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山集》与《青山续集》四库提要辨正

2013-04-07

关键词:诗题四库宋史

罗 凌

(三峡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四库馆臣所撰《四库全书》各书提要,是治学的入门捷径,循此可以事半功倍,余嘉锡先生评价“《提要》之作,前所未有,足为读书之门径,学者舍此,莫由问津。”[1]51章培恒先生说:“各书提要不仅能对该书作出扼要介绍,有时还有颇为精辟的见解或重要的信息。”[2]2但是章先生并非简单的揄扬,“同时也应该看到,《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有些提要实在写得不怎么样,有的泛而不切,有的判断不当,个别的更流于谩骂。”[2]2-3四库提要篇帙繁多,兼成于众手,失误亦在所难免,前贤已有大宗论述。笔者续貂,就《青山集》与《青山续集》四库提要,作具体而微的辨正,以补四库提要撰著之疏失。

《青山集》三十卷,北宋郭祥正所撰,其四库提要共计1263 字[3]1332。因为提要的撰稿人对郭祥正个人、郭祥正与王安石之间的关系以及《青山集》文本内容本身皆谈不上熟悉,故其提要暴露出不少问题:张冠李戴的描述有之,隔靴搔痒的评价有之,更有颠倒是非的论断,与其他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经典性提要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误导后世学者,不能不揭出其弊。孔凡礼先生这样评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从总的方面说,无疑是一部规模宏伟的学术著作。正如许多著名著作难免有失误甚至重大的失误一样,《青山集》这一条就是《提要》比较大的失误。”[4]165但是孔先生没有具体展开考辨。《青山续集》七卷[5],题名郭祥正所撰,四库馆臣不明《青山续集》抄本的渊源,不能分辨其中杂有郭祥正同时期诗人孔平仲近五卷的诗作,而且为这些阑入作品所提供的信息误导,其提要居然大段抄袭《青山集》的四库提要,影响极坏。比较有意思的是,《四库全书总目》收录有《青山集》的提要,但是不收《青山续集》的提要。司马朝军一针见血地指出:“《总目》对于某些图书的辨伪态度不端正,先入为主,一见到异端之作便以感情代替理性,最终失掉理性。《总目》的辨伪方法也颇有漏洞,逻辑上不严密,推论上多臆测,从义例、思想、文笔三方面辨伪均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6]330这些意见其实都可以在这两篇提要中得到体现。

首先我们看《四库全书总目》所收《青山集》提要,如介绍郭祥正的生平:

1、“熙宁中举进士,官至汀州通判,摄守漳州。”[3]1332

辨正:郭祥正(1035-1113)举进士是否在熙宁中?史无明述。《宋史》卷四四四记载为“举进士,熙宁中,知武冈县。”[7]13123并没有限定郭祥正举进士的时间是“熙宁中”。据孔凡礼先生《郭祥正事迹编年》研究,郭祥正十九岁中皇祐五年(1053)进士,除秘阁校理,授星子主簿,不久弃官归[8]535。可见,《四库全书总目》所谓“熙宁中举进士”,时间限度的表述并无史实依据。

2、“《续集》七卷,晁氏、陈氏均不载,《宋史·艺文志》亦不著录。前后无序跋,莫审谁所编次。然核其诗格,确出祥正,非后人所能依托。”[3]1332

辨正:《续集》著作权“确出祥正”的判语不实。《青山集》提要所说《续集》指《青山续集》,共七卷。提要从诗格的角度判断《青山续集》七卷“非后人所能依托”,颇具识力。然而这种判断并非绝对的内证,比较危险,事实亦证明这种判断的失误。钱钟书先生指其为伪书,后经孔凡礼等人辨析,实为真伪相掺的一个抄本,前二卷为郭祥正的诗作,后五卷基本是同时期诗人孔平仲的诗作[4]165。故“确出祥正”一语,未免绝对。反倒是《青山续集》四库提要下语更为稳妥:“此本前后无序跋,莫审谁所编次,然核其词意,确为宋人旧本,非后人所能依托也。”[5]757只判定为“宋人旧本”,并不指明为郭祥正的作品。

3、“集中留漳南诗甚多,则史所云知端州后复弃官者非也。”[3]1332

辨正:《宋史》本传记载郭祥正后期仕履,“时祥正从章惇察访辟,闻之,遂以殿中丞致仕。后复出,通判汀州,知端州,又弃去,隐于县青山,卒。”[7]13123郭祥正“留漳南”,指元丰五年(1082)摄漳州,本在“通判汀州(元丰初)”之后,知端州(1086)之前,而且在完成知端州任后,郭祥正于元祐四年(1089)以五十五岁之年请老归隐青山,也就是说,“史所云”确为事实,《四库全书总目》“史所云知端州后复弃官者非也”则属臆断。

4、“而岑探构乱之事,史未及详,则亦漏书也。”[3]1331

辨正:“岑探”当为“岑深”,史有记载,并非“漏书”。提要判断的依据是《青山续集》卷二,其《新昌吟寄颖叔待制》诗云:“元祐丙寅冬,新昌有狂寇。名探其姓岑,厥初善巫咒。”[5]782诗题所涉“颖叔待制”指蒋之奇,“元祐丙寅”为元祐元年,《宋史》卷三四三云:“(蒋之奇)知广州。妖人岑深善幻,聚党二千人,谋取新兴,略番禺,包据岭表,群不逞借之为虐,其势张甚。之奇遣钤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加宝文阁待制。”[7]10917诗题所谓“新昌”之沿革,与“新兴”有关。《方舆胜览》卷三十七记载:“唐又置新州,改新昌郡,复为新州。后国朝因之。升威塞军节度。今领县一,治新兴。”[9]676与《宋史》“谋取新兴”有一致处。又,诗中所记“厥初善巫咒”,亦与《宋史》所记“妖人岑深善幻”相协。而且《续通志》卷三五八亦有类似记载:“元祐初,进天章阁待制,知潭州。御史韩川等皆言之奇小人,不足当斯选,改集贤殿修撰,知广州。妖人岑深聚党二千人,势张甚。之奇遣钤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加宝文阁待制。”[11]634

5、“《青山集》载《送蒋颖叔待制拜六路都领》诗云:‘廊庙之材终大用,愿敷和气及岩幽。’自注云:‘予已乞骸,将归旧庐。’《再送颖叔》云:‘云间骥尾终难附,梅子黄时公自归。’自注云:‘公屡有佳句,见约同归。’”[3]1332

辨正:所谓“《送蒋颖叔待制拜六路都领》”一诗,《青山集》中并无。根据提要所录诗句,实当为《青山集》卷二十二《送颖叔待制拜六路都运之命》,“廊庙之材”,四库本《青山集》为“廊庙乏材”,一字之变,褒贬大异;“愿敷和气”,《青山集》为“愿均和气”[10]700。尤其令人注意的是,《青山续集》四库提要有类似的文字:“又《青山集》载《送蒋颖叔待制拜六路都运》一诗云‘廊庙乏材终大用,愿均和气及岩幽。’”[5]758诗题更为准确,而诗句文字与四库本《青山集》并无讹舛。又,提要载另一首诗题《再送颖叔》,实当为《青山集》卷二十八《再送颖叔待制度岭》。

6、“惟史称祥正以上书谀颂安石,反为安石所挤,坐是偃蹇以终。而《续集》内有《熙宁口号》五首。”[3]1332

辨正:“《熙宁口号》五首”并非郭祥正的作品,实为同时期诗人孔平仲的作品。诚如孔凡礼先生所说:“《提要》的作者是把郭祥正和王安石放在一起评论的,所云‘谀’,所云‘挤’,是在否定王安石的前提下否定郭祥正。”[4]162这种否定,论据被偷梁换柱,所责非其人,故郭祥正不应受其责,也就是说,提要对于郭祥正的批评毫无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司马朝军在《四库全书总目精华录》尚以为“《续集》既非郭祥正之作,则‘其中纪述颇足与史传相参考’以下一大段文字几成虚文。”[12]753有一点以偏概全,因为毕竟《续集》前两卷是郭祥正的作品,而且与史传颇有联系。

7、“《青山集》有《奠王荆公坟三首》云:‘大手曾将元鼎调,龙沉鹤去事寥寥。’又云:‘平昔偏蒙爱小诗,如今吟就谁复知’云云,又不似见排于安石者,其是非自相矛盾。盖述知己之感,所以自明依附之因;刺新法之非,所以隐报摈斥之憾。小人褊躁,忽合忽离,往往如是,不必以前后异词疑也。”[3]1332

辨正:《奠王荆公坟三首》当为《奠谒王荆公坟三首》,提要脱一“谒”字[10]736。郭祥正终生对王安石尊礼有加,于新法并无讥刺,《临川文集》卷七十四《与郭祥正太傅书》:“某叩头,承示新句,但知叹愧。子固之言,未知所谓,岂以谓足下天才卓越,更当约以古诗之法乎!哀荒未能剧论,当俟异时尔。闻有殇子之衅,想能以理自释情累也。某罪逆荼毒,奄忽时序,诸非面诉无以尽。”[13]788足见二人交契之深,提要所云“其是非自相矛盾”,包括推论的文字“盖述知己之感,所以自明依附之因;刺新法之非,所以隐报摈斥之憾”,以及对郭祥正人品“小人褊躁,忽合忽离”的评判,皆属不实之词,实为提要撰稿人不清楚《青山续集》中混有孔平仲的诗作(清江三孔皆旧党拥趸,明确反对新法)而误下判语。对于这一节,孔凡礼先生评论说:“《提要》的撰稿人,没有调查研究,把孔诗说成郭诗,然后大骂一通,这对于郭,真是天大的冤枉。”[4]165

8、“王十朋《东坡集注》又有祥正《观东坡画雪有感诗》二首,《青山集》俱失载。”[3]1332

辨正:“画雪”,颇难理解。检王十朋《东坡诗集注》卷十四,其诗题《次韵郭功甫二首》下有王十朋小字注语:“子仁、功甫观先生画雪雀有感作诗寄恵州云:‘平生才力信瑰奇,今在穷荒岂易归。正似雪林枝上画,羽翰虽好不能飞。’后先生北归,又用前韵寄诗云:‘秋霜春雨不同时,万里今从海外归。已出网罗毛羽在,却寻云迹帖天飞。’今次其韵也。”[14]266这一段记载有一点可以明确,即是东坡画雪雀,并非“画雪”。又《声画集》卷八记载有“《观东坡画雪鹊有感作诗寄恵州》”[15]916,诗题下题名为“郭功甫”,结合王十朋的注释,正是郭祥正这首诗比较完整的诗题,尽管有“雀”、“鹊”之别。

再者,《青山续集》四库提要云:

9、“《宋史·艺文志》、马端临《经籍考》及晁公武《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题》诸书止载《青山集》三十卷。”[5]758

辨正:《宋史·艺文志》卷二百八记载“《郭祥正集》三十卷”[7]5371,书名并非记录为“《青山集》”。

10、“《宋史》本传祥正致仕后居于姑孰,不复干进,所居有醉吟庵,久之,起为通判汀州,后知端州,复弃去,家于当涂之青山以卒。”[5]758

辨正:提要此处所谓“《宋史》本传”关于郭祥正的具体情况,其实并非《宋史》郭祥正本传的内容,而是《东都事略》卷一一五的记载:“祥正遂屏仕,居于姑孰,不复干进,所居有醉吟庵。久之,起为通判汀州。后知端州,复弃去,遂家于当涂之青山以卒。”[16]1793-1794《宋史》本传相关的记载即尾句所谓“遂以殿中丞致仕。后复出,通判汀州,知端州,又弃去,隐于县青山,卒。”[7]13123

更加令人难以理解的是《青山续集》四库提要共计1026 字,然而至少百分之九十的内容全抄《青山集》提要。笔者检查二份提要的校上时间,《青山集》四库提要:“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总校官臣陆费墀。”[10]573《青山续集》四库提要:“乾隆四十三年七月恭校上。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总校官臣陆费墀。”[5]759《青山续集》四库提要足足要晚于《青山集》两年多,尤其在《青山集》四库提要已经撰写完成之后,应该由此精益求精,然而事不尽然。与《青山集》有关的四库馆臣分别为“详校官中书臣闵思懿、侍读臣孙球覆勘、覆校官博士臣刘光第、校对官中书臣王王宾、誊录监生臣蓝嘉璐。”[10]571和《青山续集》有关的四库馆臣分别为“详校官庶吉士臣初乔龄、侍读臣孙球覆勘、总校官庶吉士臣何思钧、校对官编修臣秦泉、誊录监生臣华春芳。”[5]757但是个中信息不能寻绎到有关提要撰写者的直接线索。《四库全书》提要的撰写责有攸归,《青山集》四库提要的撰写本来不成功,《青山续集》提要的抄袭更加拙劣,从以上分析看来,至少签署姓名的所谓“详校官”、“侍读”、“覆校官”、“总校官”、“校官”以及“誊录监生”一干人等,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青山集》提要的撰写,其实细致检索文献资料就不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如果说《青山集》提要的错误还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稍稍谅解,那么《青山续集》四库提要所犯的过错,则完全属于学术态度不端正的范畴。四库提要之所以显示出参差不齐的水平,章培恒先生归纳说:“首先是由于乾隆皇帝编纂《四库全书》本有其政治目的,《四库全书总目》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自不得不贯彻其政治意图……其次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者虽然都可以称为学者,但学术水平高低不一,在思想上也颇有歧异。”[2]3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四库馆臣在提要撰写方面,尽管总纂官纪昀声称“殚十年之力,始勒为《总目》二百卷,进呈乙览。”[17]156但是至少在部分文献上他们还是犯了态度不够严谨的错误,也可以看出四库提要撰写中难以避免的混乱和监管不力之处。《四库全书总目》最后弃《青山续集》的四库提要于不顾,也表明了纪氏对《青山续集》提要的态度。

[1]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序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章培恒.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永 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孔凡礼.孔凡礼古典文学论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5]青山续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16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6]司马朝军.四库全书总目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脱 脱,等.宋史:卷444[M].北京:中华书局,1977.

[8]郭祥正集·附录一[M].孔凡礼,点校.合肥:黄山书社,1995.

[9]郭祥正.青山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16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0]祝 穆.方舆胜览:卷37[M].施和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3.

[11]清·嵇 璜.续通志:卷358[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97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2]司马朝军.四库全书总目精华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3]王安石.临川文集:卷74[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4]王十朋.东坡诗集注:卷14[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09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5]孙绍远.声画集:卷8[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49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6]王 称.东都事略:卷115[M].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丛刊,1991.

[17]纪晓岚文集·诗序补义序[M].孙致中等,点校.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诗题四库宋史
“四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
复古与叙记:论韩愈诗歌的制题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诗题漫议
“情—理—情”模式与《宋史·苏轼传》文本的形成
Contents and Abstracts
《宋史》中的宋代宗族义庄考
明诗制题之叙事*
四库学研究专辑
诗题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