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上林主任医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经验*
2013-04-07汪德芬裴瑞霞指导高上林西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西安710001
汪德芬 裴瑞霞 指导:高上林 西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西安710001)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SAT,简称为亚甲炎)为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炎性病变,发病率约占所有甲状腺疾病的0.5%~2.0%[1],仅次于桥本甲状腺炎而居第二,主要见于30~50岁的女性,女性发病是男性的3~6倍。亚甲炎发病时病势较急,通常在流感或感冒后1~2周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甲状腺肿痛及甲状腺功能异常。亚甲炎为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可持续2~3个月,少数病人可迁延至1~2年,病人甲状腺功能一般均能恢复正常,极少数发生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近年本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且许多病人病情缠绵,经久难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高上林主任医师采用中医分期辨证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2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32 例均为本院内分泌科门诊、住院患者,其中男7例,女2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0岁,30~50岁者占90%;多数起病急骤,病程最短3d,最长6个月。部分患者是外院使用过激素治疗未愈而求诊的。在发病初期均有发热,体温多在37~39℃,颈部疼痛,疼痛可在颈下部一侧或两侧,并向下颌角及耳垂放射,可有甲状腺毒症表现,如心悸,多汗,激动,但无突眼征。查体有心动过速,双手颤抖及反射亢进,甲状腺部位有压痛,但无红肿。实验室检查:T3、T4、FT3、FT4均升高,而TSH 及甲状腺摄131I率降低。甲状腺核素扫描图像示残缺或显影不均匀或不显影。后期则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如发音低沉,怕冷,浮肿或粘液性水肿。上述病例均排除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甲状腺癌。
辨证施治 亚急性甲状腺炎属于中医学“瘿痈”范畴,是“瘿病”的一种。瘿痈的病位在颈前喉结两侧,足厥阴肝经之脉布两胁循咽喉,高老师指出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肝的关系密切。隋朝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瘿候》中曰:“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明确指出瘿病的主要病因是情志失调。长期情志抑郁、紧张或突遭剧烈的精神创伤致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进而影响津液之输布,凝而化为痰浊;或气郁日久而化火,火热炼液为痰;或肝郁犯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气交阻。临床中青中年女性好发本病,这是和女性的经、带、胎、产、乳等生理特点密切相关。肝藏血,主疏泄,遇有情志、饮食等致病因素,常可引起气郁痰结、肝郁化火等病理变化而罹患此病。外邪客于肺卫,内有肝郁化热,痰热蕴结,营卫失和,气血凝滞而发病。高老师根据其病因病机,制定以祛邪扶正为主的治疗原则,采用解毒化痰,疏肝健脾之法。
初期突然发病,可见发热多汗,颈前肿痛,查体颈前可触及包块,可随吞咽上下活动,包块压痛明显,疼痛向颌下、耳后放射,伴心慌心烦,咽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滑数。辅助检查:血沉加快,T3、T4、FT3、FT4正常或升高,甲状腺摄131I率降低,甲状腺扫描图像示稀疏或不显影。根据临床特点分为热毒壅盛、肝胃郁热及肝胆湿热三型。
热毒壅盛型:风热毒邪内侵,并与痰瘀壅滞于颈前,则见瘿肿坚硬而痛;邪侵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而见发热、恶寒、出汗、咽干而痛、咳嗽、咯痰、头痛、周身酸楚、倦怠乏力。舌红,苔黄,脉浮数。治以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用柴葛解肌汤合贝母栝楼散加减。
肝胃郁热型:抑郁暴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热,肝火上炎,扰乱心神,见心悸失眠;肝火犯胃,胃热则多食而消瘦;火热内盛,迫津液外泄而多汗;肝阳上亢,阳亢风动可见双手颤抖、急躁易怒;证见颈前肿痛,结块较硬,心悸多汗,多梦不寐,消谷易饥,双手细颤,烦躁易怒,大便或干,舌红少苔或苔薄黄,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热,养阴和胃。方用丹栀逍遥散合玉女煎加减。
肝胆湿热型:感受湿热之邪,肝胆枢机不利,正邪相争,寒热往来,头痛多汗、颈前肿痛;热蒸胆气上溢则口苦喜饮,湿热下注致小便短赤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疏肝利胆,清热止痛。予龙胆泻肝汤加减。
中期进入中期,由于病程初期阳热太盛,耗气伤津,或肝木郁久,必克脾土,故脾虚失运,水湿痰饮内停,脾阳不振诸症在此期表现突出,出现倦怠乏力、畏寒、纳差甚或水肿等症状,舌胖有齿痕,舌质红苔白,脉沉细。甲状腺肿痛减轻,T3、T4、FT3、FT4均降低,而TSH 升高。治疗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为大法,治宜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方用苓桂术甘汤为主。亚甲炎属脾阳不足者极易反复,高老师认为这类病人扶正健脾尤为重要。
恢复期《济生方·瘿瘤论治》曰:“夫瘿瘤者,多由喜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大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滞留之患,调摄宜气凝血滞,为瘿为瘤。”此期以正虚为主,兼有痰瘀,甲状腺肿块或结节逐渐消失,亦可在颈前留有小结节,为圆形或卵圆形,随吞咽动作上下活动,时有胸闷,舌质红,苔白,脉弦。血清T3、T4水平基本恢复正常。证属肝郁脾虚证,治宜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方用逍遥散加减。
疗效标准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症状、体征消失,T3、T4、FT3、FT4、TSH、血沉、甲状腺摄131I率、甲状腺扫描图像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颈部肿块缩小,ESR、T3、T4、TSH 接近正常。无效:治疗2个月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有效之后病情反复。
治疗结果 痊愈15例,占46.9%;有效16例,占50.0%;无效1例,占3.1% ,总有效率96.9%。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38岁,以“颈前肿痛30d,伴发热5d”为主诉于2011年10 月19 日来诊。患者平素工作繁忙,就诊前30d因“感冒”后出现颈前结节伴疼痛,症状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就诊,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摄131I率呈“分离现象”,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给予口服强的松5mg,1d3次,疼痛减轻,遂自行减药。5d前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1℃,心烦易怒,心悸多汗,口苦唇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查体:T38.3℃,甲状腺Ⅱ°肿大,质硬,触痛明显。ESR:80mm/h,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中医诊断:瘿痈;辨证为风热外袭,热毒壅盛;治以疏风清热,散结止痛。处方:金银花20g,板蓝根、石膏、玄参、柴胡、栝楼各15g,葛根12g,连翘、浙贝母、知母、桔梗各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诊:患者服药3d后发热消失,继服上方,口干、口苦等症状减轻,偶有咳嗽、咯黄痰,舌红苔薄黄,脉弦。此时热毒渐去,在原方基础上去石膏、知母,加黄芩、半夏各10g等,继服21剂。
3诊:患者颈前疼痛基本消失,出现肢体微肿,乏力畏寒,食少腹胀,舌胖有齿痕,舌质红苔白,脉沉细。甲功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治以温阳健脾,行气利水,方药如下:炒薏苡仁30g,党参、黄芪、茯苓、益母草、炒白术各15g,枳壳、猪苓各12g,泽泻、桂枝、干姜各10g,等加减,21剂,每日1剂,水煎服。
4诊:患者颈前结节基本消失,但仍自觉颈前不适,情绪不稳定,两胁胀满,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治疗以疏肝解郁,健脾行气,处方:炒白术15g,白芍、茯苓各12g,柴胡、当归、半夏、郁金各10g,甘草6g,薄荷3g等甲减,调理月余而愈。
讨 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病毒感染诱发的变态反应性炎性病变,经过对症处理,疗效一般良好。西医治疗时多选用激素,能够迅速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然而临床实践证明,激素并不能改变亚甲炎的病变过程,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病情反弹或复发,反而延长了甲状腺功能的恢复时间。并且激素用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其副作用也越明显。从文献资料上分析,根据中医病因病机特色进行辨证论治,用中药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特点,可以成为治疗SAT 的首选方案[2]。高老师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基础上确定了扶正祛邪的治疗大法。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亦佳,另外现代药理证实这些中药多有调节免疫、抗病毒、抗炎的作用,用于治疗该病,可谓治病求本。中医辨证治疗可作为亚甲炎的首选疗法。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与外感、内伤均有关系。外感多与感受风温、风热、风毒等有关;内伤多与肝经、胃经郁热,肝胆湿热,气机郁滞,痰饮凝结,瘀血阻络或脾肾阳虚等有关[3]。因此,为了避免西药激素的副作用,缩短亚甲炎的病程,中医中药不失为治疗亚甲炎的一种理想的方法,并且应用越早,临床疗效越显著。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病诊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7,39(1):11.
[2] 杜 明,梅冬艳,王海涛.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河北中医[J].2010,32(11):1741-1742.
[3] 谭 燕.扶金抑木饮加减配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50例[J].陕西中医,2012,33(12):1626-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