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肱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2013-04-07刘文伟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桡动脉肢体动脉

刘文伟

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已成为公认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出血、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较多,以及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等弊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治疗费用。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得到了广泛应用,此方法导致的严重并发症较少,但是由于桡动脉直径较小,无法满足大直径导管技术的需要。有文献报道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85%,国外个别报道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约为6%~8%[1]。近年来研究表明,经肱动脉穿刺具有比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的优点,尤其适用于经桡动脉径路失败同时合并股动脉迂曲或闭塞时,经肱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BI)的唯一可行途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 ̄03—2011 ̄07笔者所在科收治因桡动脉痉挛和(或)股动脉迂曲而行肱动脉径路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6岁。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嚼服。患者平卧手术床上,穿刺侧手臂置于平展外伸位,肘关节下垫厚约3 cm小棉垫,常规测双上肢血压,触摸肱动脉搏动情况,在肘横纹上约0.5 cm,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在局麻下行经肱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根据心电图的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定治疗方案。术毕,压迫穿刺口止血,绷带加压包扎。返回CCU病房。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冠心病发病急、病情重、疼痛持续不缓解,患者因缺乏疾病和介入诊疗知识,多表现为极度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术中配合要点及术后注意事项,解除其心理压力,使其充满信心,消除不良因素,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2.1.2 术前准备 术前进一步了解病史,协助患者做好术前检查,进行血、尿、便、肝功、肾功、电解质、凝血时间、乙肝丙肝、梅毒艾滋、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在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的基础上做过敏试验,同时给予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对情绪高度紧张患者可给予镇静剂,以保证患者充分休息。护士应注重与医师的沟通,详细了解手术的情况,注意术前准备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方法。

2.2 术后护理

2.2.1 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患者入CCU病房,立即心电、血压监护,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并详细记录。动态监测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有无ST段的压低和抬高,以便及时了解心肌缺血的发生和程度。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痛、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积极防止支架血栓形成、急性血管闭塞、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2.2.2 穿刺部位的护理 动态监测动脉穿刺口,局部有无疼痛、出血、渗血,观察患者面色、表情、血压等情况,以及桡动脉搏动,前臂、手部血液循环,皮肤色泽、温度。患者术后需卧床12~24 h,术侧肢体相对制动,不要屈肘,应自然放松保持伸直,肘关节制动8~12 h,1次/2~4 h根据术侧肢体血运情况松绑绷,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和血肿、术侧肢体颜色与皮肤温度,如果术侧肢体发麻、肿胀、颜色青紫,提示包扎过紧,应立即松绑绷带;如果穿刺处有渗血、出血及血肿,提示包扎过松或位置不妥,应及时调整,重新包扎。拆除绷带后,告知患者3 d之内不要污染穿刺点,以免感染。血液循环观察指标有肢体色泽、指温、毛细血管回充盈试验、指腹张力等。肢体由红润变得苍白,说明处于缺血状态,可能因动脉痉挛及栓塞引起;指温升高,肢体由红润变成暗紫色,而后指温下降,但仍有毛细血管回充盈现象,且反应迅速,说明肢体静脉回流大部分障碍,仍有少量回流;指腹张力明显增高,无毛细血管回充盈现象,证明肢体回流障碍。指导患者经常做握拳放松动作,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皮下渗血一般于2~4周能自行吸收,必要时可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或理疗以促进血肿的吸收。

2.2.3 饮食护理 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一般饮水量6~8 h内约1000~2000 ml,以便使注入体内的造影剂尽快通过肾脏排出。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类食物,少量多餐,少食牛奶、甜食等易引起胃肠胀气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低盐、低脂、低糖饮食,禁食动物内脏,可选择鱼类、瘦肉、豆制品。

2.2.4 健康教育 术后1周避免抬重物,1周后可恢复日常生活和学习。嘱患者严格遵医嘱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凝药物知识的指导,防止服错剂量引起大出血。定期复查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同时防止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有规律的坚持轻松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劳逸结合,合理安排运动量,保证充足睡眠。

肱动脉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桡动脉这一路径的不足,创伤小、成功率高[2],表浅皮下组织少,容易压迫,出血与血管损伤并发症较少,术后无需长时间卧床休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患者痛苦减少,舒适度提高。

[1]卢才义.临床心血管介入操作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13-114.

[2]姚 民,乔树宾,王东方,等.使用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 689 例体会[J].中华循环杂志,2002,17(5):374-375.

猜你喜欢

桡动脉肢体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12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治疗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