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3-04-07刘桂英周春祥周桂荣郭迎新刘桂芹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农民人才培训

刘桂英, 周春祥, 周桂荣, 郭迎新, 刘桂芹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廊坊065000)

十一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2007年到2012年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都是紧紧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在6个文件中都着重强调了农村实用人才和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村实用型人才是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新型农民,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新型农民就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农民,没有新型农民建不成新农村[1,2]。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传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为加快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国各地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纷纷办起了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各种培训,如:“阳光工程”、“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等。但在实施培训工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农民满意度极低,国家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部分机构存在套用国家资金等现象。文章围绕这些问题,在教学计划的组织安排如何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的需要、培训机构的能力条件认证标准、培训效果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实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2009年,河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见》、《关于开展“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的通知》。河北省农业厅、教育厅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工作。经过调研,河北省每年“阳光工程”培训机构80多个,农村“双带”培训机构120多个。从规模或形式上,各个培训点声势较大,可实际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问题

1.培训机构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操作 “阳光工程”是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难以提升从业人员的岗位层次,而开展的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实施的培训,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双带工程”)是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和河北省教育厅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展“送教下乡”,面向全省农村基层农业从业者开展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专项工作。目的是“通过实施这项工程,使农村的大批基层党员干部、专业户、复转军人等有志青年,接受正规的中等职业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掌握生产经营技术,成为具有一定技能、可自主创业或再就业的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其中的优秀分子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和科技致富的带头人”。这两种培训的目标是一致的,培养的都是技术人才,都离不开技能的培训。但培训指标下放后,培训机构在安排教学上注重如何最大限度地节省资金,偏重理论教学,安排培训场所过大,同场所听课人数过多,有的高达百余人,理论教学效果不理想,技能培训也太少。虽然每年培训达250万人,但因培训而能就业的人员不到5%。

2.强调全日制教学形式,与学员农事活动产生矛盾 河北省教育厅出台的有关教学管理文件,明确将“双带工程”定义为全日制普通中专教育。但由于参加“双带工程”学习的是全职从业农民,势必出现学员参加学习与农事活动相矛盾的问题。这些学员多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指望他们放弃工作参加全日制学习进修是不现实的。一些承担培训的学校按照文件精神安排课程与教学,教师按照计划时间去培训点上课,结果出现了学员签字就走人、教师上课无人的境况,按照全日制培养模式设计的培养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3.课程设置沿袭传统课程体系,针对性差,影响学员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 “双带工程”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沿袭传统课程体系,仍然设置了如农业英语之类大量基础课,学员学之无味,难以消化,影响学习兴趣;专业课设置又过于教条化,与生产和市场脱节,针对性差,教学效果差。

4.师资缺乏,课时不能保证,教学计划难以落实,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许多县级职业学校由于师资缺乏,借用大量农资企业营销人员给学员上课,主管部门甚至把这类学校解决师资办法作为经验广为传授。但这些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带有极大目的性和功利性,上课时间和内容存在极大不确定性。

(二)教育培训管理体制比较混乱

河北省农业、教育、科技、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部门都在参与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与协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教育和培训机构尚未形成统一的教育培训体系,各自的定位不明确。管理体制混乱的弊端显而易见:一是对农民教育培训的责任不明确;二是资源配置有失公平;三是造成资源浪费;四是培训工作效率低下,浪费农民时间,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3]。

独立于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办学,缺少与农业行业领域的联系和沟通,教学内容和培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将大大压缩农职教育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与人才培养双重功能的用武之地和施展空间。

(三)评价体系不合理

注重评价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轻视教学效果、培养目标、培养质量评价,对资金的使用缺乏必要的监督。

2010年6月,河北省教育厅对全省“双带工程”进行了普遍督导,检查的重点主要是对省统一制定的教学计划的贯彻执行情况:开了哪些课、多少课时、全日制授课和课时保证等,也专门了解了学员学习效果。但总的来看,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是量化的指标,教学效果没有量化,显然成了参考内容。

(四)招生无计划和组织,带有人情性

一些承担培训的机构、学校,在招生方面存在着计划性差、覆盖面小、出现学员亲缘关系网等问题。培训资助政策要求给予农民学员一定的学习补助,加上依靠当地的乡镇来安排招生,组织学员报名,每个培训点有一定的人员限制,出现了组织报名的乡镇人员作为人情送给亲朋好友的现象。在组织培训学习过程中,一个人代表多个学员签字,目的就是领取补助金。

二、对策研究

(一)根据农民的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实施计划

未来新型农民开发的方向必须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培养各种实用的新型农民,使各种类型的新型农民相互合作,形成新型农民的聚集效应。未来的新型农民,按照不同素质能力的侧重,可以分为科技型农民、市场型农民、管理型农民、企业家型农民等。不同类型农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模型各有侧重。“科技型农民”着重生产技术,是运用科技来进行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市场型农民”着重信息和服务,是连接农业生产和市场销售的重要桥梁;“管理型农民”着重经营管理,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龙头力量;而“企业家型农民”则要求综合能力,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各种不同类型新型农民相辅相成,是我国未来新型农民开发的主要方向[4]。根据培养各种类型的新型农民的实际需要,主管部门分类制定可操作性强、农民兴趣较大的教学实施计划,取消全日制教学。

1.推进项目教学,教学内容多样化和实用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在培养内容上应多样化,既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又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持续性[5]。要达到这种目标必须推进项目化教学,强化项目教学管理模式,强化规范化管理。项目化教学就是:以一个具体的技能项目为载体,以完成这项工作为任务驱动,将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教师示范讲解,让农民亲自完成;在完成某一个具体项目的同时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培训效果。

2.培训方式的灵活性 根据培训的目标、传授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培养科技型农民可采取示范推广法、项目教学法。如:安排实验示范田。培养管理型农民可采取讲授法、参观法。培养市场型农民可采取案例法。传授理论性知识采取讲授法,传授技能型知识采取演示法。

3.教学师资队伍的多样性 培养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需要各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这就要求师资队伍必须拥有各种各样的专业教师。师资队伍要达到多样性,建立师资队伍人才库。人才库包括:大中专院校教授、科研院所研究员、技术行政部门的专职技术人才、企业部门的技术能手、培养和发掘一批乡土型实用科技人才。承担培训单位根据培训的目标和内容从教师队伍人才库中挑选教师。

(二)建立培训机构的认证标准,严格考核培训机构具备的条件

主管行政部门,要从培训机构软硬实力上(硬件设施、师资条件、教学科研成绩等方面)建立一套培训机构的认证标准,严格考核培训机构具备的条件。杜绝培训机构套用国家资金、根本无条件和实力完成培训计划等现象发生。

(三)构建“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农民学员”三位一体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

目前,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评价体系缺位[6]。建立培训效果评价体系是国家实现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评价培训效果应以农民实际受益程度为目标、农民满意度为主线,设计农民培训效果调研表,主管部门在农民培训点、培训机构从教师授课形式、授课方式、授课次数、农民参加人数、解决的生产技术实际问题、发家致富典型、资金使用情况、对当地农民经济状况的改善等方面展开调研,结合培训机构的汇报情况给予实事求是的结论,建立评价效果奖惩机制。对根本达不到培训效果甚至严重套用国家资金的机构,给予行政处分,撤销其承担培训资格。对培训效果好、深受农民欢迎的培训机构、教师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1] 新华网.解读五中全会 为什么要培养新型农民[EB/OL].http://news.xinhuanet.co m/politics/2005-11/12/content3769241.ht m,[2012-11-6].

[2] 中国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EB/OL].http://www.china.co m.cn/policy/t xt/2012-02/02/content_24528271_4.ht m,[2012-11-8].

[3] 王艳霞.河北省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河北学刊,2007(7):225-228.

[4] 李燕萍,涂乙冬.我国新型农民开发现状、经验与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230):79-80.

[5] 赵岚.WTO下农村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与绿色证书制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1):7-8.

[6] 武忠远.我国农业科技实用人才开发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3):52-55.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农民人才培训
人才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