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力
2013-04-07丁静静
丁静静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2410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我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尽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策略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然而思政课的实效性仍不明显。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某些高校思政课教师不重视自身人格影响力的提升,理想信念不坚定,言行不一致,使大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不认同、不信服。相比高校其他学科而言,思政课教师不但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在“立人”、“立德”、“立志”等方面担负着比其他学科教师更重的责任。因此,文章拟通过对思政课与其他学科教师人格影响力的比较,分析教师人格影响力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现实特殊性,进而探索提升思政课教师人格影响力的途径,从而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教师人格影响力的涵义
“人格”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美洲,最初的意思是演员的假面具,后来引申为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根据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人格主要指“人的社会特质”[1]。所以,可以将人格界定为在一定社会伦理道德主导条件下,人的思想和行为特质的总和,包括人的品行、德性、个性等特质。教师的人格影响力则是区别于教师的非人格影响力即教师的专业影响力而言的。教师的专业影响力是指教师的学识、能力、水平、学位、职称、经验以及教学效果等专业素质对学生产生影响作用的总和。教师的人格影响力则指教师个体内在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自律意识和生活作风等人格素质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作用的总和。
二、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影响力和人格影响力应该是融为一体的
与一般学科任课教师相比,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影响力和人格影响力应该是融为一体的。人格影响力是最大的专业影响力,专业影响力只有与人格影响力相一致才会产生正面的教育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在教学任务上,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力集中体现在教师是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践行者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用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武装大学生,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培养爱国情怀,乐观向上的情绪,形成健全人格。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2]。因此,思政课教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但包括教授政治理论任务,还包括教育学生“立人”、“立德”、“立志”的任务。其他一些科目的教学任务偏重于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科学思维和技能的学习。因此,对于其他科目,教师拥有完备的科学知识储备,并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就可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即这些科目课程的教师仅发挥自身的专业影响力就可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但是,对于以教品德和做人为主的思政理论课,其教师则不但需要拥有完备的马列主义系统知识和相关教育教学知识,还需要做到思想和行为融为一体,构建自己的价值追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魅力,成为马列主义的践行者。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的一举一动中感染和感动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所以说,教授思政理论课的教师不但需要专业影响力,还需要人格影响力。
2.在教育目标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以共产主义为方向,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品德,是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性质规定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具体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如具有崇高的理想、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的纪律、坚强的毅力等,从而更好地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第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共产主义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人们只有自由全面发展才能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2]。上面两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可以看作长远目标。这一长远目标具体可分解为多层次的具体目标。只有通过一个个具体目标的实现,才能向长远目标迈进。若要使这些具体教育目标实现,使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和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影响力,更需要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投入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策略,同时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的教学,如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进行教学,所以必须及时地融入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力,使其成为先进政治理论的现实人格承担者,从而增强学生对思政理论的信服度和可接受度。因此,教师的人格影响力与专业影响力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相互作用更密切,是融为一体的关系。
三、思政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比专业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
思政教师的人格影响力与专业影响力应该是融为一体的,但是,仔细比较起来,思政教师的人格影响力甚至比专业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1.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力具有长期性 从影响的效果来看,学生最先感受到的是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影响力,如教师课上得怎么样、教师学问怎么样等。一般那些“新信息多、信息量大、案例多、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实际”的思政理论课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短期内展现出来的专业影响力最充分,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所以短期内教师的专业影响力起主要作用。但随着时间延长,与教师交往的加深,学生会进一步关注教师课上讲过的知识课下是否做到的问题。通过对教师的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教师有了全方位的认识。这时教师的人格影响力逐渐提高,对学生的人格教化更深远。例如,若干年后可能许多学生已记不清老师讲的具体知识是什么,但对教师用人格践行的知识仍记忆犹新。所以,相比较而言,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更具有长期效果。
2.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力具有深刻性 从影响的表面现象看,教师的专业影响力是学生最先感受到的,也是对学生影响的最主要因素。例如,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可能暂时记住了很多知识,感触很深。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对教师进一步了解,教师展现出来更多的是人格影响力。例如,思政理论课教师是否做到了言行一致问题。假如教师上课讲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也进一步践行了,就将大大强化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对学生产生正面深刻的影响。但是,若教师口中讲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中却想着发展自己的“第二职业”;口中强烈反对拜金主义,行动中却一切金钱至上;课上痛批不正之风,课后却为私事动用学生家长“资源”;课上提倡集体主义,课后却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要求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却荒废教研[3]。这样言行不一致,就会使学生产生很多的困惑。这些不良行为会无形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效应,同时也大大降低教师专业影响力产生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人格影响力在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第一影响力;相比其他学科而言,人格影响力在思政课的教学任务、教育目标和教育性质等方面的实现上将起更大的作用;同时,对比专业影响力,其对学生的作用效果更具长期性和深刻性。当然,强调人格影响力的第一影响力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或者忽视教师专业影响力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人格影响力的提升会大大强化其专业影响力。所以,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力和专业影响力二者是相互融合的辩证统一体。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是最大的专业影响力,专业影响力只有与人格影响力相一致才能发挥正面的教育作用。通过上述对思政课教师人格影响力的特殊性分析,为进一步探索人格影响力的提升途径、增强思政课教师教育实效性奠定了基础。
四、思政课教师人格影响力提升途径探索
前面的分析说明了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力和专业影响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力。
(一)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力,必须把人格影响力上升为教师的第一影响力培养
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力和专业影响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证明,但凡专业影响力和人格影响力好的思政课教师通常其教学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对于一般学科,有些教师人格影响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可能不像思政课教师那么大。但是,作为思政课教师,假如其人格影响力较差,即使其专业影响力很强,当学生了解到思政课教师课上讲一套、课下做另一套,往往对教师所讲持怀疑甚至抵触态度,严重降低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思政课教师要重视自身人格影响力的提升,并把自身的人格影响力上升为教师的第一影响力,平时注重政治观念的提升、个人价值的实现,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增强自身的人格教育效果。
(二)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核心在坚定理想信念
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力和专业影响力是融为一体的,所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力要与专业影响力提升结合起来,言行统一,核心是做到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复杂多元环境,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复杂局面使得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为核心,才能抵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使当代大学生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是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一个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教师才能透过语言深化到内心境界,进而达到行为上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化,从而在具体教学中,用自己的行为教化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认知和信奉,直至达到理想信念的相互交融和共同价值的同构[4]。
(三)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力,必须建立教师人格影响力的准入机制
由于思政课教师人格影响力具有第一影响力作用,要求每个思政课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格影响力。但仍有些人不具备为人师表的品格示范作用,例如,有些人目光短浅、思想浮躁、政治信念不坚定、缺乏党和国家大局意识。这样的人担任思政课教师是无法利用超越的理性思维和自身的人文精神去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所以,高校招聘思政课教师时应加强对思政课教师人格影响力的考察,不能只考察被选聘教师的学历、专业、经验等专业素质因素,应该增加对人品、政治信念等因素的考察,建立教师人格影响力的准入机制。
(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力,必须加强对思政课教师人格影响力的激励评价管理
要保证思政课教师人格影响力的发挥,应该建立激励评价管理制度,使思政课教师处于激励评价管理监督中。这不但需要增加学生对教师人格影响力的评价,而且需要党组织的激励管理和群众的监督。所以,在加强学生对教师评价的同时,增加同行教师、领导间的人格影响力评价。因为脱离组织和群众的教师,是不可能提高政治修养、提升人格影响力的。真正的思政课教师应该是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拥有高尚育人品格的教师。为此,作为思政课教师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榜样评价、组织的激励管理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时刻牢记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重视自身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1] 王荣德.教师人格论:高素质教师研究的新视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4.
[2] 曹开华,詹欢.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变革与发展[J].党史文苑,2009(12):65-67.
[3]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4] 王雪凌.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18-22.
[5] 王芳仪.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信念的强化途径——基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视角[J].邵阳学院学报,2011(10):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