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结肠镜下微波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3-04-07王朋录张永胜
王朋录,张永胜
(莘县第三人民医院,山东莘县252427)
大肠息肉是指大肠黏膜表面突向肠腔内的隆起物,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其诊断主要靠纤维结肠镜,不但可发现息肉的部位、大小,还可活检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目前,大肠息肉(特别是大肠腺瘤)一经确诊,应立即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黏膜下层剥离术、息肉高频电切术等,这些治疗方法虽然效果较好,但术中出血和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较高。2009年2月~2012年2月,我院采用纤维结肠镜下微波治疗大肠息肉患者140例,效果较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选择在我院确诊的大肠息肉患者260例,男165例、女95例,年龄5~68岁,单发息肉158例、多发息肉102例,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并排除癌变。共发现息肉465枚,术前对纤维结肠镜活检标本行病理检查诊断大肠息肉396枚,其病理类型为腺瘤性息肉248枚、增生性息肉95枚、炎性息肉49枚、幼年性息肉4枚;病灶位于直肠320枚、结肠145枚;有蒂息肉198枚,无蒂息肉267 枚;息肉直径 <0.5 cm 168 枚,0.6 ~1.0 cm 159枚,1.1 ~2.0 cm 92 枚,2.0 cm 以上 46 枚。根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140例、对照组120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术前均行肠道清洁准备,并依据患者病情不同、术者的习惯和客观条件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经内镜活检孔插入微波天线,微波输出功率视息肉大小而定。对直径<0.5 cm的息肉采用顶部点灼法,直接对息肉顶端烧灼治疗,一般2~5次即可,直至息肉发白、碳化或脱落;直径0.6~1.0 cm的息肉采用多点烧灼配合顶部点灼,在息肉基底部分2∶00~4∶00位置点灼,必要时在息肉顶部烧灼,直至息肉发白、碳化;直径>1.1 cm以上的无蒂或有蒂息肉采用环触法环绕息肉基底部或蒂部多点烧灼,特大息肉配合深部插入法适当烧灼,直至息肉发白、干枯或发紫碳化;对有长蒂息肉直接从蒂部烧灼,烧灼点选择距肠壁间0.2~0.4 cm,采用点触法或环触法,直至息肉顶部发紫,烧灼部发白、碳化。对照组采用高频电切除息肉。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腹部不适、肛门下坠、少量便血、肠穿孔等)。
1.2.2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息肉全部脱落,经1个月~1年随访复查无复发;基本治愈:息肉全部脱落,经1个月~1年随访复查残存根部息肉组织;复发:息肉脱落后,随访1个月~1年复发。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125例,基本痊愈8例,复发7例,一次性治愈率为89.3%、总有效率为95.0%、术后复发率为5.0%;对照组分别为82、20、18例,一次性治愈率为 68.3%、总有效率为85.0%、术后复发率为15.0%。两组一次性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P均<0.05。
2.2 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腹部不适12例、肛门下坠7例、少量便血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1%;对照组分别为 32、16、9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1。
3 讨论
大肠息肉可简单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两类,前者包括腺瘤、家族性或非家族性息肉病等,非肿瘤性息肉包括错构瘤、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大肠息肉多数无临床症状,也可表现为便血、腹泻、腹部不适等。间断性肉眼血便是大肠腺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病灶位于直肠者常见粪便表面带血,息肉位置较高时粪便呈暗红或与粪便相混的紫红血块,大量出血少见。结肠镜检查可诊断息肉的部位、大小、数目,并可活检行组织病理学诊断;钡灌肠结肠造影诊断阳性率低,漏诊率较高[1]。结肠腺瘤一经发现,应立即行手术治疗。
已有资料表明,大多数大肠癌为腺瘤癌变,且随着腺瘤性息肉直径增大,其癌变率同步增高。而增生性、炎症性、幼年性息肉癌变率较少[2],但大多数可分化演变成腺瘤[3]。本研究发现大肠息肉465枚,病理检查396枚,其中腺瘤性息肉248枚、增生性息肉95枚、炎性息肉49枚、幼年性息肉4枚;248枚腺瘤性息肉中,直径为2.0 cm左右,均不超过4.0 cm,均未发现癌变病例,可能与例数较少、病程较短、息肉不大等因素有关。提示早期发现息肉并即刻治疗是预防大肠癌的有效措施。
目前,大肠息肉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黏膜下层剥离术、息肉高频电切术等,虽然效果都较好,但术中出血和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与这些方法比较,微波烧灼术具有安全有效、无痛苦、无出血、并发症少等优势[4]。因微波仅对息肉或腺瘤进行点灼和对瘤体内部加热,其对组织的穿透作用小而不向外散热、对周围组织损伤轻微,故对息肉及腺瘤进行凝灼可有效止血,并发症较轻微、较少。本研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如腹部疼痛不适、肛门坠胀、便血等)发生率仅为17.1%,且均在治疗后1~2 d症状消失,不需治疗处理;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5%,且在5~7 d才逐渐好转。高频电切除息肉术后立即出血的原因常见于65岁以上老年、息肉大于1.0 cm有蒂息肉或侧向生长的肿块及电切时电流模式和通电前不慎切割;而微波烧灼术可有效避免上述缺陷。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一次性治愈率为89.3%、总有效率为95.0%、术后复发率为5.0%,而高频电切术的一次性治愈率为 68.3%、总有效率为85.0%、术后复发率为15.0%,两组一次性治愈率、总有效率、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纤维结肠镜下微波治疗大肠息肉的治愈率高,且复发率低。微波烧灼治疗大肠息肉的复发率低,可能与其对息肉基底部及周围黏膜组织凝灼清除彻底、无残留死角有关,术后1个月~1年复查时仍可对少数未能一次彻底清除的残留部分再次彻底点灼,根除可能再生的息肉组织。而高频电切术对息肉基底部及周围黏膜很难进行彻底处理,如操作不慎可致肠黏膜过度损伤出血,甚至可能发生肠穿孔,故其复发率较高[5]。
综上所述,纤维结肠镜下微波治疗大肠息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宋振梅,樊艳华.大肠出血的常见病因、鉴别及诊治[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6):18-21.
[2]刘光英,阳新,刁红亮.大肠癌182例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8,14(4):438-440.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20-424.
[4]罗敏.微波治疗大肠息肉疗效及安全性报告(附411例)[J].大肠肛门外科杂志,2005,11(2):152-153.
[5]李荣洲,郑超秀,蔡积武,等.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大肠息肉142 例[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3,15(5):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