94%),干预组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患肢功能恢复程度 术后3个月患肢功能干预组为优 33例、良 23例、差 12例,优良率为82.35%,对照组分别为 20、26、22 例及 67.65%,干预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组出现上肢水肿5例、上肢麻痹或活动受限8例、皮下积液5例、皮瓣坏死0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46%,对照组分别为9、15、10、2例及52.94%,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3 讨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由于患侧上肢活动受限,易导致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研究显示,患肢早期功能锻炼能促进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排除,从而减轻肢体疼痛、肿胀[3];还可增强肌肉力量,松解和预防粘连,最大程度的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5]。此外,患侧上肢功能锻炼还是预防并发症的主要措施[4]。对癌症的恐惧、对疾病及术后康复知识的模糊认识以及术后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生活习惯改变等,使乳腺癌患者术后易产生焦虑、紧张、消沉、茫然等不良情绪而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功能锻炼,常造成瘢痕挛缩而影响患肢功能,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故心理状况是决定患者能否有效恢复肢体功能的重要因素[7];同时,癌症患者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信息[8],早期功能锻炼信息的获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7]。

认知行为干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干预方法,其主要着眼点为患者错误或歪曲的认知问题,即通过改变患者对人、对己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改善心理问题[9]。本研究显示,干预组康复知识掌握率及患肢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能原因为认知行为干预有下列作用:①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从而消除负性情绪,提高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②使患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发生变化,从而能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并提高自身健康维护能力[10],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提高其对功能锻炼的主动性,从而改善患肢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吕妹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3(9):126-127.

[2]夏桂兰,万诗燕,严云丽.不同文化程度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认知与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26(4):78-80.

[3]宋平.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早期渐进式功能锻炼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前沿,2009,4(19):58-59.

[4]黄丽华,刘超敏,张艳华.认知行为干预对骨折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2):4158-4159.

[5]胡文芳,周琼.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8):1569-1570.

[6]李少兰,陈瑞珍,阮晓玲.分期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1,11(1):97-99.

[7]隆自菊.乳腺癌术后上肢早期功能锻炼和护理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492-493.

[8]庞永慧,茅传兰.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5):91-93.

[9]王虹,李奉珍,康怀兰.认知行为干预对住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1):44-45.

[10]王清,廖秋雄,赵亚丽,等.认知行为干预对首次确诊糖尿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0):1489.

猜你喜欢

上肢患肢根治术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