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与三岛由纪夫生命主题创作差异
2013-03-31王晓霞
王晓霞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海明威与三岛由纪夫生命主题创作差异
王晓霞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海明威和三岛由纪夫的生命意识是他们诗意人生价值所在。作为20世纪东西方文坛上的两位重要作家,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构成了其创作的基本主题。作为其小说的全部的精神遗产,并且以自己的生活作为创作主题,海明威和三岛由纪夫的生命意识,给人们无论在何等艰难的生存环境下也不放弃对崇高生命意义追求的启示。
主题创作;生命意识;海明威;三岛由纪夫
朗格曾经指出:“在生命力衰亡的过程中,存在着英雄的真情操。”[1]海明威、三岛由纪夫对生命意识的接纳是潜移默化的,他们对于生命的创造和价值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感悟。虽然他们同在20世纪相同的背景下,但他们的生命主题却是不同的。
一、海明威与三岛由纪夫生命主题的不同之处
(一)认知死亡的方向不同
1.海明威:从迷惘走向永恒
海明威对死亡的认知大多数源自他的个人经历,他的生命意识的形成与个人成长经历、社会环境等息息相关。在海明威早期创作 《在我们的时代》中,读者可以明确地感受到,一战的残酷现实、梦想的破灭、死亡的笼罩和残酷的战争,一切的一切使得还在幻想时期的海明威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之中,既好奇又恐惧。正如小说主人公尼克在同一时间看到产妇痛苦的分娩,又看到丈夫黯然逝去,一切让小尼克既充满好奇但是又十分的迷惑与恐惧。海明威正是通过这些迷惘者诉说了作家在孤独、失败和死亡阴影中的痛苦挣扎。
《永别了,武器》体现了一战带给人们的重创。痛苦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结束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死亡笼罩着整个世界,这让海明威对生命的意义更加疑惑,对于死亡的迷惘更深刻,对于死亡的困惑达到了虚无的状态——就连小小的蚂蚁都被大火所吞噬。
《老人与海》体现了海明威对于生命更深的理解。面对强大的生命力,海明威感受到了疼痛、创伤、死亡,并且对生活持有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排斥。悲惨的生活经验是海明威生命意识的起点。海明威的生命意识与生活互为补充。《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地亚哥憔悴、老迈、孤独。但他的希望从来没有消失过,对他来说,死亡并不可怕,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新的[2]。由此说明,对死亡的认知,海明威选择的是永恒,不再是恐惧和迷惘。
海明威执着于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价值,他的创作与他对生活道路的探索是一致的,反映了他的生活意识的形成过程。他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和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即使上帝已经死了,身体失去了,我们依然要找到生命的意义,维护生命的尊严,实现人生价值的超越。海明威的生命意识,是他生活的核心和作品的关键,构成了其小说的基本主题和精神遗产。
2.三岛由纪夫:从欣赏走向虚无
学术界对于三岛由纪夫的美学研究,一般归结为生命与青春的结合,血与死亡的交融。孤独与绝望使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令人窒息的美,这种美已经被读者广泛接受,并且影响着一代代的年轻作家。
浪漫法国式典雅,优美的文体,再配上动人的爱情故事,三岛由纪夫早期的作品 《鲜花盛时的森林》带给人的不只是阅读的乐趣,还有精神上的享受。60年代的三岛由纪夫在一片缠绵的哀怨中低声轻吟,歌颂着他那无果的爱情,全篇弥漫着一种死亡的窒息[3]。不只是他的作品,他的世界也从天堂陷入无边的黑暗之中。精神的折磨扭曲了三岛由纪夫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他的眼里,一切的道德与传统早就已经破败不堪,整个世界早就毫无秩序可言,小说 《假面告白》把这个时期的三岛由纪夫的精神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据科学研究,当一个人在现实世界受到挫折与打击,他会去寻求另一个精神世界来给予自己安慰。对于三岛而言,另一个精神世界就是文学创作。在 《假面告白》里,“我”对于死亡的冲动都是三岛由纪夫真正的内心感想。三岛由纪夫把这份希望上升到了一种美的意境。[4]可以说这是一种死亡的向往,这样的死亡对于三岛由纪夫而言是浪漫的,动人心魄的。
战后的日本支离破碎,几乎所有的人都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死亡的恐惧在人们心中久久无法忘却。虚无与绝望,痛苦与死亡,压抑与痛苦,活着犹如行尸走肉一般,人性的丑陋与虚伪的爱情,三岛由纪夫看清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于是他不再是欣赏,而是一种深深的绝望。他的作品也极尽边缘化,充斥着压抑与愤懑。
(二)对生命的思考不同
1.海明威的悲悯主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无论是宗教还是文学,“悲悯主义”都有它深层次的含义。长久以来,悲悯主义的人文情怀虽然缺少专业的理论结构框架,但是,却始终被人们所认可,它自身所存在的价值和深意并不仅仅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同样在西方文化中,具有相同色彩悲悯主义的比比皆是。海明威就是其中的一个,在他的作品中,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还有英雄背后的泪水。强烈的人道主义色彩带给观众一种难以言喻的悲悯情结,让人们在敬佩的同时,满怀心酸。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老人与海》讲述的是一位老者的故事,让读者在感动的同时,带着一份深深的悲伤,使得读者深刻了解故事主人公的心里感想,使得故事的结果上升一种悲剧的意识,全篇流露着悲悯情怀。福克纳在得知 《老人与海》获奖后一语道破:“这一次,他提到了怜悯。”事实上,海明威在创作的同时,同样把自己一生的心酸与无奈隐含到老人身上,对老人的悲悯同样是对于自己的悲悯。正如 《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一样,海明威的一生也是如此,所以,对于悲痛与苦难,不幸与伤害,海明威的体会更加深刻,痛苦成为他创作的源泉,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他一直在挣扎煎熬。斗争,生命中的一切都处于斗争之中,逃避成为弱智的表现,只有斗争才是英雄。所以,在海明威的眼里,英雄是悲剧的,是值得人们同情和关怀的,越是强大的人,受到的苦难越是多,无论小说中还是现实中,都需要我们去战斗,都需要我们去关怀。因为也许只有这样,是战斗而不是逃避的态度,才能给生命以价值和意义,这是海明威一生的精神支柱。
2.三岛由纪夫的存在主义
在三岛由纪夫的世界里面,美就是死亡、美就是施虐与受虐、美就是仇恨与痛苦,这样扭曲的价值让三岛由纪夫的世界变得痛苦万分。对于三岛由纪夫而言,战争是恐怖的,是难以忘却的,无法磨灭的。所以,三岛由纪夫选择用文学的方式来揭露日本在二战后萎靡的气息,试图把二战后的日本用文字来描绘出来。为实现大和民族成为全人类表率的理想而奋战呐喊。但是,存在主义面对荒诞的世界势必会受到严重的打击,这样的奋战所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孤独。
世界是不可理喻的,存在主义正是代表着这样的价值观。他们同样认为世界的荒诞性,但是选择却是随时随地的。人生就只有简单的一次,面对这个世界的荒诞性,人生是一次选择,一次的选择就代表一次重要的面对。所以,在存在主义中,往往选择是最重要的。如果选择了孤独,或许一生就注定了孤独。三岛由纪夫便是如此。《镜子之家》便是最好的证明,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他能做的只剩下用军刀结束自己的生命。小说中的主人公正是体现了三岛由纪夫的世界,主人公的选择正是三岛由纪夫的选择。所以,面对世界的不理解,三岛由纪夫只好选择死亡来结束这场无穷无尽的折磨。
二、海明威与三岛由纪夫生命主题差异的原因
(一)生存环境的影响
童年的经历给海明威的创作带来极大的影响,海明威19世纪末出生于一个保守的清教徒家庭,浓厚的宗教氛围的家庭中长大。海明威在这种氛围中尝到了压抑的滋味,也为他以后反叛的性格埋下了伏笔。天生不羁的性格让他在家庭中饱受煎熬,正如他给他母亲信中所提到的那样,教条完全束缚了他向往自由的天性,纵然自己的物质生活在外人的眼里是值得羡慕的,但是,如此压抑的环境更让海明威窒息。所以,年少的海明威是叛逆的,是极力追求自由的。逃离成为他唯一能做的事情。
三岛由纪夫是在霸道之爱下成长起来的,之所以称之为霸道的爱是由于三岛由纪夫的祖母。首先迫使他与母亲分离,随后与户外自然隔离,三是与儿时玩伴隔离。自幼生长在奶奶昏暗的房间里,他喜欢丑陋的东西、阴暗的一面。战后混乱时期,由于年龄、社会和个人的原因让他的精神极度的空虚,三岛面临崩溃,强烈的渴望受到压制。对于他来说,一切都错了,价值观和道德观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二)传统文化和哲学文学思潮的影响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美国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都有极大的兼容性。19世纪的浪漫文学成为主流,以致于到了泛滥的地步,于是,现代主义文学成为时代的主流。尤其是到了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一时风靡美国,快速发展和成长。与时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海明威的家庭为代表的清教家庭,在这种强烈的矛盾下孕育而出的海明威注定要叛逆。尽管为了摆脱枯燥繁琐的清教约束,海明威做了很大的程度的努力,但是在他身上还是能够看到美国人身上的清教痕迹。对自由的渴望更加的强烈,二战的爆发让他彻底解脱,但是无形中保留着清教家庭的气息。在海明威的思想中一方面有着传统清教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难以避免时代哲学文化思想潮流的影响。
三岛的思想是与时代紧密结合的,二战残存的腐朽气息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即便是文学,都深受其害,弥漫着死亡的气息。日本的存在主义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或多或少影响着整个日本文坛。从少年到青年,三岛由纪夫接触的大多数是西方的文学著作,例如古希腊文学,王尔德、卡夫卡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西方的文化深深地根植于三岛由纪夫的心中,三岛利用文学的形式去咀嚼和体验战后的社会现实,在他的作品中发现一种明显的存在主义式的在世感受。国外关于日本近代道德教育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成就。鲁思·本尼迪克特的 《菊与刀》中提出了日本 “耻感文化”问题,虽然受到很多学者的批判,但是仍然为认识日本人提供了一个视角:罗伯特·克里斯托弗的《大和魂》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日本的民族精神[5],认为 “在世界大国中,日本是种族和文化最统一的国家,这使得日本人既能使自己的社会西方化,又能保持自己特点的一个原因”。
(三)价值观选择的不同
海明威与现代主义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并不持悲观的态度,即使现实的社会充满不堪与破败,即使人与人之间充满着怀疑与猜测,但是海明威依然坚信这个世界的真实性,这份信念融入他的文章中,失败是必然,海明威克服了种种困境,继续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高傲的姿态对待那些萎靡的世人,这种生存方式让海明威所表现的英雄主义更加的悲壮,就是这样的悲壮的美丽让海明威的作品具有了一种永恒的魅力。
美好比是 “龋齿,疼痛,触及舌头,株连舌头,强调自己的存在。人终于忍受不了痛楚而请牙医把它拔掉。在三岛看来,“恶”也是一种 “美”。日本人情感内敛,歌颂 “自杀美学”的近松门左卫门就在20年内写了15部有关自杀的书。在传统的日本武士道精神和爱国主义横行的日本,三岛对于战后日本散失主权是非常不满意的。三岛在1965年以他的小说 《迷恋》为蓝本,自编自演的电影为他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影片讲述的是忠于天皇的日本队长在1936年政变失败后切腹自杀。1968年,三岛组织了自己的私人军队—— “盾会”,声称要保存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经过长时间的准备,1970年11月25日三岛把他的政变计划付诸实施。三岛武士道传统,深深影响每一个日本人,所以,他的切腹自杀,绝不是偶然的。
三、探究海明威与三岛由纪夫生命主题差异的意义
(一)对文学创作的价值
对于作品的结局,海明威没有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以一种悲剧来作结局。英雄的悲剧更加真实,他所揭示的人在现代世界里孤独、失败和死亡的困境,是对现代西方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海明威的写作风格。简单的来说,具体直接的散文和场景组成写作完全一致的对话,使他的小说和短篇故事直截了当。其作品反映了美国精神、坦率和个人主义海明威。三岛由纪夫接受存在主义是很微妙的,他痛恨日本战后的现实。他选择暴露战后日本社会疏离与荒诞,试图唤醒人们。
(二)对生命深层次的理解
海明威的生命意识,是他的生活和典雅作品构成的基本主题,是其全部的小说和精神遗产的核心。面对强大的生命力,海明威不仅感受到疼痛、创伤和死亡,还对生活有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排斥反应。悲惨的生活经验是海明威生命意识发芽的起点。生与死的辩证思维,面对这些荒谬的世界,如何去面对生活,涉及慈悲教义选择。
虽然三岛由纪夫的作品不像大江健三郎的作品,明确地标榜存在主义的痕迹,甚至表明他已经获得了存在主义思维,但在三岛的作品中,死亡是最高的虚无,虚无是最高精神的悬浮状态,是接近宗教和优雅的境界,因此死亡代表了精神上的美感和灵魂的升华。作为20世纪的东西两个重要的文学作家,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构成了基本主题,他们以自己的生活作为创作主题,弘扬了人类的精神和自由意志。
四、结语
海明威和三岛由纪夫处于20世纪相同的时代背景下,他们虽然同样对以生命为创作主题感兴趣,但他们笔下的生命主题却是不同。他们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他们对于生命的创造和价值有着独到的理解和感悟,这些以生命为主题的创作,具有独特的魅力。
[1]刘立杰.文学作品赏析——外国文学 [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4.
[2]王晓霞.浅析 《老人与海》的信仰观 [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7—109.
[3][日]三岛由纪夫.鲜花盛时的森林 [M] (1998-03-01)[2013-09-19].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HJK199803001.htm.
[4][日]三岛由纪夫.假面自白 [M].唐月梅,译.上海:上海译林出版社,2009:18.
[5]余娇娜,朱建军.日本的死亡文化心理研究 [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1):57—60.
(责任编辑:朱世龙,沈秀)
Differences of Life-centered Creation between Hem ingway and Yukio Mishima
WANG Xiao-xia
(Huaide College,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614,China)
Hemingway and Yukio Mishima's life consciousness is the core of their outlook on life and works of poetry lives.As the importantwriters in the East and West literary arena of the 20th century,their understanding of life constitutes the basic theme of the novel as their entire and spiritual heritage.Furthermore,with literary creation based on their own lives,their life consciousness has verified the human spirit of transcendence and free will,which points a way of not abandoning elevation for new century scholars in the times of absent ideals and spiritual emptiness.
theme creation;life consciousness;Hemingway;Yukio Mishima
I106.4
A
2095—042X(2013)06-0061-04
10.3969/j.issn.2095—042X.2013.06.015
2013-08-28
王晓霞(1973—),女,湖北十堰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研究。