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西藏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

2013-04-07吴春宝尼玛次仁

关键词:农牧区农牧民西藏

吴春宝, 尼玛次仁

(西藏大学 思政教学部,西藏 拉萨850000)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西藏作为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农牧区农民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基于此,文章拟从西藏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出发,阐述当前西藏农牧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新特点,进而提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构建农牧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各种措施,以期为西藏农牧区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事实依据。

一、加强西藏农牧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我国农村的革命和改革过程中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可见,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备受我党重视。特别是在新时期,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但没有失去作用;相反,作为我党的传家宝更需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其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就为新农村建设勾画出了新蓝图。十七大报告同时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可以看出,“三农”问题是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同样也是西藏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牧区的稳定、农牧业的发展、农牧民的富裕,便不可能实现西藏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西藏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的农牧民,农村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他们。当前,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从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西藏稳定来看,西藏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陈全国同志在区党委八届二次常委会上提出“意识形态安全要绝对确保”。所以,加强农牧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在同达赖集团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和战略力量的根本途径。因此,深入开展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西藏农牧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牧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实现西藏社会和谐稳定、经济跨越式发展中显得格外重要、紧迫。

二、新时期西藏农牧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伴随西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牧区地区出现了诸多新问题、新情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予以应对与解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教育对象比较特殊。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要是广大农牧民,教育对象数量较多,统计显示,2011年西藏地区农业人口数量为915 555,占总人口比重的52.80%[1];同时,农牧民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认知水平等参差不齐。从整体上来看,农牧民只接受过小学教育或农牧民只有小学水平的知识,对藏语能够读写,对汉语却掌握不熟,甚至一些地方的农牧民听不懂汉语,这些因素会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和领悟,进而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大多数农牧民已经是成人,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短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时难以改变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加之近年来西藏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农牧区人口流动频繁,年轻人在县城或者大城市中打工,常年奔波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农牧民人口的频繁流动也为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是教育环境比较复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照环境状态来分,可以划分为开放环境和封闭环境。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而言,前者主要依托村落这个载体。从实际情况来看,西藏农牧区农村地区差异大,村落分布不均匀,特别是牧区的农村更为分散。在牧区,有些牧民居住地偏远,交通闭塞,通讯信号较差,而且农户与农户相距几公里或者几十公里不等,农牧民一时难以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便很缺乏,这就导致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封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根据内容,还可以分为社会物质环境和社会精神环境。从西藏农牧区社会发展特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益复杂,特别是社会精神环境。西藏农牧民的精神文化日趋多元化,而且落后的、消极的文化依然存在,并影响着农牧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等。这些因素也给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是教育要求比较特别。从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西藏稳定来看,西藏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因此,在对全区广大农牧民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教育的同时,反分裂教育也是农牧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一方面,要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能够进牧区、进农户、进农牧民的头脑,使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先进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还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农牧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及反对分裂的思想基础。

三、加强西藏农牧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加强对西藏农牧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实现西藏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基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环境的复杂性、教育要求的特殊性,开展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讲究策略,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根据其特点进行。构建西藏农牧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以西藏农村、农牧民、农牧业的现实情况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贴近农牧民、贴近实际生活等为原则,着力从教育目标、教育载体、教育机制以及教育队伍等方面入手。

(一)明确西藏农牧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反映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基础、最本质的愿望和要求,体现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它也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毛泽东同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2]。由此可见,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农民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具体而言,西藏农牧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当前西藏农牧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目标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农牧区存在的各种思潮。利用党在思想文化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对西藏农牧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农民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要帮助农牧民认清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认清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帮助农牧民掌握反分裂斗争的思想武器,戳穿达赖集团和支持他们的国际敌对势力散布的各种谬论,自觉抵制达赖集团的政治渗透和影响,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国家分裂。

其次,西藏农牧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一是引导广大农牧民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建设农牧民的共同“精神家园”,以抵制宗教的某些消极影响。二是激励农牧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村建设主力军,有效提升农牧民的创造力,为西藏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三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沟通功能,增强农牧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实现西藏农村社会的有效管理奠定坚实的政治、社会基础。

(二)拓展西藏农牧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内容、能够为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载体[3]。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备2个条件,一是必须承载相关信息,且能被教育主体所掌握;二是必须是联系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主客体以此可以进行互动活动。从实践活动来看,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农牧区社会发展的诉求,也是不断强化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新形势下,应积极创新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首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藏传统历史节日相结合。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来看,向教育客体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就是要挖掘富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历史资源。拓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就是要着力挖掘西藏地区传统节日和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并赋予这些事件、人物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进而提高农牧民思想觉悟,启发农牧民思考,促进农牧民思想进步。在开展传统节日的纪念活动中,一定要注意现代性与传统性相结合、民族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在保持民族特色、反映民族团结精神面貌的同时,又要彰显时代特点,实现农牧民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摒弃农牧区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内容。在农牧区开展民族重大历史节日和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例如,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日、西藏和平解放纪念日、“老西藏”精神等,既发扬了西藏优良的革命传统,又增强了农牧民的爱国热情,对维护西藏社会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促进思想教育与西藏农牧民的切身利益相贴近。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相结合,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载体。一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在农牧民中间开展耕种技术竞赛、手工艺竞赛。这一方面可以调动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农牧区生产技术的更新和进步。二是在农牧区开展扶贫活动,鼓励村庄的致富能手或者养殖、种植大户等先富者帮助后富者。同时,动员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参加西藏农牧区的扶贫建设活动。三是经常开展西藏高校“三下乡”活动等,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到西藏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必将有利于西藏农牧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提升,进而推进西藏农牧区建设的长远发展。

(三)建立西藏农牧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西藏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创新性的工作,进而适应西藏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农牧民培育的需要。显然,这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新形势下,应建立健全西藏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机制、发起机制、运行机制、奖惩机制、保证机制等,为西藏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期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理顺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起机制。长期以来,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起以被动式发起为主要方式,即上级下达工作任务,通过通知、会议等形式传达到农牧区基层,而后再由基层组织开展教育工作,主要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各种载体对农牧民进行灌输,提高农牧民思想认识,或者根据当前形势的需要向农牧民进行文明道德的宣讲等。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来看,此种发起机制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同时,农牧区的社会形势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农牧民的思想多元化、复杂程度越来越明显,而且农民工的频繁流动也给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显然,仅靠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无法完全解决农牧民的思想与心理问题。基于此,要尽快建立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下而上的预警发起机制,以弥补自上而下发起机制的不足与缺陷;同时,要以农牧区农民当前的思想行为特征为导向,摸清农牧民思想上缺少什么、最需要什么以及存在哪些现实问题,以此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其次,完善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机制。当前,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专门的组织或部门负责,一般是由主管领导直接交由负责宣传的部门进行,有时联合妇联、共青团、民兵连等组织进行。由于没有专门组织,在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时常会出现权责不明、分工不明、相互推诿的问题。针对此类情况,成立专门的农牧区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格外必要。由党政一把手亲自领导,专门成立农牧区思想政治领导办公室,其成员主要有团委、妇联、宣传委员、村委会等主要负责人。这样的组织不但可以有效保障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的严密性,而且也满足了新农村背景下农牧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农牧区各方面力量来保证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期性与有效性。

最后,创新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奖惩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机制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一种有效方式[4]。在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成功运用奖惩机制有助于激发教育主体的工作热情,这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工作局面。新时期,在农牧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在政治上,对于工作突出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给予精神鼓励,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经济上,一方面确保他们的工资能够及时发放,另一方面适当给予部分经济补贴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还必须建立对应的保障机制、信息反馈机制以及成效评估机制等。通过成熟工作机制的建立与运作,切实提高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四)优化西藏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西藏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主要保障。因此,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高教育人员的思想素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等都是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可缺少的手段。

首先,不断充实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因此,充实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就要建立新的用人机制,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利用西藏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把更多的人才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吸引到教育工作队伍中来,参与到西藏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去,为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此外,还要切实加强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自身建设,努力建成以专职人员为主、兼职人员为辅、二者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并建立农牧区上下结合、左右联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以确保教育工作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是决定西藏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工作人员理论功底不够又学习不到位的话,就无法掌握、理解、吃透党在农村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也无法捕捉农牧区农民的思想动向,更无法解答农牧民提出的各种思想问题。由此可见,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竭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结合西藏农牧区的实际情况,将教育工作者送到高校进行正规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与培训,以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聘请相关专家进行专业指导,以唤起他们做农牧民思想政治工作的觉悟,保证农牧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

[1] 西藏统计局.西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18.

[2] 中共中央文献编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3] 张耀灿,郑永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92.

[4] 王学俭.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25-27.

猜你喜欢

农牧区农牧民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西藏农牧区户用沼气发展的思考
神奇瑰丽的西藏
农牧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对症下药
一个人的西藏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西藏:存在与虚无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山南地区农牧区防雷现状和对策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