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职业院校在校生务农意愿调查及启示

2013-04-01童淑媛肖文博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在校生职业高中职业院校

童淑媛 肖文博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目前,农业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这与我国较大的城乡差距和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与毕业生倾向于城市就业的就业观念有关。如何有效推进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成为促进农村发展和毕业生高效就业的根本问题。

笔者通过资料收集与学生访谈等途径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等6所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牡丹江职业高中、双鸭山职业高中、集贤职业高中、宝清职业高中、海林职业高中等5所职业高中在校学生进行访谈,以了解黑龙江省农业职业院校在校生对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的认识,掌握在校学生(特别是农业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务农意愿、影响因素,为促进农业职业院校学生从事农业生产与服务、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调查对象与基本情况

在高职院校的调查采取以问卷形式为主、学生访谈为辅;在职业高中的调查采取集中访谈形式。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学习情况、对“务农”和“三农”的认识、务农意愿和影响务农意愿的因素等5部分内容,共41道题目。调查对象为农业高职院校在校的涉农专业大一、大二学生,同时,对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的大一、大二在校生进行深度访谈;农业职业高中访谈对象为一年级、二年级学生。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对从事农业生产与服务的期望。

本次调查在6所高职院校共发放问卷460份,收回432份,回收率93.9%,其中,有效问卷408份,包括畜牧兽医专业123份,园林类专业106份,作物生产类专业179份。在5所农业职业高中分别集中访谈共150人(每校30人)。

参加调查的学生女生247人,男生161人。学生干部133人,百分比为32.59%;有393名学生的政治面貌是团员,党员和预备党员共7人;在家庭收入方面,年总收入在2万元以下占到总数的77.94%,有49.74%的家庭靠农业收入生活 (其中37.69%的家庭为种植业,3.59%的家庭为养殖业,8.46%的家庭为农村基层工作收入),20%的家庭务工经商,30.26%的家庭从事其他行业;家庭所在地有56.78%的学生家庭位于农村,43.22%的学生家庭位于城镇。在职业高中访谈对象中有92%的家庭务农。从调查的基本情况看,调查的院校在黑龙江省分布面广,学生性别比例、家庭背景、政治面貌符合黑龙江省目前农业职业院校特点。

在校生务农意愿调查与分析

在校生务农意愿 参加调查与访谈的在校学生中有49.02%的人愿意务农,有47.55%的人不愿意务农,有3.43%的人表示无所谓。其中,职业高中在校生愿意务农的学生比例为44.23%。虽然有接近50%的学生表示愿意务农,但仅有6.83%的人表示愿意长期务农(见表1),而较多的人选择务农时间在3年以内。通过访谈得知,学生认为1年不能体现出他们的工作能力,他们也看不到工作成绩,而长期务农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说明大多数毕业生毕业三到年五能够从事农业生产,但并不稳定。

表1 学生愿意务农时间调查表

在校生愿意务农的主要因素在愿意务农的学生中,首先是专业相符(见表2);其次是看重国家给予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认为务农经济收入较高、有兴趣和爱好、相关专业能力较强、有服务“三农”思想、受就业压力影响、受家庭影响、技术要求简单、农业生产风险较小的人所占比例相当;仅有极少部分学生看重农业补贴。

表2 学生愿意务农原因调查表

在校生务农地区选择 在务农地区选择上,76.6%的学生愿意到经济发达和一般发达地区,而愿意去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只有10.99%,12.41%的学生对务农地区没有要求。这说明学生务农仍然看重地区经济发展和自身生活水平提高的可能性,而对偏远、不发达农村的支援不足。这一趋势不利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人才向经济发展较好地区涌入,不仅会导致当地人才过剩,也会加大不同区域农村发展差距。因此,需要从加速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学生价值观教育等多方面入手,使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地区分散,促进我国农村平衡发展。

在校生务农薪金期望 在校生对务农薪金的期望普遍过高,期望薪金每月在2000~3000元的人占36.59%,期望薪金每月3 000~5 000元的占 29.62%(见表 3)。调查显示,目前,黑龙江省在农业企业工作的毕业生2年内的工资平均每月为1200元,学生对薪金的期望在大城市都难以实现。说明他们对从事农生生产工作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在就业时这种错误认识会导致他们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也容易发生因薪金期望过高而不就业的现象。

表3 学生务农理想薪金调查表

务农形式 在校生务农时想独立创业的占44.67%;想与他人合作创业的占21%;想到农村基层从事技术服务工作的占28.67%;而想当 “大学生村官”的只有5.67%。通过访谈了解到,只要相关条件满足,较多的学生认为创业获利较高,且工作时间不受限制。在校学生虽然听说过“大学生村官”,但对相应的政策了解较少,不愿意也没能力任职。

在校生不愿意务农的主要原因 不愿意务农的学生较多是因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存环境差(见表4)。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见惯了父母的生活方式,考到城市,适应了城市生活,不甘心再回到农村。愿意务农的学生也因为农村环境较差,有37.87%的人不愿意深入基层工作。一旦他们到农村就业,就意味着他们必须面对农村艰苦的条件、较低的工资和待遇;如果他们选择到农村创业,意味着他们必须面对更高的创业风险。农业职业院校学生不愿意务农的另外两个原因是缺少技术和资金。通过访谈了解到缺少技术主要是指创业技术,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没有进行过自主创业,就是虽有过自主创业的经历但多以失败而告终,导致他们不敢创业。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 20%~30%。而且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很低,一般创办企业的失败率在70%。这说明高校教育中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学生缺少实际经验。很多学生愿意务农,并倾向于农场化、现代化生产,但他们又缺少资金,贷款金额少,手续繁琐难办,这些也是制约在校生务农创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表4 学生不愿务农原因调查表

思考与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正确进行多方面引导 技能操作能力训练是职业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必要在进行技能训练前就对学生开展“学农、知农、爱农”的思想教育,并且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间断。要正确进行多方位的引导,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充分认识并肯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发现并肯定自身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价值,激发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可以通过参加科技下乡活动、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活动,使学生不但在学校学习,更能在学习期间走进农村,走进农业,学以致用,在教师和农业技术员的引导下改进,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找到自信,肯定存在的价值。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在毕业能够自主进行农业生产和服务。

农业职业院校因地制宜地选择正确、长期的在校创业教育与培训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很多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对从事农业生产和创业都很感兴趣,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毕业后就能到农村去就业或创业。目前,创业教育与培训是农业职业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虽然很多院校开始了创业培训课程,但课程内容华而不实,理论内容过多,且没有地方特色,对学生创业几乎没有帮助。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农业高职院校阳光农民培训的经验,将当地或周边地区成功创业的典范人物请到学校、请进课堂,通过他们的事例,增强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丰富创业经验。

加强农业职业教育的中高职衔接 目前,我国的职业高中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建设上还有很多不足,有必要建立培养目标相衔接、课程体系相衔接、专业建设相衔接的中高职教育对接体系,使职业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入高职院校接受高等教育发展,通过圆学生的大学梦拉动中职教育,通过固定生源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杜丽华.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创业就业的机制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10):265-267,273.

[2]顾晓松.设立国家创业基金解决大学生“创业难”问题[EB/OL].[2010-03-08].http://news.xinhuane t.com/politics/2010-03/08/content_1 3122814.htm.

[3]郑本军,宣丰敏.关于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7(3):124,127.

猜你喜欢

在校生职业高中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CLASS STRUGGLES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试析职业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基于药学类在校生社会实践调查的人才供求探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法国庆祝职业高中文凭创设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